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玩”到“玩商开发”

点赞:27965 浏览:1308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已经快30岁,在国内也算是最会玩的年纪.而且由于我挺能折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热衷于登山、潜水,还横渡过长江口,从上海吴淞游到崇明岛,在朋友中也获得了“玩主”的封号.但到了美国,我还是惊异于美国年轻人的“玩”,真让我们开眼界.

向美国人学“玩”

在当年我所在的大学城,美国年轻人的社团活动几乎每天都有,而且千奇百怪.有社团征集团员去墓地探幽,还有音乐社团举办“无声音乐会”,号称倾听心灵的声音,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次我看到一个拍卖月球和金星的土地的活动,拍卖完之后,主拍师还会煞有介事地封中标者为月球XX公爵、金星XX男爵,并发给一张“领地”地图.听说去年“月球大使馆”也开到了北京,这种“玩”真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但我心底还是很敬佩美国人的会玩,真是创意迭出,让国人相形见绌.

后来,我就到了硅谷,开始努力融入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为了尽量和美国中产阶级一副模样,我花800美元写了辆二手车,租了一套还算体面的公寓,可没想到面对的最大困难竟是在“玩”的问题上难有共识,让我难以真正地融入.就以加班为例,大多数美国人到了时间非走不可,该去喝酒就去喝酒,该去见情人就去见情人,但我看不惯,总觉得美国人怎么这么贪玩,这么不敬业再比如周末,按照我们国内中产阶级的习惯,到了周末一般会蒙头大睡一天,但美国人总是会叫上我开车去郊外“拥抱自然”,这么折腾我哪受得了,每次睡眼惺忪的样子都招来美国朋友的不少白眼,渐渐地他们也不约我了,任凭我在周末睡得天翻地覆.

但不管怎么样,我从心底还是敬佩美国人爱玩,会玩,玩得坦然,创意迭出.每次和国内的朋友聊起来,我都会感叹国内的人不会玩,在“玩”的问题上缺少创意和智慧,应该向美国人学“会玩”,甚至在“玩”的问题上全盘西化.

“玩”不能“拿来主义”

让我的想法开始改变始于我在美国当地报纸看到的一则新闻,说是当地一个中产社区出现了“派对”的丑闻.新闻的篇幅很小,国内的叫法叫“豆腐块”,按照西方的比例尺,也不过“奶酪块”大小.看来美国人大多已经对这类新闻司空见惯,这第一次让我对美国人的“玩”的创意产生了怀疑:“会玩”的美国人怎么什么都玩呢

学“玩”到“玩商开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之后的日子里,我特别留意类似的新闻,用很猥琐的眼睛打量美国人的“玩乐”.很不幸的是,在我居住的社区出现了一个“飙车党”,每天牛夜开着改装过的大马力机车,在社区里呼啸而过,有天我专门等到半夜,偷偷地从窗口看了一眼,让我意外的是,这些“赛车手”并不是电视中看到的那样一幅坏小子的模样,而是有很多都是看上去挺斯文,挺白净的小伙子.后来这个“飙车党”被抓了,报纸也登了出来,其中有坏小子,也有大学生,还有几个是IT公司的白领.

此时,我曾有过的优越感又蠢蠢欲动地萌发出来:我们东方人是不会玩,但我们也因此少了很多堕落的行为.美国人会玩,但也玩出了吸毒、艾滋病等“副产品”.而且不少人玩健康、玩爱情、玩家庭等这根本是与东方的道德背道而驰的.况且中国13亿人,如果出现“”一类的游戏(听说国内也出现了),那么艾滋病的传播风险就要比美国高5倍;如果北京市一个区出现一个“飙车党”,那北京的二环、三环就不是堵塞的问题了,而是整个交通都会大乱.相比之下,东方的“玩乐”雅致,也细腻多了,像围棋,像饮茶――我开始向我的美国朋友兜售这些东方的休闲方式,很受他们的欢迎.

我开始深刻反省自己刚到美国是盲目的崇洋媚外.即便是东方人需要向美国入学“玩”,也决不能全盘西化,照单全收.

“玩商”的开发

去年回国,接触的一些朋友给我很大的触动.大家给我“接风洗尘”的程序大致上一样:先吃饭,而且饭桌上一般会玩“杀人”,牌一类的小游戏,然后去茶坊饮茶,或者去咖啡馆、酒吧坐着聊天,还不尽兴就去K歌,去看演出,天天晚上如此.到了周末,好不容易朋友们都有空,几个朋友约到一起,打了一天牌,晚上去看了一场话剧.

这段经历让我联想起很多.其实东方人并不是不愿意玩,也并非是真的不像美国人那样会玩,关键问题是缺少“玩”的智慧,缺少“玩商”所致,结果导致大家的玩乐千篇一律,像做家庭作业.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国内的朋友,告诉他们说,美国人会在下班之后去健身房,会在周末早早起来,约上朋友,带上家人去郊区度检测,或者参加社区的义工活动,进行公益怎么写作.我的朋友大受启发,马上“拿来主义”,从我去年回国到今年春节,整整一年,他和他周围的朋友不管高矮胖瘦都是每天晚上去健身房,周末开车去周庄、苏州等上海周边地区,最远还开到苏北的徐州去访古.今年春节期间,朋友还很兴奋地发来说,大家都夸他们生活有品位,会玩,会生活.

我终于发现,单纯地教别人玩,把玩的项目、形式和方法教给人根本就是短期的行为,只能解决一个“会玩”的问题,长期死板的贯彻只会让这种“玩”的方式僵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玩”的问题.再说美国人的娱乐中也隐藏着那么多的糟粕,“会玩”也不一定健康.中国还有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国人最需要的是“玩商”的开发.

“玩商”这个词是媒体的朋友造出来的,但却非常高明和全面.既给了“玩”中所蕴藏的智慧以智商、情商一样的名分,又倡导了一种思考“玩”,创意“玩”的新生活形态.在我看来,“玩商”的开发首要的就是敢玩,上刀山,下火海都敢去试一试;其次还要把握健康的尺度,身体不能玩,感情不能轻率,家庭不能游戏,不能危害他人,不能违背社会公益;再次,也是最根本的,“玩商开发”要动脑子去想,去创意,而且要有“终身开发,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玩是一种智慧,不动脑子是难以开发“玩商”,也难以玩得好的.


上海的朋友又发来cmail:说他们刘周末的“自驾出游”玩腻了、而且汽油一直涨价.有点心疼油资、就和几个朋友―起在居住的小区内发起成立了一个“周末太太会”的组织.在周末组织“玩乐”活动.具体什么样,我还不清楚,但这至少说明,只要动脑子、“玩”的智慧并不深奥,“玩商”的开发也并不难.玩得好人有希望.

(作者系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