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经济学》评介

点赞:4381 浏览:146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女性主义经济学》(FeministEconomics)是女性主义经济学国际协会(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FeministEconomics,简称IAFFE)创办的杂志.1990年,著名女性主义经济学家戴安娜斯特拉斯曼(DianaStrasann)在华盛顿美国经济学协会年会上组织了一个题为“女性主义经济学家能否在经济学当中找到家园”的座谈会,女性经济学家们出于讨论女性主义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以及与志同道合的经济学家进行交流的意愿,在讨论中提出了建立女性主义经济学国际协会的构想.同年4月,由艾尔尼和吉恩沙克尔福德(AerniandJeanShackelford)牵头,在座谈会邮件通讯成员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建立一个世界范围的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网络,1992年1月IAFFE在美国新奥尔良正式成立.该协会宗旨是:促进经济学家与世界各地持女性主义观点的其他人士之间的对话和资源共享;推进女性主义者对于经济问题的探讨;引导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普通公众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讨论经济问题;鼓励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经济学学科的基本概念模型进行评价;在经济学内部为妇女,尤其是那些处于附属地位的、隐形的妇女群体拓展更多机会;促进研究者、行动主义者及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互动,以推进学术和改进政策;鼓励在经济教学中纳入女性主义的视角.它的成立,成为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历程中的一个分水岭,结束了女性主义经济学家以往分散研究的状态,促进了女性主义经济学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女性主义经济学的正式崛起,其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第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如费伯和纳尔逊(FerberMariannneAandJulie.A.Nelson)的《超越经济人:女性主义理论与经济学》(1993年)和《女性主义、客观性与经济学》(1996年)、柯伊伯和珊普(KuiperandSap)的《来自边缘:女性主义经济学视角》(1995年)相继出版.为扩大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影响,一方面,IAFFE每年夏季都要举行年会,介绍当前研究成果,规划未来研究计划,举办或合办各种国际、国内和地区性学术会议,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领域的学者和倡导者提供自由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加大对经济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认知,为女性主义经济学观点进行对话和讨论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1995年,IAFFE正式创立协会的期刊――《女性主义经济学》杂志.作为一个非赢利组织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具有专门咨询地位的NGO,目前,IAFFE已拥有来自43个国家的约600名成员,其成员大半是经济学家,也包括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学生、行动主义者以及政策制定者.[2]

《女性主义经济学》由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路特里奇(Routledge)出版社出版,季刊,每年4期,但期数并不固定.杂志比较固定的栏目有“原创论文”、“书评”、“信息公告”(会议、获奖、论文要求、研究计划公告),还有一些不定期的栏目,如“对话”等.该杂志有印刷版与电子版.其主编为戴安娜斯特拉斯曼,副主编共25位,其中美国17位,英国5位,加拿大1位,荷兰1位,印度1位,主要来自各大高校和研究所.其享有盛誉的编委会共41名成员,集合了很多经济学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者,包括阿玛蒂亚森(AmatyaSen)和其他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具体构成为:美国23位,挪威2位,意大利1位,西班牙1位,加纳1位,巴西1位,英国2位,阿根廷/墨西哥1位,澳大利亚1位,瑞典2位,加拿大2位,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位,荷兰1位,马来西亚1位,智利1位.其主编、副主编和编委会在杂志的办刊方向、栏目设计、议题选择以及文章筛选方面,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对杂志的学术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为一本国际性的权威学术杂志,所投稿件的语言可为英语、西班牙语、法语或德语,如果以西班牙语、法语或德语提交的论文被编辑部录用,还需提供一份论文的英文翻译稿.其所有文章都实行同行评审,论文录用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论文要在充分阅读、研究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完成;语言宜清晰简练,通俗易懂,必须适应杂志宽泛的国际读者群;论文要以创新的方式跨越学科之间的边界,其观点要对女性主义经济学有重要贡献.[1]《女性主义经济学》因其公认的高质量和内容、以及主题方面的重要性曾荣获美国1997年度“最佳新期刊奖”.[3]2005年,《女性主义经济学》在最优秀的妇女研究期刊中排名第二位,依照汤普森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在175个经济学期刊中,它排名第二十位.其排名高于有着长久历史的著名经济学杂志,如《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世界发展》和《经济学杂志》,它也仅比美国的经济学会的旗舰期刊《美国经济评论》低5位.[4]目前,这本杂志在世界五千多个图书馆和机构可以看到,有大约600个个人订户,且半数以上的读者和机构订户生活在美国之外.[5]

作为一本具有创新性的女性主义学术杂志,《女性主义经济学》欢迎各种不同的学术声音,鼓励批判性的学术交流,其研究注重将女性主义者在理论、历史和方法论方面的成果延伸到经济学和经济研究领域,并吸取人类学、文化研究、批判种族理论、地理学、历史学、法律、文学、哲学、政治学、后殖民研究、公共卫生、心理学、科学与社会研究、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成果和视角,[5]对经济学学科尤其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模型、主题、方法提出质疑和挑战,对经济学知识产生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语境进行深入分析,考查经济学知识被建构和合法化的过程,考查经济当中性别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对诸多不同领域(包括那些并不直接与性别相关的领域)的理论和政策进行反思,体现了跨学科的女性主义研究向经济学领域的渗透和发展.另一方面,《女性主义经济学》杂志具有强烈的现实人文关怀,其目标不只是为了产出和发展更多具有阐释力和创新性的理论,而是致力于改善所有孩子、妇女和男人的生活境况.[1]因此,《女性主义经济学》杂志的另一个集中关注是:对那些影响孩子、女人和男人生活的各种经济问题进行女性主义的探讨.总之,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扩大和丰富了经济学话语,并吸引了许多专业主流经济学家的关注.

《女性主义经济学》探讨的主题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家庭、劳动力市场、女性主义经济学理论以及方法论探讨、女性与全球化、妇女与财产、性别和老龄化、经济学教学改革、经济学界中的联盟和性别、女经济学家的地位、性倾向等许多方面.家庭问题是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女性主义经济学》关注的重点.《女性主义经济学》家庭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对贝克尔和舒尔茨等人的“新家庭经济学”以及博弈论进行了批判,对贝克尔“新家庭经济学”的有用成分如揭示了家庭关系的父权制基础、妇女的依附地位和家庭中的利他主义行为,予以利用并形成政策以提高妇女的地位;提出女性主义的新的替代性分析方法,如“协作性冲突分析法”(cooperativeconflictsapproach),它吸收了博弈论中合作交易的某些思想,如合作会使交易双方获益,对合作收益的分配取决于交易各方的“威胁”或“退出”.研究认为,在婚姻和家庭内部“威胁”或“退出”有助于提高女性的协商能力,儿童、外部共同体(munity)、文化等因素影响着家庭交易的结局以及婚姻/家庭内的个体行为.“协商和性别关系:在家庭内外”一文指出,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替代性模型为分析性别关系以及性别不对称是如何被建构和被挑战的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但它们忽视了家庭内部性别动态的一些重要方面:什么因素(尤其是定性因素)影响了协商能力?社会标准和社会认知在协商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妇女是否比男性较少为自利动机所推动,这会影响协商结果吗?文章认为,绝大多数针对协商的讨论几乎没有谈到家庭之外的性别关系,以及家庭内外协商能力的联系.指出了它们的复杂性质以及在决定家庭内部动力学结果方面的重要性,并将协商方法从家庭扩展到市场、外部共同体以及国家这些相互衔接的领域.[6]二是对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家务/无酬家务劳动、家庭政策/计划、工资/家庭工作和福利政策、儿童看护问题进行性别分析和思考,如“家庭计划的性别分析:超越女性主义和人口控制争论(1996,2)”、“1870-1930年美国的家庭怎么写作业和经济增长(1996,1)”、“丈夫、妻子和家务劳动:斯坦福和大学的毕业生比较(1998,3)”、“工资工作、家庭工作和福利政策(1995,2)”、“对荷兰无酬工作重新分配的设想(1996,3)”、“基于帮助工作父母的一项福利改革(1995,2)”、“对帮助工作父母计划的思考(1995,2)”、“关于帮助工作双亲的计划:一些可能性和问题(1995,2)”、“照护劳动的悖论(1995,1)”、“美国和法国政府对有孩家庭的支持(1997,1)”、“欧洲照护制度比较(2004,1)”.另外,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如工资差距、职业分割(occupationalsegregation)以及职场性别歧视等也是《女性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杂志还加大了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相关现象的关注.关于女性主义经济学理论以及方法的探讨,也有不少的研究.例如,“经济学研究需要跨越方法的边界(1997,2)”、“将性别引入市场(1996,1)”、“将公正引入性别分析(2000,2)”、“焦点群体:对性别省思方法的贡献(1997,2)”、“第一世界/第三方标准:经济学生产边界的女性主义批评(1997年,3)”、“女性主义思考能使经济学更加客观吗?(1995,1)”.

《女性主义经济学》评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女性主义经济学》杂志自创刊以来就一直注意集中讨论某一议题,如1995年第2期的儿童看护问题研究、1997年关于性倾向问题的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与思考等,或在一期杂志中集中几篇文章对女性主义经济学家进行介绍与评价,如1998年第3期,就以简短传记、访谈和论文的方式对著名的经济学家、IAFFE创始人之一的芭芭拉伯格曼(BarbaraBergmann)进行介绍,对其对经济学理论的贡献进行了评述.近年来,尤其是2005年以来,《女性主义经济学》对世界范围内一些国家、地区的转型经济现象和热点经济问题的探讨逐步深入,开始以系列论文或专刊的方式予以关注和讨论.在转型经济研究方面:1989年中欧、东欧的政权瓦解和苏联解体后,这一地区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大多数国家经历了失业增加、工作条件更为恶劣、养老金减少、健康和孩子照护方面的公共开支削减的状况,转向市场经济对男人和妇女的福利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妇女.系列论文“中欧、东欧的性别与变化”,旨在探讨与这些过渡相关的多种问题,如这一地区转型经济如何改变了妇女和家庭的经济地位,以及经济制度在塑造性别角色方面的作用,等等.已经刊发的文章有“解释偷税漏税中的性别差异――以阿尔巴尼亚蒂朗岛为例”、“转型经济中的女企业家――以立陶宛和乌克兰为例”、“妇女与其伴侣之间的经济关系:重新统一后的东西德比较”.另外,作为一个正处在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中,经济充满活力,经济成就世界广为注目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制度为经济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女性同经济之间的关联也成为女性主义经济学关注的焦点,2007年《女性主义经济学》出版了以“性别、中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为主题的专刊(3-4期合刊),集合了12篇文章,内容涉及中国农村的土地管理及所涉及的性别问题;计划生育和土地政策执行过程、效果的性别偏差及其影响;农村妇女参与市场工作的工资不平等、参与市场工作是否提高其家庭地位;中国农村的性别流动和劳动力过剩;转型中国卫生保健政策改革的性别公平;宿舍劳动体制产生的性别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中国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思考;中国消费文化的性别化发展、中国的“美丽经济”等.其二,以专刊的方式专题讨论一些妇女问题.如2005年专刊(第2期)主题为“性别与老龄化”(8篇),2006年专刊(第1期)主题为“妇女和财产”(10篇文章).2008年,《女性主义经济学》计划出版三个专刊:“无酬工作、时间使用、贫困和公共政策”、“艾滋病、性与经济发展”以及“不平等、发展与增长”.“不平等、发展与增长”专刊,主要针对的是:过去几十年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市场自由化的日益增长,社会群体间的不平等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扩大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持续的工资差距与经济迅速增长同时发生,另一方面,在一些工业化国家,性别工资差距改革与日益增长的阶级、种族和人种不平等相关联.尽管民族国家尝试通过形形色色的政策(劳动市场、社会、货币、财政和工业政策)规避不平等,但市场自由化已经削弱了在减少不平等方面的成就.《女性主义经济学》编辑部认为,尽管女性主义研究已经得出宏观经济具有性别化影响,然而,理解社会群体之间与性别、阶级、种族、宏观经济包括就业、输出、增长和发展相关的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证据是必要的.将性别融入宏观经济理论以及努力发展更多的性别平等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需要对这些批判性问题的更为详细的关注.该专刊将提供一个分析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国家以及转型国家的不平等、再分配和增长的论坛.研究主题包括全球化对性别不平等的影响以及通过阶级和种族与不平等的联系;性别不平等(福利、收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对无酬劳动的影响;银行、货币政策与性别;福利不平等的评估(健康、教育);再分配政策、发展和增长;平等的就业机会政策、家庭友好政策、社会安全网络和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保险和性别不平等;区域和全球对不平等的反应;等等.

当然,《女性主义经济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一,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有限.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作为一种普遍的科学呈现自身,但事实仅仅关注男性的生活和利益,忽视、低估或歪曲妇女的生活和利益,存在严重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作为一个开放的研究和讨论平台,《女性主义经济学》在创办后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从研究主题和内容、模型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范式和性别偏见提出了令人信服的批判和挑战,冲击了主流经济学的根基,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视野.就其研究成果以及相邻学科的学者对其日益增长的兴趣和投入来看,《女性主义经济学》是欣欣向荣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说自话现象,其理论贡献对这个日益保守的主流经济学专业核心影响有限.其二,美国/欧美中心主义倾向.事实上,《女性主义经济学》杂志非常用心地避免这种倾向,如其编辑政策:鼓励世界各国学者就女性主义经济观点展开对话和争论,尤其欢迎来自南方国家以及关心经济问题的非经济学家的论文;论文要适应更加宽泛的国际读者,而非仅仅某个特定国家的读者.在实践层面上,它对来自非西方国家的论文给予了比较强有力的支持,也确实发表了相当数量的非美国论文;另外,它还要求作者对论文中所有具有北美特性的术语进行解释(如MedicairorK-12),以使其内容能在不同学科、文化、阶级和国家间获得理解并进行讨论.但是,无论从杂志的主编、副主编以及编委会和发表文章的作者构成,还是从研究兴趣、研究议题来看,尽管趋势是在改变,但其美国/欧美中心的倾向还是很明显的,来自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论文很少,与第三世界学者不能形成有效和成规模的学术对话和交流.其三,对性别分析过度重视,在引入民族、种族、阶级等视角综合研究方面相对不足,进而影响到对社会关系的深层次研究.

[参考文献]

[1]FeministEconomics..tandf.co.uk/journals/titles/13545701.asp-26k-网页快照

[2]IAFFE..省略/-12k-网页快照

[3]FeministEconomics-Wikipedia,theFreeEncyclopediaen.省略/wiki/Feminist_economics-46k-网页快照

[4]Byb.J.Almond.FeministEconomicsRisesinJournalRankings[EB/OL].

.media.rice.edu/media/NewsBot.aspMODE等于VIEW&ID等于9250&-18k-网页快照-类似网页

[5]Ferber,MarianneA.FeministEconomicsToday[EB/OL]..press.uchicago.edu/cgi-bin/hfs.cgi/00/15814.ctl-14k-网页快照-类似网页


[6]BinaAgarwal.“Bargain”andGenderRelations:withinandbeyondtheHousehold[J].FeministEconomics,Volume3,1997,(1).

责任编辑: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