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的贡献

点赞:10793 浏览:455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郑州(1991.03-),山东郯城人,临沂大学文学院,201本科生.

摘 要:建安诗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建安时期也是文学走上自觉的时期.而曹氏父子为中心的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联系建安诗歌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谈谈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

关 键 词:建安诗歌;时代特征;文人诗歌

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王粲、刘桢等“七子”竞逞才藻,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而后世的左思、陈子昂、杜甫、李白的诗歌深深的受建安诗歌的影响,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一、建安诗歌创作风貌.

曹操的诗歌古直悲凉,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操诗歌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丕的代表诗歌《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清人沈德潜评价曹丕诗歌:“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曹植的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如《白马篇》.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野田黄雀行》.钟嵘在《诗品》所说:“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的贡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诗歌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王粲的诗歌代表诗作是《七哀诗》,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王粲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刘桢的诗歌创作,刘桢的诗一类是赠答诗,而另一类是游乐诗.蔡琰五言《悲愤诗》.共分三段,第一段写董卓作乱,自己被俘,以及所受的.第二段写胡地生活及被赎时与儿子离别时的苦况.第三段写回乡后的生活.这首诗重点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不幸,从中看出汉末战乱广大人民的不幸命运.

二、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建安诗歌整体风格的评论,他在《明诗》篇中说:“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等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这里他指出建安诗人在创作上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都能慷慨激昂地披露胸襟、明快磊落地施展才华;抒情叙事不追求纤细周密,驱辞遣词来描写形貌时则追求清晰明快.

政治理想的高扬,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建安文人也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高扬的政治理想,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人生短暂的哀叹,当时,生灵涂炭,社会动乱,人多短寿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会现实.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同时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等.浓郁的悲剧色彩,由于世积乱离,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三、建安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一)“左思风力”与“建安风骨”

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钟嵘在《诗品》中称赞左思“文典以怨”,“左思风力”,就是指左思的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左思改变了班固开创《咏史》时的质木无文,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之物,抒发个人感情,使咏史焕然一新.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如《咏史郁郁涧底松》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或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影响下,有才华、有报复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是运用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由左思的这首《咏史》不难让我们想起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同样的对社会的不满,同样的高昂的理想,以及同样的含蓄表达手法.左思诗歌语言刚健清峻,质朴有力,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左思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二)陈子昂的愤慨之情

唐初诗人陈子昂受建安诗歌影响很大,如他在《与东方左史此修竹篇序》中写道:“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所以,建安诗歌对陈子昂的诗歌影响可见一斑.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所发出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然而涕下”的感叹,所表现的那种欲建功立业而不能的慷慨悲壮之情与建安风骨也是一脉相承的.建安风骨的基本精神是讴歌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而这种理想在陈子昂那里在边塞诗歌得到了极好的表现.

(三)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

盛唐时期,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写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表达了李白对建安诗歌推崇之情.全诗具有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追求,这感情和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又相互照应,不由的让我们想起了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可以说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和曹植《赠白马王彪》具有相同的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理想壮志的追求,李白正是继承了建安诗歌这种特点.

(四)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云:

庚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菩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诗中高歌“凌云健笔”和“碧海掣鲸”的气魄,其实是对建安诗歌所表现出的“建安风骨”描述.杜甫认为“唐初四杰”中卢、王的文学作品不如建安时期的文学更接近《国风》和《楚辞》,也就是承认建安诗歌具有《风》、《骚》优秀诗风.由此可以看出,杜甫不仅赞许建安风骨,也充分肯定了建安风骨的风雅传统.所以杜甫在诗歌创作中不免受到建安诗歌的影响,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是这种和建安诗歌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精神,为杜甫赢得了“诗史”的美誉.关注现实社会的种种不满,广大人们处于被剥削被盘剥的处境,杜甫写出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甚至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唤.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王粲、刘桢等“七子”竞逞才藻成为后世文人诗歌创作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建安诗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特别是建安诗歌为文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是深远,特别是对唐诗的影响.而唐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是巅峰时期,正是有了建安诗歌的这种源流的影响,才有了文人诗歌的竞相发展.(作者单位:临沂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