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制药市场的前景

点赞:3993 浏览:129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犹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的生物制药产业充满希望,前景看好.来自Frost&Sullivan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11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有望达到982亿美元.而在2004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总值为450亿美元.7年时间,总增幅将达100%以上.同样,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也被看好,在过去的5年中,市场销售额翻了一番.

1市场将呈增长态势

展望今后,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业内人士认为,今后拉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导向利好;二是市场面临扩容.

1.1政策导向看好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指出,未来15年,中国要在生物技术领域切实掌握一批前沿技术,包括靶标发现、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和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包括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等.

我国生物制药市场的前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物制药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据有关专家分析,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预计在未来5~10年内,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开发将取得显著成果,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新药将达到15~20种,其中部分新药将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生物制药先进水平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目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在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纷纷建立.如在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现已集聚了430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对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其中张江“药谷”现已累计引进生物医药企业328家,共有科研人员8580名,生物医药产值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40%,初步形成了由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怎么写作、风险投资6个模块组成的、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为产业链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

另据了解,近16年来,中国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已初步形成,开始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目前,已有近20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投放市场,另有几十种新产品处于不同的研制阶段.同时,作为生物技术基础的基因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多个方案进入临床试验,基因治疗载体系统的研究成果也申报了国内、外专利.

1.2市场面临扩容

在政策导向带来利好的同时,生物制药产业最近又面临市场扩容的大好机遇.2008年2月19日,卫生部下发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白破疫苗这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通过这些疫苗的接种,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这15种传染病.此次《方案》的实施,表明了国家将持续加大对我国基础防疫体系的建设,通过国家投入的增长,人们对疫苗的需求将被激发,非计划免疫的疫苗也将获得良好的发展契机.


2与国际水平差距甚大

对于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来说,虽然政策导向利好,市场面临扩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前面道路广阔平坦.实际上,被称为“朝阳中的朝阳”的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目前的情况并不容人乐观,与国际水平尤其是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甚大.

生物医药行业的特征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长周期.一个生物药品开发成功的概率只有5%~10%,投入一般需要1亿~3亿美元,开发周期需要8~10年,回报率在10倍以上.

我国生物制药业起始于上世纪80和90年代.企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厂家众多,产品重复.现在国内有200多家生物技术工程制药企业.目前在沪、深股市中,涉足生物制药产业的上市公司共有67家,其中总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寥寥数家,过千万元的也只有十多家.全国基因工程药物总销售额不及美国甚至日本一家中等规模公司的年产值.

生物制药企业一哄而上的主要原因是都想掘一桶金,以仿制为主的企业纷纷上马生物制药项目,导致重复现象严重.目前,全球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国际水平的生物制药企业已具规模效应.相比之下,我国的生物制药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规模,在生物制药尖端领域――基因工程方面,国内真正在做的企业数量很少.总而言之,我国生物技术总体上处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大部分品种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除了原创性不足外,我国还存在着对生物制药产业风险投资不足的问题.国外生物制药产业在研发的阶段就有很多公司介入,而我国只有在拿到临床批件后公司才介入,缺乏风险投资机制.有关专家认为,资源积累欠缺、关键技术平台规模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制约因素.

另外,包括生物制药在内的我国医药行业面临国外企业的围追堵截.目前,全世界排行前10位的制药公司已全部进军中国市场,排名前25位的制药企业中有15家在中国设有办事机构.这些企业在中国“入世”后,从政策上将逐步获得“准国民待遇”,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可能造成很大的冲击.

实质上,我国的疫苗市场已经受到国外企业的包围.目前,诺华、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等跨国制药巨头,对疫苗这个重要的生物制品类别加大了研发和生产投资,想方设法在我国跑马圈地.面对国外企业的长驱直入,挑战的严峻不言而喻.

很显然,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要与国际水平缩短差距任重而道远.

(收稿日期:2008-06-16)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视察上药集团抗生素事业部

7月9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在上药集团总裁钱、副总裁吴建文等人的陪同下,到上药集团抗生素事业部总部视察.

桑国卫副委员长一行参观了抗生素事业部“中国抗生素展示馆”,并听取钱和吴建文对上药集团及抗生素事业部的介绍后,对上药集团及抗生素事业部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在谈到医药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该如何解决时,桑国卫副委员长提出了通过各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生物技术来克服上药集团发展的困难.他还介绍了我国医药重大创新的设想和实施的情况.他强调,重大新药创制不在研究院,也不在高校,而在企业.重大新药创制将立足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两大重要需求:一是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有力保障人民健康;二是带动制药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上药集团更要抓住未来三年我国形成国家药物创新体系的机遇,发扬老一辈抗生素制药人的奋斗精神,继往开来,大力创新,为人民健康做出新的贡献,同时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桑国卫副委员长为上药集团抗生素事业部题词:“发展高新生物技术,再铸上药新辉煌”.

(耿小林,王坚)(收稿日期:2008-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