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亲子教育

点赞:14409 浏览:663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跌倒了,爬起来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应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跌倒又有什么关系,还可以再站起来,跌倒后,可以顺便仰望一下蓝蓝的天空今天也在无限延伸的朝着我微笑,我是活着的.”――美国民谚

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除非摔得头破血流,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街头或是飞机舱的过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摇摇晃晃地走,父母在后跟着跑的惊险镜头.

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六七个月大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叉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绝不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很少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就把很小的孩子交给父母或花钱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请,也看不到家长总牵着自己的孩子.


跌倒了,笑着爬起来!人生就该有这样的乐观豁达.当你不理解时,会认为美国爸爸妈妈的做法,是一点都不关心孩子,但细细想来,他们是对的.因为正是他们的做法才能使孩子从小不怕困难.遇到问题能够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从哪儿倒了从哪儿爬起来.他们不怕跌倒,只要跌倒了还能爬起来就是好样的.

别在人前教子

美国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

父母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最畏忌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时候对孩子呵斥.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

美国人反对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着人面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因为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这样做是一种犯罪.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意识也就越淡薄.”

在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否太过分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没有一点拘束感,自我独立意识强.

美国的亲子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孩子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专注才能做好事情

“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心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斯特娜

“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乌中斯基

“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普拉托诺夫

美国教育家里斯顿认为,注意力分散是孩子的一个普遍问题.

但父母也不要为此而过分紧张.孩子的注意力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注意力是不同的,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的注意力也是不同.

通常来说,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性格和其他个性.例如,五六岁的孩子,其注意力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而12岁的孩子则可以维持25分钟左右.

孩子的注意力是不太稳定的,往往对什么事都感兴趣,注意力容易随兴趣转移,同时,孩子的注意范围较小,注意受情绪影响较大,注意分配能力也较差.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困难.

里斯顿认为,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十分重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把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出来.在美国,当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总习惯于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帮助他排除外界的干扰.他们对孩子感兴趣的问题不断寻根问底,深入思考.鼓励孩子的兴趣广泛的基础上,选择最着迷的对象深入下去,因此,他们这种有意识地强化孩子兴趣的做法,对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里斯顿博士就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给孩子的父母提出了4项建议.

(1)保证给孩子玩的时间.

玩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的天性没有得到满足时,他是不可能专注地做其他事情的.父母总是误解了专注的含义.专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必须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对于孩子来说,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不是一件好事.

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就非常重视给孩子一定的游戏时间.他平时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因此,就让比尔的外祖母陪他一起做游戏,尤其是做一些智力游戏,如下跳棋、打桥牌等.玩游戏时,外祖母总是对小比尔说:“使劲想!使劲想!”她常常为比尔下了一步好旗而拍手叫好.

这些游戏都极大地激发了比尔盖茨的专注力.

(2)保证给孩子安静的环境.

里斯顿认为,孩子的注意力与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要孩子在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父母就应该给孩子一个安静、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孩子的房间布置不要有太多刺眼的干扰物,物品的摆放也要整齐有序.

许多父母常犯的错误便是要求孩子的房间里学习,自己却在客厅里看电视,并且将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

其实,父母最好每天花一定时间陪孩子学习,孩子在做作业时,父母就阅读书籍,并且,父母允许孩子在做作业时有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父母,久而久之,当父母不在的时候,孩子也会定时学习,并且非常专心.

所以,只有父母尽力排除使孩子分心的因素,孩子才会集中精力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3)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时间是不一样的:

5~10岁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达20分钟.

10~12岁的孩子能集中25分钟.

1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集中半小时以上.

硬是要让一个10岁的孩子60分钟坐在那里去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要求孩子在相应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力争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如果孩子的作业量超过了孩子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应该让孩子分割作业,一部分一部分地来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孩子的学习有张有弛,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中途休息,长时间地让孩子做作业,甚至在孩子的旁边唠叨没完,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注意力自然也不能集中.

里斯顿说,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随后上升,15分钟后达到顶点.

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做较为复杂的作业,除此之外,还可使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

(4)专心做好一件事.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允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孩子学习的最大“敌人”就是注意力涣散.有的孩子在做作业时,脑海里想到的是电视里正在播放的他们最感兴趣的动画片.

有的孩子做作业时,无意识地东张西望,心猿意马,摆摆这,触触那,有的甚至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很多父母向老师抱怨,孩子只需10分钟完成的作业却两个小时还完成不了.

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让孩子一边学习一边做其他事情.

蹲着的父母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人,也是独立的人,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所以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和他们说话.――美国教育学者

走进美国家庭,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放在令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墙上门上贴满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父母亲很少强求孩子的言行.甚至不强求孩子称呼他们爸妈,孩子们像伙伴似的直呼长辈的名字是很自然的事.

父母与孩子说话永远是蹲下来,父母蹲下来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孩子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成人对小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同时,妈妈可以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更用不着大声呵斥.

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尊的人格,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帮助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它也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听而不闻或产生逆反心理.蹲下和孩子说话,体现了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关系的教育观念,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蹲下来,倾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和理解,是儿童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蹲下来倾听,儿童离我们的距离就会缩短,蹲下来倾听,表现出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蹲下来倾听,营造出来的是一种、和谐、相互尊重的关系,孩子看来,在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告诉孩子道德标准

“道德是一种在行为中造成正确选择的习惯,并且,这种选择乃是一种合理的.”――亚里士多德

美国人非常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在这个以自由著称的国家,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却不容孩子违背.父母会不厌其烦把社会中约定的道德标准灌输给孩子.

同情心,道德情感的核心是同情.它帮助孩子更加敏感地关心别人的需要和感情,更多地帮助那些受到伤害和遇到困难的人们,更能热情友好地对待别人.善良这种美德,能使孩子体恤他人、舍己为人.关注他人的痛苦和受到的伤害,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们.“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是为人所不齿的,在美国.父母不会将这种圆滑世故交给孩子,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走正路前途更光明.

爱心,许多美国人的家中,喂养着各种各样的宠物,如:鸟、猫、狗等.父母让孩子们每天照顾小动物的饮食起居,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只要孩子愿意养小动物和植物,父母尽可能允许他去养.

善良心,善良心是一种内在的强烈声音.它能帮助孩子分辨是非,不偏离道德的轨道,一旦偏离就会感到内疚.这种美德能增强孩子抵御与善行背道而驰的力量,使得他即便面对诱惑也能正确行事.这是培育诚实、责任心和正值等重要美德的基石.

尊重,这能鼓励孩子看重别人的权利,使他们懂得:用需要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如果他能关注别人的权利、别人的感情,这就奠定了避免暴力、不公正和仇恨的基础.尊重别人,自己也将获得尊重.

宽容,它能帮助孩子意识到别人不同的特点,对新的观点和信念采取开放的态度,尊重别人,并不在乎种族、性别、外貌、文化、信念、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

公正,公正在法制社会是相当重要的.它能让孩子光明正大、不偏不倚地对待别人.具备了这种美德,就可能按规则游戏、依法办事,公平竞争,在做出判断之前倾听各方面的意见,这种美德能增强孩子的道德敏感性,他将有勇气替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伸张正义,谋求人人平等.

个个都是好好孩子

美国学校的办公室里经常贴着幼稚的画,有的还能辨认出是鸟或者太阳,有的根本就是杂乱无章的“抽象画”.“画”上通常注明这是某某几岁的作品,让人充分感受到为人父母的骄傲.

美国孩子的父母从来不吝啬赞美之词.

一次,一位父亲兴奋地对朋友说“我儿子的棒球队正在比赛,我想看看怎么样了.”于是他们拐到学校赛场,他兴奋地指着一个正准备跑垒的男孩说:“那是我儿子,很棒吧”这是场很普通的比赛,孩子们都没穿正规的比赛服,打得也很一般,可是家长们都在兴致勃勃地观看,还尽力为孩子们打气.

还有一次,一群人约好去郊游,一对母子没来,当父亲的解释说,他家大儿子正在比赛足球,妈妈去为他助威了.其实那只是小区内的孩子踢着玩.一路上,父亲不停地打手机询问.最好儿子还是输了,沮丧地向父亲汇报.父亲问“有没用我教你的招”,孩子答“用了,但对手更厉害”.父亲安慰道“没关系,尽力就行了”,最后说“你是我的骄傲”.

美国孩子的父母的视觉往往集中在孩子的个性、特长和兴趣上,从来不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自家孩子的短处,也从来不用自己小时候的长处来比孩子的短处.在家长们互相聊天时,常常听到的是“我们家某某画了只会飞的松树,老师夸他有想象力.”另一位妈妈紧挨着就会说:“我们家小妹音准掌握得好,弹琴又进步了.”他们特别重视大人对话时旁听的孩子,往往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

越独立,越安全

美国父母不溺爱儿女,从小就注重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他们认为孩子越能独立处理问题就越安全.

(1)认识社会

认识家庭住址及父母的姓名、单位.父母在孩子开始懂事时就有意识地教他们识别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以及父母的姓名和单位等.通过这样日常的培养,孩子走失找不到家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并且增加了孩子应付外界环境的自信心,使其遇事不致惊慌失措,另外,家长还会教孩子一些在马路上行走的常识.

(2)认识药品及了解用药常识

家庭中通常都存有一定数量的药品备急,父母会把一些常用药品拿出来教孩子辨认,使其逐渐了解药品名称、用途及用法,这样既让孩子增长了知识,又降低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另外在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的时候,还顺便教孩子认识医院,以便解除孩子对医生的恐惧感,学会配合治病,或在发生意外时能自己到医院求助.

(3)认识常用小工具及安全使用方法

父母不会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接触工具,他们的做法是帮助孩子了解安全地使用工具.在使用这些工具时,父母会顺便告诉孩子这些工具的名称及安全使用的方法.还会给孩子提供一些比较安全的小工具,诸如餐刀、不带尖的剪刀、小型的锤子钳子等.让孩子边玩边学,既熟悉了各种工具的种类和功能,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展了孩子的动作技巧.

(4)避免被坏人伤害

父母教孩子避免被坏人伤害的主要方式是告诉他们一定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要到陌生人家中去,也不请陌生人到自己家里来.女孩则不要让父母以外的人抚摸自己的身体,碰到存心不良的人纠缠时,要赶快跑到人多的地方或去告诉,还可大声呼救或跑到附近居民家.

多一点幽默感

“聪明的人一定是具有幽默感的人,因为幽默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他们用与众不同的形式对付突如其来的窘进.”――美国格言

“幽默的内在根源不是欢乐,而是悲哀;天堂里是没有幽默的.”――马克吐温

著名幽默家克瑞格威尔森曾经说过:“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幽默是生活中的七彩阳光,没有它,就没有我五彩缤纷的童年,也没有我充满欢声笑语、幸福无限的家庭.”事实确实如此,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品质之一,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有幽默感的人相处,你会感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智慧.

幽默其实是一种宣泄.弗洛伊德说:“诙谐与幽默是把心理的能量以游戏的方式释放出来.”幽默也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它基于一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幽默和搞笑是不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幽默感的人总是不动声色就能使别人充分享受到幽默时喻悦.

心理学家保尔麦基认为,幽默感能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擅长幽默的孩子,童年时代就会在人际交往中比较成功,因为他们知道,人们很难讨厌一个能让他笑起来的人.

研究发现,即使是四五岁的孩子,如果具有幽默感就比较容易与同伴交往,而且更容易被别人地幽默逗得大笑.在另一次研究中,一群自认为害羞的孩子8~13岁的孩子觉得自己缺乏幽默感,这让他们觉得在人际交往中比幽默的孩子要费力得多.

儿童心理专家劳伦斯沙皮罗认为,和其他情商技能一样,幽默感的发育从婴儿出生的最初几个星期就开始了.因此,父母应该结合这些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美国孩子的父母习惯于有意识地运用幽默感的方法去培养孩子.幽默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而且往往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

从孩子刚刚满月时.父母就爱与孩子玩找妈妈的游戏,用一块手绢挡住自己的脸,然后迅速拿开手绢,露出自己的脸,孩子就会大笑,等孩子大一些,他们就躲在房间的角落,让孩子来寻找父母.孩子会在寻找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因此,我们所见到的美国成年人大多都有一股天真气.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美国孩子的父母总是尽量避免生硬的命令,尽量使用幽默式的语言.幽默的语言会让孩子感到快乐,从而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教导.

值得注意的是,跟孩子说笑话或表演滑稽的动作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因为,大人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孩子不见得有同感.但孩子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大人要陪孩子一起笑,虽然从大人的角度来看也许不见得好笑.

乐观让人生更精彩

“乐观是养生的惟一秘诀,常常忧思和愤怒,足以使健康的身体变成衰弱而有余.”――屠格涅夫

乐观是一种健康的性格倾向.乐观的人总是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儿童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认为,乐观不但是迷人的性格特征,还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对生活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

乐观的孩子不易患忧郁症,他们也更容易成功,身体也比悲观的孩子更健康.

“思维心理学”专家史力民博士指出:乐观是成功的一大要诀,失败者通常有一个悲观的解释事物的方式,即遇到挫折时,总会在心里对自己说生命就这么无奈,努力也徒然.由于常常运用这种悲观的方式解释事物,无意识中就丧失了斗志,不思进取了.因此,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乐观的习惯.

大多数美国孩子的父母都明白,孩子的世界和大人一样.孩子也总会碰到不称心的事情,即使天性乐观的孩子也是如此.

当孩子遇到困境时,父母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孩子闷闷不乐,父母不论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谈,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坚强面对,鼓励孩子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只要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父母就要引导孩子把心中的烦恼说出来.

另外,孩子遇到困境时,往往会表现出悲伤,父母应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悲伤.如果孩子在哭泣的时候,父母要求孩子停止哭泣,不能表现出软弱,孩子就会把心中的悲伤积聚起来,久而久之,反而造成孩子的消极心理,

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父母不要呵斥,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发泄心中的郁闷,只要孩子发泄够了,他自然会恢复心情的平衡.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认为,要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就要尽量地“放任”孩子,要允许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拥有不同的选择权.

许多孩子不快乐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自由.

父母由于对孩子太多溺爱,往往会抑制孩子们的一些行为和举动,甚至替孩子包办一些事情,这样,孩子就事事不用做,也无法在做事中得到乐趣.

比如,应该允许他自己选择早晨吃什么,什么时候喝牛奶,今天穿什么衣服.对于四五岁的孩子,应该允许他在家长许可的范围内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选择周末去哪里玩,对于六七岁的孩子,应该允许他在一定的时间内选择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什么时候学习等,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应该允许他结交朋友,带朋友来家玩等.

从小就享受到“”的孩子,才会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在这一点上美国孩子的父母很聪明,他们基本上都是“懒惰”的父母,好多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处理.

乐观的孩子往往对于未来充满希望,悲观的孩子则往往觉得没有希望.因此,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希望教育是一项细致的工程,需要父母及时地感受到孩子的沮丧和忧愁,帮助孩子驱散心中的阴影.

不拖延、马虎

“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拖宕是偷光阴的贼.”一狄更斯

美国孩子的父母十分注意引导孩子计划周密,学会有条理、有理智地生活,这些都离不开科学的态度.有时,家长为了教育孩子使他们不养成马虎的毛病,即使明知他们犯了马虎的错误,也不提醒他们,而是希望他们吃一次马虎的亏,下次就印象深刻,不会再犯了.

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态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有计划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孩子都有早晨起床找不到袜子、学习用品或者生活用品的现象,这便是做事缺乏计划性和条理性的坏习惯.做事情缺乏调理、没有计划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自然反应,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引导,孩子们往往会养成不良的习惯,从而给一生带来麻烦.

有的时候,在没有大的伤害的情况下,故意让孩子出些丑、吃点苦头,往往更容易使孩子懂得做事没计划的害处.

为了让孩子做事有计划,美国孩子的父母通常会向孩子示范自己的计划.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孩子,并且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帮忙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