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节奏活动中趣味性教学的

点赞:31055 浏览:1441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要想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采取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教学形式,引得幼儿来积极的参与体验,享受音乐的愉悦,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一、“趣”在模仿生活中

1.寻找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模仿表现乐趣多

节奏来源于生活.我尝试用生活中的节奏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我们一起寻找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节奏,让幼儿真正体验节奏、喜欢节奏、表现节奏.如:在生活区,我引导幼儿关注厨房里妈妈工作的声音,教师播放视频厨房的“交响乐”:炒菜声:嚓、哧、嚓、哧”:自来水声:“哗哗哗,“哗哗哗”;切菜声:铛铛铛;稀饭声:咕嘟咕嘟;炉盖声:沙沙沙,沙沙沙等:并引导幼儿模仿妈妈进行洗菜、切菜、炒菜等动作,注意有规律地做动作保持声音的节奏性.或者在角色游戏中,投放一些娃娃家的玩具供幼儿游戏表现,让幼儿根据提供的娃娃家玩具进行有节奏地敲敲打打,学妈妈在厨房的一系列动作,让幼儿真正的感受到自己象妈妈一样,真正在煮饭、做菜,过程是形象的,动作是有节奏的.在音乐区,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有声玩具让幼儿感受,如:听诊器、闹钟、手表、玩具、拨浪鼓等等.幼儿听到了自己“扑扑扑”的心跳声很兴奋,没想到,自己的身体里还存在着这么一种神奇的声音.

幼儿园节奏活动中趣味性教学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经常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寻找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强烈的敏感,并且让孩子们体会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各种各样的节奏,有快、急的,有缓、慢的等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孩子逐渐会发现:“哦,我上楼下楼都是一样的××××呢!”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幼儿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

2.寻找生活中的废1日材料一一创作配乐乐趣多

挖掘生活中的小乐器,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为了丰富幼儿的学习活动,我让幼儿寻找身边的一些物品作乐器,如玻璃瓶,牙杯、碗、调羹、筷子、易拉罐等等,在区域“活动好听的声音”中把各种各样的“乐器”集在一起,让他们挑选.他们试试这个,又敲敲那个,寻找一种最佳的表演方法.在为歌曲《铃儿响叮当》伴奏时,孩子们有的用调羹敲碗,有的用两个易拉罐对敲,有的用筷子敲击玻璃杯、有的用筷子敲着凳子等小乐手们敲着自己设计的小乐器,每个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音乐教学中,将一些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技能运用于乐器演奏的实践中,以丰富音乐活动的内容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完美的音乐形象再现中提高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这个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克服音乐区单调的形式,通过在玩中感受富有变化的节奏和音色,可以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锻炼其音乐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趣”在语言交流中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形象化的语言使人容易理解、容易体会.运用故事激兴趣,故事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它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平时教师与幼儿的对话应该是有注意节奏的,

1.你问我答酿情趣

幼儿对问题往往怀有一种好奇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幼儿活动的情绪,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很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分析: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如,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回答:大象鼻子长又长):什么虫,屁股后面挂灯笼(回答:萤火虫屁股后面挂灯笼).接着由幼儿成为“问”的主体,再由其他的幼儿来担任“答”的“信息源”,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在问答的合作活动中,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被激活了,学习的劲头大了,对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理解和表现.

2.交流讨论添情趣

音乐活动中提到“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知识经验都不同,因此他们对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内涵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看法,对歌曲的演唱和处理上也有不同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常让幼儿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向老师和同伴交流自己对该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想象.如:大班下学期的音乐《柳树姑娘》是一首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作品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来,柳枝甩进池塘轻歌曼舞的这一景象,向人们展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在之前,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他们闻闻花香,摸摸小草,甩甩柳枝,并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柳树的柳枝真软,风轻轻一吹,就飘起来了;有的说:柳树的枝条还长着呢,快要碰到池塘的水了等孩子们的谈话,让我想起了歌曲《柳树姑娘》,何不用歌曲来延续幼儿对柳树的兴趣,用歌声来表达对柳树的喜好呢因为通过了观察,幼儿对柳树有了很深的感触,再进行歌曲的,幼儿就会有了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三、“趣”在游戏互动中

1.利用集体配合的游戏,体验与同伴的节奏互动.

音乐游戏是是一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形式.例如,大班音乐研讨活动――《节奏的传递》,这个活动通过不断的预设实践和教研调整,最后达到目标,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很有趣地完成这一次活动.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随乐曲节拍进行节奏传递.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找了幼儿比较熟悉,而且节奏感也比较强的一首乐曲《铃儿响叮当》,通过第一课时让幼儿探讨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节拍的方法.除了手之外,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打节奏呢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各种方法(如:打响舌头、拍肩、跺脚、拍腿、叉腰、踏脚、摇动、点头、打响手指头等),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练习并感知4/4拍的节奏型《铃儿响叮当》的音乐.“你能设计有节奏(规律)的动作来为歌曲伴奏”请幼儿边听音乐边尝试各种身体动作打节奏.接着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利用物体(发光球)按节拍来进行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用有节奏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感.教师示范利用物体传递节奏的方法.如:幼儿面向圆心围成圆圈盘腿而坐,发光球放在前面的地上,幼儿按“强拍拿,弱拍放在左侧同伴的面前”的规定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有规律地进行传递,要求节奏感和整体的协调性非常高.还可以用同样的规则设计不同的个体或俩俩、集体间的合作传递.


2.利用个体完成的游戏,感受身体乐器的趣味.

节奏的培养离不开动作,对幼儿来说除了口说、手拍及一些形象性的语言节奏外,还可以充分运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来感受不同节奏.在幼儿的眼中,自己的身体不仅能自己支配,还可以发出好听的响声,这样的活动他们非常乐意参与.拍手、打响舌头、拍肩、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都是让幼儿用身体来感受节奏很棒的活动.因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在让幼儿用拍手动作学习节奏的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拍肩,拍腿,踏脚,摆动手臂,走步等动作.经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实践发现,幼儿在正规性节奏教学活动与趣味性节奏教学动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和成效有显著不同,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也有所不同,后者更有利于幼儿的节奏学习和训练.因此,我们要拓展节奏学习的场所和材料以及方法,利用生活资源,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参与音乐节奏的创作实践活动,通过各类的互动方式,较好地发展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创造能力,体验节奏的乐趣,真正享受到充满趣味的音乐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