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

点赞:4134 浏览:100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健康心理及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家庭因素息息相关,家庭环境好与坏、家长素质的高与低、家长认识水平的深与浅,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认真分析了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在实践中提出了对中小学生实施家庭心理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 键 词: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7-4244(2010)09-0044-0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种瓜得瓜,和豆得豆”,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得出是在家庭中发展起来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据广州师范学院骆风教授主持的一项对广州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指出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家长渴望子女成才,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但是对教育子女的“精神投入”普遍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疾患,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健康,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1]因此,要让孩子获得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就家庭教育而言,家长首先必须要有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技巧,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真正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每个家庭.

一、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一)单亲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家庭的不完整,家教的不全面,尤其是残缺家庭人际关系的不完整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学生在这种生活环境中,感受不到家庭完整和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不到家庭友爱以及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在心灵深处始终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这种压抑感会影响到他们的言行,影响到他们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有的学生还可能在这种单亲家庭中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风气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产生着重要影响.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日趋成熟化,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辨别能力和抵抗能力不强的缺陷.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一切向钱看”等已严重污染到学生的心灵.现代大众传媒如电视、广播、书籍、报刊杂志、录音、录像及宣传品等所传递的一些不健康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侵扰学生的领地,家长也防不胜防,这对于还没有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毒剂,毒化着他们的心灵.由于现在一些人社会公德意识的弱化,导致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习以为常,进而使中小学生产生模糊认识乃至失足现象,而且社会上的某些不良影视节目和屡禁不止的书刊也会使中小学生做出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

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袒护包庇.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或者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挫折,或者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他们无法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性格取向,因此,他们无法适应竞争化的社会,反而在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实施违法犯罪.如包头市某学校一位班主任老师曾在全班40多名同学中调查了一个问题:“如果有同学欺负你,你将怎么办”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说:“打他!”或“跟他拼了!”老师问为什么,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学生们回答竟然说完全是父母教的,并且振振有辞地转述父母的意思: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些,绝不能受一点窝囊气.这种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家庭教育,大概就是时下不少中小学生在被同学“欺负”以后所做出的“以牙还牙”吧.

(四)家长的教育观念重智轻德

在应试教育“分数之上”观念的引导下,许多家长对子女的个性、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发展不以为然,认为智育发展才是关系子女一生发展的实用能力.当今社会的家教热、各种培训班热、择校热等足以说明了家庭对子女智力教育的关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一项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中,当问道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及“你最关心孩子哪方面的事情”时,68%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身体健康,再次才是子女的个性及道德品质.殊不知父母把孩子培育成“人中之龙”的过程中要先成“人”,而人的道德品质是成“人”的首要因素.

二、对中小学生实施家庭心理教育的对策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家长,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象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于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度.

(二)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和品德心理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小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调节与控制挫折与磨砺的关系.逐步引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冷静分析,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宣泄压力和不良情绪.同时,要指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求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心理咨询,来实现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及探究精神.从而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经常与孩子沟通,联络感情

我们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玩好,他就应该心满意足了.其实不然,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见解.孩子们最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理解,父母的认可.有时,父母一句简单的话,一个简单的动作,会让他们感动一生,幸福一辈子.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经常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说说话、谈谈心、讲讲故事,陪孩子出去打打球,玩玩游戏,有机会家长还可带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参观参观,让孩子多了解父母.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与我们有代沟,太让我们难理解了.其实,家长与儿女有代沟是非常正常的,只要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多给孩子一些理解,这种代沟就迎刃而解了.

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

在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从小学到中学,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越来越少,批评越来越多.有的孩子进入中学以后,耳边响着的只有批评的声音,表扬已经跟他们无缘了.这种处境的孩子,往往对自己失去信心,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想法.所以教育孩子就应该欣赏孩子,激励孩子,就要一点一滴的在“成功”上做文章.当然,孩子也需要批评与惩罚.批评、惩罚也是教育.现在,有人主张把批评与惩罚置于教育之外,是不妥的.[2]问题是如何进行批评与惩罚.缺点错误,应该批评,要分析原因,要讲道理,批评的方式应易于孩子接受,引起反思.家长要学会和风细雨、寓贬于褒、充满期待、同心同理式的批评,而且要与孩子共同讨论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措施,坚决避免劈头盖脸、暴风骤雨、讽刺挖苦、随便揭短式的批评.适度的惩罚也有教育作用.何谓“适度”,就是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自信,使孩子能够进行自省、自我教育为原则.这需要家长谨慎从事,不可多用,不可滥用.

(五)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第一”都应该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得到的.因此,家长的言行和平时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最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人父母,要教育好自己的儿女,首先自己要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及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习惯,不要让自己的坏习惯影响孩子,要给孩子留下一个好印象.作为家长千万不能把打骂孩子作为唯一的教育手段,也不能一味地溺爱孩子,更不能放任不管,遇事要跟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为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六)及时与老师保持联系并沟通

学生在校期间,家长应抽时间到学校去拜访老师,了解相关情况,如学生在班级的环境情况、同学交往情况、老师交往情况等等.对本学期学校开设的课程、学校的要求、要做的“心中有数”.[3]学生家长应协助老师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孩子,如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学习的效果、在家的各种表现、孩子有什么爱好、有什么需要、家庭最近出现的可能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种变化等等,都应该让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知道,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克服各种困难,减少心理压力和困惑.

(七)鼓励孩子积极交往

交往是现代社会生活对人的基本要求,交往能力也是一个人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小学生有两种交往:一是与成人的交往,一是与同辈人的交往.在与同辈人交往中,孩子不仅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而且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关心同伴,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学会在争执或矛盾中,如何协调关系.因此,家长应多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鼓励他们广交同学伙伴.有些父母基于“怕孩子吃亏”的心理,剥夺了孩子交往的机会,造成了孩子心理的孤独、焦虑,不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八)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与技巧.使家长了解中小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总之,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家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他们渴望和家长沟通,也热切希望自己的种种正当言行能得到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帮助,更希望心理危机时有来自家庭的亲情安慰.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英.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J].新疆社科论坛,2007,(3):89-90.

[2]王德勇.家庭教育误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

[3]胡立平.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