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设计水平打造现代化智能建筑

点赞:5577 浏览:183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专家简介:

陈崇光,高级工程师.《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推广应用组专家,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专家、建设部干部学院教授.曾参与建设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主持的《居住及住宅小区设计导则》、建设部勘察设计司主持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北京质量监督局主持的《智能建筑验收标准》的编制工作.主要著作包括《共用天线电视》,《智能建筑》等,在全国发行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几年咨询的工程有:广州白云机场、首都国际机场、西安咸阳机场等.

记者:智能建筑行业在我国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作为行业内的资深专家,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目前国内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陈教授:智能建筑在中国诞生已经十多年.自1990年中国第一幢智能大厦―北京发展大厦建成,十多年来它的生命力极强,由于它有很多优点:创造了舒适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四通八达的语音、数据通讯系统,整个建筑的机电设备集中管理,完成“监控、控制、记录”功能,节省人力,节省能源.

因此,十多年智能建筑得到广泛发展,不仅写字楼、酒店做到智能化,而且扩展到住宅小区,建成智能化、数字化住宅小区.迎接奥运会的召开,多个奥运场馆的兴建,智能化已进入体育建筑,相应的也进入了博物馆、航站楼、医院等,前景看好.

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构成大厦管理系统.综合布线和网络系统、电视接收系统是主要的信息系统.

除设备监控系统外,其它主要系统全有严格的设计规范、验收规范要求.火灾自动报警和安全防范由门管.布线由网络通讯部门管,在多年的使用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预防火灾、保障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安全上是不可缺少的.语言通信、数据通讯在办公室、在生活中是必需的,否则会失掉一切外界联系,失掉信息.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有设计标准,有验收规范只是供设计、业主参考的,不是强制性的,反映出来一些问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教训.2006年专家委员会对北京地区160幢商业智能化大厦作过调研,统计结果有25%的大厦有满意BA系统,30%运行不正常,分析总结起来原因如下:

第一,设计不到位,设计阶段,专业之间就没有配合好,尤其是暖通专业与自控设计脱节;

第二,工程招标存在恶性低价竞争,成交价压到成本价.工程中的应有怎么写作欠缺,怎么写作质量满足不了要求,造成了智能化的遗憾工程;

第三,在工程实践中设备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工程质量和运行得到保证;

第四,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用规范性的标准法规来保证BA系统的正常运行,使BA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

记者:据了解,您曾参加过建设部勘察设计司主持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编制工作,同时作为《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编委会的专家,在您看来这两项标准在侧重点上有何不同?对于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分别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陈教授:建设部2000年着手制定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建筑及居住小区智能化设计导则”,2003年组织编制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目前此系列标准正在全国宣贯执行中,这对于房地产开发和建设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不同的行业,博物馆、体育建筑、航站楼也都制定了本行业的智能化设计标准,这对工程的规划、建设、实施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侧重点不同.数字化建设是今后发展方向.数字化城市由数字化建筑和数字化社区组成,市场潜力巨大.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美国、日本等,发展很迅速.我国在数字化发展中,要考虑数字化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有关政策和管理体制.数字化应用具有独特的行业管理性,缺乏统一性会给标准管理带来困难,不利于数字化建设开展.

为了加强行业监管力度,规范市场,促进中国建筑数字化应用项目的实施,建设部牵头组织制定《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城市、数字大型建筑及数字社区的建设.标准的编制主要技术领域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科技领域.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与数字化产品的性能、通讯协议及检测皆有密切关系.

记者:多年来,您一直从事着智能建筑的设计工作,请您谈谈目前国内智能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国际水平相比,国内的智能建筑设计目前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

陈教授:智能建筑在我国出现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建筑行业多个学会组织学习班,介绍智能建筑.建设部曾组织全国甲级设计院院长学习班,广东省组织市长学习班.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和验收规范颁布后,全国各地皆贯标,各个设计院工程师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设计水平也在提高.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设备也在更新.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要求设计工程师要不断的学习.

设计院智能化设计图纸质量大概分为三个档次,一般讲,大的设计院强电、弱电专业分开的设计室,智能化设计图纸完善,达到要求的深度,因为它专业分工明确,解决了设计人员报酬的分配.如:中国建筑设计院、信息产业部设计院、中建国际设计公司等.

第二档是一些设计院强电、弱电不分一起做设计,由于专业分工不明确报酬未落实,设计工作量大了,设计人未拿到应有的报酬,往往深度达不到要求,多数设计院是这样的.

第三档次是一些小设计公司,设计不规范,经常把智能化设计甩开了.

记者:近年来,您先后参与了广州白云机场、首都国际机场、西安咸阳机场等大型工程的咨询、设计及验收工作.请您谈谈在机场类的大型智能建筑工程建设工程中有哪些方面是值得广大工程人员注意的?

陈教授: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航空运力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航空港建设工程有多项,广州新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先后投入运行.首都T3航站楼即将竣工投入运行.国内第四大型航站楼―昆明机场处于设计阶段.世界最高的机场海拔5200m的阿里机场也在建设中.

机场航站楼设计方案一般在招标中产生.大型机场往往是国外设计公司方案中标,由国内省、市级设计院完成施工图纸.新白云机场、浦东机场、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皆是此模式.施工图纸设计由设计院建筑,结构、设备、强、弱电专业通力合作完成.民航机场专用系统,由于专业性强要由民航专业公司或设计院完成,其主要系统包括:

地面信息管理系统,其以传递航班信息,汇集处理生产运行、管理所需要的地面信息,为工作人员、旅客提供各种业务信息和统计信息.

离港系统:大型机场有民航离港系统和外航离港系统的前端设备.为乘机旅客乘机手续、登机管理,行李检索、查询、自动化管理,控制航班.

航班显示系统:其是向旅客和外界发布航班信息的方式,具有引导旅客值机手续、候机、登机、通知旅客亲友接机.

行李处理系统:其是保证出港旅客流程的顺畅,完成航站楼内进港行李的传送和出港行李的传送、分拣,保证行李安全,要有严格的监视控制.

时钟系统:提供高精度的时间基准.

安全检查系统:交运行李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置于磅秤和发送带之间,交运行李安检和值机同步进行.

泊位引导系统:其根据地面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航班进港时间信息,机型信息,机位信息引导飞机进机位.

提高设计水平打造现代化智能建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智能建筑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除以上专用民航系统外,大型公用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在航站楼中全部设置,其要由承接施工图设计的公司、设计院完成,其设计内容包括: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其设计按国家标准进行,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规定.

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广播系统等,皆是常规设计系统.第一步设计考虑周全,做好管路预埋、预留,避免施工中剔墙、打洞.施工安装完毕后,调试、验收不能走过场,最好有第三方参加,出示测试报告.目前,运行出现的问题,经常出现在安装、调试阶段,验收不规范造成候机大厅未构成舒适宜人的工作环境,成为了耗能大户,用户会不满意,尚需进一步进行调试工作.

综合布线系统称为航站楼的神经系统.由于航站楼面积大,要设多个配线间,上下贯通竖井,实际工作中还有需要独立于综合布线系统,如:海关、边检、安检、离港、航班显示、登机检等.它要与布线主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配线间不能过于窄小,机柜电源容量、位置要设计合理,电源、UTP电线通道要畅通,可以满足各种应用和扩展的要求.

记者:随着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凸显,智能建筑中的节能问题也日益引起业内广泛的重视.请您位我们谈谈绿色节能在智能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节能问题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陈教授:我国建筑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现已达到16-20亿平米/年,占世界总建筑面积的50%,我国在已有建筑中高耗能建筑占95%以上,能耗量的比值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6月26日建设部提出了“关于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建筑行业的节能工作.

国务院、建设部的建筑节能精神,引起了建筑界的高度重视.建筑行业责无旁贷,要努力做出贡献.各专业有不同的节能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建筑专业围护结构、保温做法.室内环境能源、设备、测量等,空调采暖的节能.

因此,在节能措施上,要在整个建设的全过程中体现,可按设计阶段、设备选型阶段、施工安装阶段、调试运行阶段全面目标化的管理,最终达到节能环保目标.举例说明:

建筑设计中优化采光和遮阳设计,合理利用自然光选择高效光源和灯光自控系统.工程设计中楼宇自控系统与空调系统之间要紧密配合.BA系统提供了一个可能自动运行、节能的手段,控制对象冷冻空调系统尚未经过调试,未达到正常运行,是无法节能的.

此外,据我了解变风量空调系统V调试不过关的工程有多幢,国家空调设备质检中心检测时发现,V理想配置应该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由生产ABOX的厂商和选配其它几个公司的产品凑起来的,造成风压、风量不是线性关系,而用线性关系去控制时是不成功的.

另外,利用一些自控公司推出来的节能软件,在节能中也起到节能效果.在酒店中利用客房管理系统软件,使用有身份识别的智能卡和空调器的盘管联动,也可节能.


设计是先行在工程开始就已考虑了节电,并且一直贯彻下来.在设备招标中,设备型号、品牌、技术参数也要把耗能做重要指标来衡量.后期施工、调试不能背离科学的调试程序.

那些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尚未试车,就要楼宇自控系统实施监控管理,掩盖了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必然带来很多隐患.楼宇自控系统要真正达到有效的监控空调系统,一定由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专业集成为一个系统.

记者:目前,“好运北京”系列奥运测试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很多奥运场馆的智能建筑工程正接受着全面的“检阅”.您作为全程参与设计工作的专家,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奥运场馆智能化的相关情况?

陈教授:本人在承担的奥运工程中,对智能化进行了全面设计.并且把体育比赛有关的计分、计时系统、比赛成绩显示、电视新闻转播等列入设计范围,图纸较完善.在已完成的水立方游泳馆,济南奥体中心工程,在节能方面,采用了水蓄冷技术,地源热泵系统,LED新光源照明,光伏电池发电等.现在皆在实施中,实验报告、节能论文在总结、整理中.

记者:智能建筑是多系统、复杂化的构成体,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整体的解决方案,您是如何看待系统集成在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陈教授:在智能化初期,各子系统都是独立的,起到了一定的自动控制作用,但是没有集成是分别管理就不能联动,这是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在集成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总经理办公室通过设置的监视器,看到大厦中各个子系统的运行情况,而原来只能下到控制室进行观察,方便了管理.其次,系统集成可以使各子系统间有联动.集成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必然趋势.

然而,集成系统集成到什么程度合适呢?现在的系统集成分为BMS与IBMS两种.我觉得一般大厦适合用BMS系统就足够了由物业公司管理,有些大厦比如银行大楼的信息系统就不适宜用IBMS进行集成.首都机场的航站楼采用了IBMS集成给管理人士和旅客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使用的就比较恰当.对于系统集成,我觉得有两点比较重要:首先,系统集成方式是由必要的.其次,系统集成的选择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总的来说,BMS是值得推广的,有很多的案例,运行情况也较好;对于IBMS,由于投入较高要量力而行,如果有需要还是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