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科患儿其家属心理护理的应用

点赞:21124 浏览:950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探讨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支持,使护理工作顺利地开展,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怎么写作.方法通过观察、交谈及收集资料的方式,总结患儿与家属主要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自我科开展心理护理以来,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且护患关系有很大的改善.结论在儿科应用心理护理能有效地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

[关 键 词]患儿;家属;心理护理;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7(c)-0148-03

StudyonApplicationofPsychologicalNursingforPediatricPatientsandtheirFamilies

ZOUXinru1YANGQiyun2

DepartmentofPediatrics,People’sHospital,LongchuanCountyHeyuan517300,China;2.MedicineHospitalofZhongshanCity,HeyuanCity,Guangdong528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evelopsuccesullythenursingworksandofferbetterqualitynursingservicesbypsychologicalsupportforpediatricpatientsandtheirfamilies.MethodsThroughobservation,conversationandinformationcollection,aseriesofnursingmeasureswerelaiddownbysummarizingthepsychologicalproblemsarisingfrompediatricpatientsandtheirfamilies.ResultsThenursingquality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nurseandpatientwereimprovedgreatlysinceweconductedpsychologicalnursing.ConclusionApplicationofpsychologicalnursinginPediatricscanimprovechildren’sphysicalandmentalhealthsignificantly.

[KeyWords]Pediatricpatients;Families;Psychologicalnursing;Relationshipbetweennurseandpatient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护理模式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而心理护理在这一新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中,贯穿了病人的整个治疗恢复过程,对患者的预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儿科病人由于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日常生活必须依靠其家属,护士不能按照惯常的思维和患儿交流沟通,故此,护患关系不再仅是护士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而是护士、患儿与家长的三角关系[1].如何运用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将儿科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儿科护士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将就我在儿科工作所得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在工作中如何运用心理护理,以此在临床中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1儿科病人的心理特点

该院儿科病人包括婴儿、幼儿、学龄前期儿童、学龄期儿童中的患有病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1.1婴儿期(0~1岁)

这个阶段的婴儿在住院时的心理压力不是来自对疾病的顾虑,而是对改变的环境发生适应障碍.表现为烦躁、经常哭闹、不安及拒食等.

1.2幼儿期(1~3岁)

此期患儿由于语言中枢发育不完善,表达出来的话语经常被误解,对医护人员尤其敏感.治疗手段在患儿看来是一种惩罚,多表现出缺乏安全感,对打针、吃药及检查有很强烈的恐惧和抗拒.

1.3学龄前期(3~7岁)

该阶段患儿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进一步完善,对周围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有的患儿在心理上对医院有了阴影,生病后因为害怕而掩饰其不适感觉,表现出退缩或被强行就医对家人或医护人员有攻击行为.另外有些患儿表现出对家人更依赖,更渴望得到家人的关心及呵护,如发脾气、找亲人、要回家等行为特征.

对儿科患儿其家属心理护理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护理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4学龄期儿童(7~14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开始了他们人生的一个发展.系统化的教育让他们慢慢拥有了逻辑性的思维方式.患病的现实让他们对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及家长的期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产生了忧虑,容易激动甚至产生自卑等.另一方面,处于此期的儿童在自我意识上有了快速发展,导致有些患儿对医生的检查产生害羞的心理而不能好好配合.

2患儿家属的心理特点

在儿科,由于患儿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的局限,其家属在医患间的沟通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2].在我科,患儿家属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下.

2.1焦虑和紧张

由于机体心理应激而伴随的心理感受.

①对医院的环境陌生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②病程较长,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患儿家长担心无力承受住院相关的费用.2.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这两种感觉往往并存且互相影响.①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家属对疾病的预后缺乏信心并充满恐惧.②患儿家长不断询问患儿的病情状况、相关检查、治疗、愈合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主管医生的业务水平.③低年资的护士由于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不足,与家属沟通时易出现过激言语和行为,使家属对护士丧失信任,缺乏安全感.

2.3怀疑和不信任

心理上的怀疑是行为不信任的前奏[3].

①病程较长的患儿家属,容易对治疗计划和用药效果产生怀疑.②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当患儿的预后不良或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时会推翻之前的治疗方案,甚至引发纠纷.③家属对低年资护士的技术水平及专业知识产生怀疑,要求更换高年资护士来执行治疗性操作.

2.4容忍

家属在患儿生病住院期间,由于内疚感而更加宠溺小孩,无底线纵容患儿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对其不适当行为也不加以制止教育.

3患儿的心理护理

3.1婴儿期的心理护理

此阶段的患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有母亲陪护,以满足其对人体间接触和抚摸的需求.护士应该细心观察患儿的心理反应,找出原因并满足其要求.如患儿啼哭多是由于饥饿、疼痛、冷热或潮湿的刺激,可经常轻拍、抚摸、搂抱和摇晃患儿,使孩子产生如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同时满足其生理需求.在执行治疗性操作如静脉穿刺时,应尽量安排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娴熟的穿刺技术的护士来执行.

3.2幼儿期的心理护理

此阶段的患儿表现出偏执和敌对,护士在面对此阶段的患儿应该表现得更耐心,细心观察其躯体动作和目光表情以发现问题所在,尽可能解决患儿的需求.在临床操作中,争取得到患儿的信赖,逐渐改变敌对的心理状态,治疗的时候可以通过游戏或制造些特殊的声音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在做治疗性操作时,应比较固定地让一两个资历久的护士进行,做到“快、稳、准、好”,以减轻患儿的痛苦.

3.3学龄前期的心理护理

此期的患儿多表现为焦虑和恐惧,年纪的增长及智力的发展令他们有了更多可以转移注意力的空间和方式.护士应同患儿建立起亲切的交流方式,尽量安排年纪相仿的患儿在一间病室,介绍同病室的患儿相识,在病情允许下可组织一些游戏,可以促进病友间的友谊并缓解患儿心中的焦虑.此期患儿的自我意识增强,护士在临床操作前可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讲解治疗的必要性,操作时要尊重患儿,动作轻,熟练敏捷,经常询问患儿的感受并加以鼓励表扬,帮助患儿克服内心的恐惧心理.

3.4学龄期患儿的心理护理

此阶段的患儿一般开始了规律的学校生活,学习的知识让他们懂得了一定的道理,对打针吃药已经不再那么恐惧.护士应该主动向患儿介绍相关病情及治疗方向,取得其信任以便及时察觉患儿的情绪变化并积极引导,消除其顾虑.在病情允许下鼓励患儿每天定时学习,增强其自信.在进行各项检查或操作前,应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患儿的隐私和自尊.

4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通过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得到其充分的协助配合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开展,可以让患儿的身体尽早康复,又能得到家属的体谅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机率[4].

4.1对家属焦虑和紧张的心理护理

①患儿及家属完成入院手续后,护士应该尽快安排入院宣教,介绍医院环境及病区格局、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和医院规章制度等相关内容.加速患者对入院宣教的掌握,可以促使患者减轻焦虑、消除陌生感、尽快熟悉和适应医院环境,并以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5].入院宣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帮助家属对疾病作大致的了解,以安抚家属紧张的情绪.

②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属,护士应及早发现并与家属多沟通,解释治疗的必要性,鼓励家属寻求亲友的帮助以克服困难,有医保的病人,尽量使用可以报销的药物和相关检查并帮助其相关手续.并告知主治医师家属出现的困难及情绪,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4.2对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护理

①对于病程长但预后仍属乐观的患儿家属,护士可以使用鼓励性、积极暗示性语言解释病程长短与疾病的演变规律、个体耐药性等紧密相关,不可一蹴而就,尽量得到家属的理解并配合后续治疗.对于预后较差的患儿,护士应试着使用支持性和安慰性的语气,避免使用直接刺激、消极暗示性等伤害性语言,不能对病人病情妄加评论,加重家属心理负担.

②一般医生的治疗方案出来后会跟患儿家属沟通,护士可告诉家属对主治医师应有信心,告知家属治疗方案是经过医生集体讨论病例所得,医护人员正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

③低年资护士相对缺乏经验,在与家属沟通时,应注意措词恰当、准确,具有针对性地将有关问题交代清楚,同时注意患儿及其家属的感受.根据家属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等进行有效沟通,尽量解决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


4.3对怀疑和不信任的心理护理

①慢性病或其他病情反复的患儿,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症状恢复情况,一旦病情有好转,应及时通知家属,可以稍缓解消极的情绪同时增强继续治疗的信心.此外,护士还要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各种原因,并向家长说明当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细心观察,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6].

②为了避免药物达不到预期效果引发纠纷,医护人员在给患儿使用较昂贵的药物前,应先和家属沟通,了解其经济状况;另外,医护人员在给患儿及家属讲解治疗方案时,应避免夸大疗效,解释治疗的效果具有个体差异,此外还受先天的健康状况、机体的敏感性、免疫系统功能、病程长短等影响,边治疗边观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用药.当家属对前期治疗效果不满意时,护士应该及时与家属沟通,解释前期的治疗目的及后续治疗的重要性,并讲明各个疗程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让患儿家属重拾完成疗程的信心.③护士的仪表、姿态以及行为举止在护患关系中直接影响到怎么写作意识的传递和接受[7].而业务水平可以增强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故低年资护士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在做任何护理操作前,应用简单易懂的话语向家属解释其方法、步骤、用途及必要性;对于一些侵袭性的治疗性操作应该让高年资护士进行,熟练的操作可以让患儿及家属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4.4对容忍的心理护理

孩子生病,大人往往有一种补偿心理,在生病期间愿意帮孩子做一切事情.其实,父母不同的态度往往影响了孩子自己对待疾病的态度,也影响孩子今后在面对困难、逆境的人生态度.护士发现家属有过分娇纵患儿的行为时,应该加以制止.可以尝试当着家属的面适当使用暗示法,例如告诉患儿,“你现在得的是一个很小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这样可以缓解患儿恐惧的情绪,还可以让家属掌握好孩子生病时自己应该采取的态度及分寸,而不是让患儿好了疾病添了心病.

5讨论

临床上,心理护理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已经越来越备受重视.儿童与成人患者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同阶段的小儿又有各不相同的心理特点[8],掌握这些规律,针对患儿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极大的帮助.据观察和文献报道,家长与患儿的许多心理问题在表现形式上有大同,甚至互相影响,如恐惧感、悲哀感和焦虑感等,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他们的心理表现不完全一致[9].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可以消除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存在的疑问,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意与护士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护理程序处于良性循环[10].儿科又被称为“哑科”,其护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除了对患儿要有强烈的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信心,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应该掌握各年龄组儿童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还应熟悉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及表现,借助与患儿家属更直接的沟通方式、其与患儿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引导患儿在面对疾病时,能有积极而正面的心理反应,从而使护理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秦童,佟桂荣.儿科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J].2010,21(4):602.

[2]王雪萍,张秀慧.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3(15):80.

[3]再娜甫克热木,吐尔逊娜依司马义,穆福娜依艾尔肯.儿科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2):76-77.

[4]徐丽红.浅谈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379.

[5]唐红.如何做好新入院患者的入院宣教[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02.

[6]孙丽君.对患儿家长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指导[J].临床护理,2007,45(18):123-124.

[7]古建平.心理护理学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4):4863.

[8]赵晓丽,胡本红,曲凤娥,等.学好儿童心理做好护理工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55.

[9]胡远玲,辛虎威.儿科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180-181.

[10]绽雁翎.儿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探析[J].实用护理,2010,24(6):100-102.

(收稿日期:20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