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春天来了

点赞:22184 浏览:1048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9年的最后一个月,珠海等来了一系列好消息:港珠澳大桥终于动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横琴新区正式挂牌、国家为澳门回归十周年推出了扶持政策⋯,⋯,

这个沉寂已久的特区太需要来自外部的好消息――此时的珠海经济业绩已经长期表现疲弱,来自内生的增长动力也已经相当脆弱.经济总量偏小,且增长速度在珠三角处于落后,这是真正的“珠海之痛”.

30年的特区建设虽使这一边境城市变成了一个兴旺之地,却显然远远没有满足早先的经济蓝图之期望.30年后,它再次迎来了历史上最集中的机遇.

然而,珠海人能抓住这几乎是最后的机会吗又或像历史那样重演遗憾

让我们重回30年前的历史现场.

1980年,深圳与珠海,分处珠江口的东岸与西岸,同为边陲小镇.

这一年,深圳与珠海的生产总值分别为2.7亿元和2.6亿元.他们同被列为经济特区,开始了先行于全国的市场化过程.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是:深圳经济特区是地方与政府艰难博弈的结果,而珠海经济特区则是一种特许批准的产物.转而言之,前者是内外共生的结果,而后者自始是外部刺激的产物.某种程度上,两种不同的城市性格最后也加剧了两个城市的命运落差.

2008年,深圳与珠海的GDP分别为7806亿元和992亿元,相距将近8倍.今日之深圳成为了与广州并驾齐驱的广东第二大市,而当年与深圳并驾齐驱的珠海已难望其项背.

“广州和深圳已经成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他们还会为了谁是老大而争得不可开交.然而,至少珠海在今后的三五年内已无力争取核心城市地位了.”广东当代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杨正浒不无遗憾.

在珠三角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中,珠海几乎无足轻重.

2008年初,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视察珠海时指出,如果仅以经济总量而论,今天的珠海与深圳已有很大差距,甚至落后于珠三角地区其他大多数城市.但珠海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2009年,《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它新赋予珠海的地位是: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这几乎是珠海在珠三角区域布局中获得的最高地位.

然而,这一次,珠海能抓住这几乎是最后的机遇吗

特区30年

珠海人心里有些忐忑.这里曾经错失过最好的机会.

30年前,当珠海与深圳一起得到的制度供给时,它未能像深圳那样将这种制度优势最大化.相反,在制度供给终止之后,这里陷入了漫长的经济低迷.

立于地缘政治的角度,人们将珠海的落后部分地归结为地理上的宿命.

19世纪中叶,拥有天然深水良港的香港,其中转贸易和港口航运等功能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为内地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的枢纽.香港的崛起使得其作为最大境外直接投资来源地的地位一致保持至今.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东岸地区凭借与香港最便捷的联系,直接受益于此.西岸则由于毗邻综合经济功能与香港不可同日而语的澳门,同时接受香港辐射扩散较弱,其经济发展与东岸的差距越来越大.

曾任珠海市委书记的梁广大感慨:运一个集装箱从珠海到香港要3000多元,而从深圳到香港只要1000多元,香港是经济发达的国际都市,但因为交通相对便捷,香港的影响很快辐射到深圳、东莞,珠海发展节奏则慢了半拍.

“理论上,珠海在广东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但在承接香港产业转移这个主导轴上,它又在末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说,整个广东大概60%的产业资本都从香港进来.即使在西岸的珠海,其外资一半以上来自香港,来自澳门的产业资本几乎是微乎其微.澳门当地的主导产业是、旅游业,对珠海的辐射和带动相当有限.

珠海人抱怨,他们没能从澳门人身上得到多少好处.

源于地理上的弱势和环境的优势,珠海一直在探索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在珠海板障山隧道南入口处,巨型花圃前有四个大字“浪漫珠海”――这曾是珠海几代当政者致力打造的珠海形象.他们曾经试图避开工业化的选择,走建设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的道路.

但在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及珠三角兄弟城市飞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之下,这种探索相当焦灼.而珠海最终也没有成为另一个三亚.

历届主政者的焦灼体现于产业选择的游移和城市定位的多变上.

上世纪80年代特区起步不久,经过对发展旅游业和工业之间的短暂犹疑,1984年在同志视察珠海后,产业发展的重点从旅游业转向工业,掀起了第一次发展浪潮.到1991年,全市工业企业数达到2700多家,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是1979年的72倍.这使得珠海打下了工业发展的基础.

1991年,中国经济陷入低谷,珠海反思自身的发展模式进而调整战略决策,提出了发展“花园式海滨工业商贸城市或高科技城市”的思路,将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高新技术产业上,严格限制兴办“三来一补”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1992年,珠海率先实行“科技重奖”在全国引起轰动.然而,也正从1992年起,珠海工业由1991年的69%一路下滑到1998年的18%.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但珠海的高科技企业数量和规模并未出现大幅度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依然不高.到2002年时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79家.

这一时期,珠三角的其他城市,如东岸的深圳、东莞、中部的佛山,乃至西部的中山、江门等城市,积极承接香港的产业转移,迅速形成了雄厚的加工制造业基础.后来,当这些城市开始瞄准高新技术进行产业升级的时候,珠海仍不得不在“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路上追赶.

与此同时,珠海也经历了城市定位的频繁变更.曾经有人统计,珠海特区成立以来,明确提出的城市定位就有7种之多.其中,从1998年底至今的10年间,珠海就有过4次城市定位,平均两年半一变.

珠海市委党校副教授李解放说,方向不明确的城市定位,使珠海处于尴尬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珠海的发展.

这种游移和多变对这个城市的危害后来全部暴露并影响至今,也成为了珠海发展史上最大的遗憾.

珠海之痛

与深圳不一样,这个城市始终缺乏内生的增长动力,这是真正的难题.

“珠海不像深圳,深圳是一个彻底的移民区,改革力度比较大.而珠海的本土风气比较浓,缺乏改革的动力.”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说.

2008年,珠海的人均GDP增幅为珠三角9个市中最低的,被佛山超过.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汪洋指出,当前珠海面临的困难很突出,原有的人均GDP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正在受到挑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珠海经济总量不大的劣势没有根本转变,而原有的优势却在弱化,如果还继续躺在过去的优势上,没有意识到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将很快被兄弟城市赶超,甚至丧失优势.

2009年上半年,珠海的GDP增幅仅为0.9%,在珠三角9个市中倒数第二.珠海和东莞可能成为2009年全省不能完成年初发展目标的两个城市.

与东莞一样,历史形成的外贸依存度过高,是金融危机后珠海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主要原因.珠海外贸依存度从1980年的11.33%,上升到了2008年的327.89%,是珠三角城市中最高的.

而珠海对大型企业高度依赖的系统风险也在此次危机中暴露了出来.仅格力和伟创力两大龙头企业的工业产值就接近全市总产值的40%左右.2009年上半年,伟创力集团和格力电器产值同比下降26.3%和28.7%,拉低工业产值的13.5个百分点,而且复苏严重滞后于其他企业.

“珠海的压力很大.目前,政府在完善基础设施条件、调整城市发展格局这方面下了很大的精力.”杨正浒说.

经济总量偏小,且增长速度在珠三角处于落后,这是真正的“珠海之痛”.

杨正浒认为,经济总量不大的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难以在这里面生存、成长.

他曾经做过统计:1997年至2007年这10年中,珠海工业企业的总数一直在3700到5200家的区间里波动,有些年份企业总数反而下降.

“珠海每年招商引资引进来的企业数量和项目投资额都很高,但成活率不高,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搬走了.”

曾任珠海著名企业联邦制药行政总经理的项宇,在珠海打拼已经十多年了.他曾怎么写作过的联邦制药,正是他们这一批创业者从零开始,把企业销售额做到10亿元人民币.但联邦制药行政总部早在2005年之前便从南油玻璃楼搬出珠海.

他说:“珠海落后了.”

杨正浒说,企业难以生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宏观税负过高.

根据他所在的广东当代经济研究中心与珠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的一个联合课题显示:近三年,珠海市的税负(财税总收入与GDP之比)从2006年的26%,提高到了2008年的32%,增速很快.以2008年为例,全国的税负水平为20.39%,广东省为23.73%,珠海为32.05%,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除了有证券税收的深圳以外,珠海在珠三角各城市中排名第一,比平均水平高出11.66个百分点.大企业可以得到很多税收方面的或明或暗的优惠,受到冲击最重的是中小企业.

在民盟珠海市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原和平看来,政府对民营企业关注和扶持力度不够也是珠海落后的重要原因.

上世纪末,路东文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珠海创立了珠海金电电源工业有限公司.他们曾凭借GEP48000型高频开关电源获得当年珠海市科技重奖特等奖,“当年政府给获奖企业奖励了一部奥迪轿车,但之后的多年里,政府几乎没有再过问.”

“电视上讲扶持中小企业的新闻讲了不少,但说得多做得少,不像浙江那边真正做到实处.在浙江,马云的阿里巴巴,100万的立项,免担保就可以贷下来.”原和平说,这在珠海是不可能的.政府把工作重心都倾向了大型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很不够.

随企业离开的还有人才.四年前来到珠海的陈欣说,“珠海难以吸引顶尖人才,更难留住人才.”


1992年,那些获得科技重奖的人才大都离开了珠海.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鼎盛时期有几百人,而目前只剩下不足十分之一.各大企业、大公司在珠海很难招到合适的高层次人才.一家公司告诉记者说,他们想招聘一位高级工程师,在珠海找不到,只能花高薪到广州去聘.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博士分析认为:企业和人才流失的最大原因应该是珠海的产业没有集群效应,没有形成规模,缺乏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配套.对企业而言,运营成本高,对人才而言,一家单位呆不住,很难在珠海找到另一个东家,只好离开珠海了.

杨正浒进一步分析认为,珠海产业总量能不能做大,关键看珠海产业能不能摆脱对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带来的增量增加的依赖,转而依靠现有企业的存量增长.长期来看,总不能每年都靠增量.

内生增长动力比较弱,这始终是珠海的难题.

珠西的核心城市

这个城市太需要来自外部的刺激了.这种刺激仍然来自上层的制度供给.

“珠海是珠三角区域布局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里所说的薄弱,并不是因为珠海经济规模不够大,而是由于珠海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还没有形成.”在汪洋的珠三角区域布局中,珠海的任务是全力打造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珠海:春天来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当代经济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突破口是交通枢纽,这个城市的港口、机场和口岸有明显优势.《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珠海要尽快形成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

2008年,新任市委书记的甘霖提出“以港立市”.这是珠海首次把发展港口经济提到了“立市”的高度.

然而,早期由于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缺少周密系统安排,使得高栏港――这个珠三角西部地区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遇.这是一个年设计吞吐量可达1.5亿吨以上的国家一类口岸,也是迄今全国沿海唯一一个不通铁路的主枢纽港,正是由于后方的集疏运系统迟迟无法形成,致使港口吞吐量直到2006年也才达到1800万吨.

随着2009年前后珠海港两个5万吨级货柜码头先后投入使用,加上广珠铁路的上马,珠江口西岸没有大型国际集装箱码头、珠海没有铁路的历史即将结束,珠海的港口地位优势得以凸显.

2009年末,珠海人期待了20多年的港珠澳大桥终于宣布正式动工,大桥建成后,珠海至香港的车程将由目前的3个半小时缩短至半小时.

“然而,让这个桥发挥最好作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珠海人不无遗憾,如果这个桥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建成,桥上将会有大批的产业转移.

历史已经无可逆转.

但无论如何,港珠澳大桥对珠海来说是个好消息.

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大约有8万澳门人在珠海写房子,2009年预计突破10万,而澳门总人口是50万,也就是说,澳门有20%的人已经分流到珠海.

毫无疑问,港珠澳大桥修成以后,将会有更多的香港人和澳门人来珠海休闲旅游居住,带动房地产消费,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一些高端的怎么写作业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刘福垣认为,珠海将来就相当于一个国际化城市群的城区,它的出路还是与整个深圳、香港、澳门一体化.“它们像一个城市群,在这个城市群里,珠海可以承担休闲旅游度检测的功能,但它想要独立成为一个综合性大城市已经不可能了.制造业比不了深圳、东莞,怎么写作贸易比不了香港.但作为宜居城市,它够格了.”

“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这将取决于大珠三角怎么整合,怎么样推进经济一体化.如果推进得好,现代生产性怎么写作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将覆盖珠海.”

丁力分析:这座大桥最大的受益者是香港.香港再往下走需要一个占领国内市场的第三产业,它要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光靠自己是不够的,它需要广东甚至是整个泛珠三角作为自己的腹地.“如果是这样,你将发现,东岸的深圳是它要考量的对象,除了东岸还有西岸,香港要占领的是整个珠三角市场,乃至大西南.”

而一旦珠海把握不住机会,很有可能沦为香港直接通往西南的一个驿站.

“最怕珠海遭遇的是这样一个命运.”这是大多数珠海人的担心.但可以肯定的是,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使珠海成为无可替代的珠西交通枢纽.

“如果能把这些发展规划变成现实,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力和充满生机活力的珠海将崛起于珠江口西岸.珠三角区域布局将更加完善.”

这是汪洋画给珠海的蓝图.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