为医学事业演绎的传奇

点赞:15373 浏览:693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有这样一个人,他一次次勇攀科技高峰,似乎岁月的流逝并未在他身上留下衰老的痕迹,只是为他注入了更多的青春活力.他就是第兵总医院副院长、肝胆胃肠病研究所所长周宁新教授.周教授多年前就因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人格而成为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东方之子”,如今,年逾花甲的他,又因机器人手术而被誉为“惊奇人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在这位饱经风霜的长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记者来到总医院时,周宁新教授正在做一台DaVinci(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该院政治协理员桂庆胜,怀着对周院长由衷的敬佩告诉记者:“周教授虽然年纪大了,可在学习方面的热情丝毫不比年轻人差.已经功成名就的他,如今又涉足机器人手术这个尖端且相对陌生、充满挑战性的领域,这是需要勇气的,是拿自己‘功德圆满’的成就作‘赌注’.作为一名军医,他有一贯坚持的信念:让患者减轻病痛,让中国医学赶超世界.周教授亲自到香港、美国去学习机器人手术的操作方法,甚至连器械的维修技术都掌握了.”周宁新教授凭借对祖国医学发展的责任、对军队卫生事业的热爱,义无反顾地走在了改革创新的最前沿.

肝胆外科领域里的多项奇迹

肝胆学科是外科系统中病情最复杂、手术难度最高的学科,周宁新教授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后,就下定决心,要在这个领域里做出一番成绩.

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最难治愈而又最能致命的胆道恶性肿瘤,因肿瘤所在的肝门部血管纵横交错,位置险要,历来是肝胆外科治疗的难点,更因手术风险大、时间长,一度被视为手术“禁区”.2008年10月的一天,在患者家属的一再央求下,周宁新教授仔细研究了患者病情后,决定为那位已经85岁高龄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手术,手术难度之大无法想象.如今谈及这台手术,周教授说,他永远都不能忘记患者苏醒过来的那个瞬间.他说:“这个危重患者从昏迷状态慢慢苏醒,从死亡线上回到了人间.他的家人非常高兴,而我作为医生,那种激动的心情更是难以表达.”后来,患者家属还专门制作了一面“医德高尚、手到病除”的锦旗送给周教授,以表达感激之情.类似这样的锦旗,周教授几乎每年都会收到几十面.

如果把肝移植比作肝胆外科手术的“”,那么活体肝移植则是这顶“”上的“明珠”,事关两条人命,容不得半点儿闪失.2008年年初,周宁新教授带领团队,连续开展3台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术,全部取得成功.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予以报道,为总医院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胆道修复和胆管生理通道重建术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手术,国内开展此类手术的专家少之又少.为了把这项高难度手术做好,周宁新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地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特有的手术方式,也因此在国内肝胆外科领域树立起了权威.曾有一位20多岁的大学女教师,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出现胆瘘,反复发热,无奈放弃了工作,奔走于各大医院,但一直未能治愈.后来,她慕名找到了周宁新教授.周教授认真研究了她的病情后,决定对她分四次实施胆道重建术.在周教授高超的医疗技术治疗下,这位患者恢复了健康,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年过半百的周宁新教授是个工作狂.肝胆手术大多时间比较长,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并且有的手术还要斜着身子进行,汗水常常浸透手术衣的后背,大家都劝他休息一段时间,可他常说,患者大多是从外地来的,在北京多呆一天就多一天的开支,早做一天手术,他们就早一天放心.就这样,周宁新教授几乎天天待在手术室里,在他的手术刀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患者心中的生命守护者

古人说:“大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廉洁淳厚不可信也.”而“大医”,正是周宁新一生的追求.

2002年,哈尔滨电视台一位颇有名气的女主持人,恰风华正茂之年却不幸得了胃癌,并转移至肝脏.面对不治之症,她万念俱灰,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就在那时,她幸运地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解放医院有一位叫周宁新的名医,擅长治疗肿瘤疾病.于是,她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只身来到了北京.周宁新看完病历并认真为她做了检查后,明白癌细胞早已扩散,失去了手术价值,但作为医生,他还想鼓起患者生的和活下去的勇气.周宁新笑着对她说:“你没事儿的!”患者疑惑地说:“在哈尔滨,医生宣告我只能活两个月.”周宁新又笑说:“可你已经活了两个多月了,而且还活得很好,还能自己来北京!你放心吧,只要你没有精神负担,肯定会有奇迹发生.”周宁新告诉她,实际上,目前有的病科学上还无法解释,即使科学上能够作出结论,也常常会有奇迹发生,绝症患者依然活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周宁新给她举了不少病例,还讲了许多关于治病、养病的知识,又给她开了一些药,最后告诉她,三个月后再来复查.在返回哈尔滨的列车上,这名患者望着窗外的风景,内心十分愉快,因为心态的改变,精神状态也好多了.不知不觉,四个多月过去了,奇迹竟然发生了:她的病情有所缓解,肿瘤缩小了许多!她再次来到北京对周教授说:“我是带着感激的心情活着,带着美丽的愿望生存了下来.”

为医学事业演绎的传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外科手术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有一次,周宁新所在科室的病房住进了一个从外地来的患者,当周宁新为他做完检查后,他几乎天天追问病情,还说,如果一天见不着周教授,心里就发慌.周宁新笑着回答他:“你放心,你的一切状况都在我心里,如果我天天围着你转,就说明你的情况更糟糕了.”这句幽默的话语,使患者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周宁新每次查房时,都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许多针对性的普及知识,对患者的每一个提问和疑虑都有问必答.他与患者说话时从来都是轻言轻语,就是他这种镇定自若的神态,为患者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周宁新走在医院走廊里时,总会被患者及家属紧紧围住,而他无论有多忙,都会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及家属解答问题.

组建全国首家肝胆胃肠病研究所

人生往往有很多次机会,每一次机会和选择都可能成为人生的重要转折.周宁新教授从实力最强的解放医院到总医院,他认为作为军队培养的专业人才,到发展中医院工作,更能促进军队医学事业的发展.

到总医院后,周宁新担任副院长兼肝胆胃肠病研究所所长,其实当时研究所还只是一个设想,尚没有真正付诸实践.周宁新教授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后,向院党委提交了完整的组建方案.他提出,以消化病为基链,将普外科、肝移植中心、肛肠外科、消化内科、中心实验室共同纳入研究所体系之内,并在研究所内组建内镜中心、超声检查室等功能机构,将相关学科联接成为一个整体.在院领导的支持下,2007年,全国首家肝胆胃肠病研究所在总医院成立了.该研究所建立两年多来,先后开展了肿瘤生物免疫治疗、DaVinci机器人手术、肿瘤海扶刀等重大新技术,使总医院肿瘤治疗技术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周宁新教授先后组织召开了国际腔镜会议、全国DaVinci机器人现场演示会,开展了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复杂肝门胆管癌手术、巨大后腹膜肿瘤摘除等一系列高难手术,全国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该研究所先后被评为临床研究所,被总后评定为全军专科中心.

机器人手术的先行者

几十年的行医生涯,周宁新早就成了众人皆知的名医,无需更多的努力,他亦可名利双收.然而,周宁新注重的不是这些,而是早已习惯于从精神上、从治疗上,甚至是从医学科学的追求上,处处想着患者,几十年如一日.从中国接触腔镜手术的第一批专家,到机器人手术的先行者,周宁新在医学事业上的一次次超越、创新,为的就是让患者的痛苦减到最小.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愿望,引领他在年近六十的时候,毅然踏入了机器人手术这个全新的领域,同时他也引领中国走在了这项尖端科技的世界前沿.

DaVinci机器人是国际上一项全新的外科手术系统,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诸多优势,而国内在肝胆领域运用此机器人系统还是空白.周宁新教授敏锐地意识到,如不尽快跟上世界步伐,中国在此项技术上会被远远甩在后面.为此,他积极建议引进DaVinci机器人.设备到位后,周宁新教授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地向一例例高危复杂手术“开战”.他先后用DaVinci机器人开展了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多项高难手术,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例应用机器人操作的胰腺尾部手术,开展了亚洲首例运用机器人成功实施的左半肝切除手术,开辟了机器人实施腹部高难高危手术的先河,填补了亚洲医学领域在机器人手术方面的空白.美国著名DaVinci机器人手术专家来院参观时,对周宁新教授开展的机器人手术大加赞赏:“你用几个月的时间就走过我们几年的路,了不起!”2009年10月,第一届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CRSA)国际会议在芝加哥召开,周宁新教授作为创始会员出席并担任共同主席.2010年3月,周宁新担任CRSA中国区主席.

提到机器人手术,周教授如数家珍.他说,对于复杂的、病灶位置深入的手术,用传统手术方式切开后眼睛可能看不到病灶所在,只有资历颇深的医生凭经验用手感触才能找到病灶,然后开展手术,这无形中加大了手术风险,腔镜下的手术能给医生提供一个清晰的视野,但是对病灶的操作有局限性,它毕竟不能代替手的精细度,而机器人手术既能“看”也能“做”,更重要的是术中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很快.一般来说,机器人手术后,在管道入口处贴几块胶布就行了,术后一两天,患者就能下地活动,痛苦减少了,住院时间也缩短了,医疗费用也节省了下来.周教授说,使用机器人能扩大手术适应证,对七八十岁的老年患者来说更是个福音,这种微创技术带来的就是手术后奇迹般地恢复.

“对医生来说,机器人手术也有诸多益处.”周教授接着说,首先,它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模式,不需要医生一直站在手术台旁面对患者操作,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另外,机器人的视野完全是由医生来控制的,没有视野疲劳,看起来极其清楚,而且放大了10~20倍,这种情况给手术者增加了一定的信心,使手术更加平稳.周宁新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的普及可能会改写中外外科医生的成长模式,外科医生可能不再需要在常规手术中磨练,而是在一个动物实验场或是一个高清晰的实验模拟器下,就可以培养出技术精湛的手术团队,另外,上了年纪的外科医生在传统手术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个问题――手法不准.尽管他们一身本领、经验丰富,但在年纪面前却显得很无奈,而有了机器人之后,他们就可以继续发挥“宝刀不老”的作用.

据周宁新教授介绍,总医院的领导非常重视有关手术机器人的科研工作,现已拨款建设研究基地,加大了技术研究的投入.“院里现在虽然只有一台机器,但到明年这个时候数量会翻倍.”目前,机器人手术的全国性推广正在进行中――机器人手术培训基地已在建设中,由周宁新主编的《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探索与实践》即将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论述机器人外科临床应用的专著.据记者了解,DaVinci机器人的改进也正在筹划中,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机器人,使手术机器人向着国产化、小型化、人性化、便携式、低价位、普及化的方向迈进,承担起更多的难度大、风险大的手术,使之更适合我们的医学理念和治疗效果.“我已经联系到了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系主任王树新教授,他是我国机器人研发方面的著名专家,我们的合作即将开始等”

专家简介

周宁新,男,1952年12月出生,现为第兵总医院副院长兼肝胆胃肠病研究所所长,并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美国国际机器人临床外科学会(CRSA)创始会员、CRSA中国区分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二审专家组成员、全军医学专业评审专家组成员、全军肝胆外科学组委员,兼任和军委保健局会诊专家、香港大学外科学系客座教授、美国肿瘤外科协会会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北方区执委、国际消化外科学会亚洲区执委.同时,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多家医学杂志特邀编委.

周宁新教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重点课题和总医院重点课题项目多项,在外科免疫学及肝胆胰肿瘤临床病理学、肿瘤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终末期肝胆疾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外科手术微创化、远程外科等方面有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先后获得1996年度吴阶平医学研究奖,1998年度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999年姜泗长奖励基金和2000年中华医学会-爱惜康中青年外科奖学金二等奖、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