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巧妙融入音乐启蒙

点赞:4420 浏览:131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上都可以用音乐去打动、去促进.”事实正是如此,音乐智能伴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而产生,调节着人类的节奏和韵律活动,对于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提升艺术品位有着莫大的作用.

虽然幼儿的活动天生具有音乐性,但如何创造相对丰富的音乐环境、保护和开发其音乐潜能、让音乐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乐趣,才是大多数家长关心的问题.其实,并非一定要把孩子早早送进音乐兴趣班进行视唱和乐器学习,根据其年龄和性格特点,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音乐启蒙和熏陶才是最佳的教育方法.

★乐器学习不必太早,但音乐启蒙可以从婴儿期开始

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就能够接触到音乐环境,如妈妈哼唱的童谣、催眠曲等等,都能为其习惯音乐的节奏性与旋律性打下基础.但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还应给孩子塑造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如广泛接触各种发声材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随音乐节拍抚拍孩子、用手掌拍打简单的节奏、辨别各类人声的高低等这些都能够给年幼的孩子带来最初的兴趣和启蒙,为其更深层的音乐欣赏埋下伏笔.

★营造和谐的音乐氛围,促进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

经常处于音乐氛围中能训练孩子默唱(内心听觉)的能力,所以家长不妨在孩子起床、吃饭、阅读或绘画时播放音乐,营造温馨静谧或活泼生动的家庭音乐环境.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跟唱,对此家长应该持鼓励的态度,在一旁打拍子或带唱,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关注和兴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仅凭家长的喜好播放某种类型的音乐,或只给孩子听儿歌童谣,这样反而限制了他接触各种音乐类型的机会,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民族音乐等等不同风格、不同演奏乐器的音乐都可以让孩子多接触.

★把音乐结合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

无论是作为孩子的乐感培养还是日后的技能训练,热爱音乐的前提永远是培养兴趣.许多孩子之所以将练习钢琴或小提琴看成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都是因为无法从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家长最好能从小在孩子的生活情景中培养.平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孩子参与:如在学唱儿歌时用拍拍手、跺跺脚来训练其节奏感;利用音乐曲目编成童话故事;用环境、身体或乐器的声源来尝试音乐的组合搭配;用歌唱为未完成的旋律创编“答句”等等.


★感知音乐的音画性和情感性,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的音画性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营造氛围,使孩子重现感知过的事物、情景;也可以通过联想,组合成新的意象,家长只需略加描述提示,就能帮助孩子身临其境地张开想像的翅膀,进入美妙的艺术境地.而情感性的音乐插入了感彩和情节因素,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再配合家长的讲解和引导,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氛围,逐步感受乐曲的风格,如活泼欢快或抒情柔和,并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成为真正聆听音乐、感知音乐、欣赏音乐的“艺术家”.

在家庭教育中巧妙融入音乐启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培养音乐家,让孩子尽早接受音乐的陶冶,不但能培养其艺术品位,还能发展右脑形象思维,在发挥孩子与生俱来的潜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架构孩子健康自信、和谐安全的环境十分有益.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从家庭教育中做起,尽早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将音乐知识化繁为简,引导他们去观察、欣赏五彩缤纷的世界吧,相信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好的音乐启蒙老师!

在家庭教育中巧妙融入音乐启蒙

●文/刘大坚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上都可以用音乐去打动、去促进.”事实正是如此,音乐智能伴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而产生,调节着人类的节奏和韵律活动,对于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提升艺术品位有着莫大的作用.

虽然幼儿的活动天生具有音乐性,但如何创造相对丰富的音乐环境、保护和开发其音乐潜能、让音乐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乐趣,才是大多数家长关心的问题.其实,并非一定要把孩子早早送进音乐兴趣班进行视唱和乐器学习,根据其年龄和性格特点,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音乐启蒙和熏陶才是最佳的教育方法.

★乐器学习不必太早,但音乐启蒙可以从婴儿期开始

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就能够接触到音乐环境,如妈妈哼唱的童谣、催眠曲等等,都能为其习惯音乐的节奏性与旋律性打下基础.但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还应给孩子塑造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如广泛接触各种发声材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随音乐节拍抚拍孩子、用手掌拍打简单的节奏、辨别各类人声的高低等这些都能够给年幼的孩子带来最初的兴趣和启蒙,为其更深层的音乐欣赏埋下伏笔.

★营造和谐的音乐氛围,促进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

经常处于音乐氛围中能训练孩子默唱(内心听觉)的能力,所以家长不妨在孩子起床、吃饭、阅读或绘画时播放音乐,营造温馨静谧或活泼生动的家庭音乐环境.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跟唱,对此家长应该持鼓励的态度,在一旁打拍子或带唱,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关注和兴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仅凭家长的喜好播放某种类型的音乐,或只给孩子听儿歌童谣,这样反而限制了他接触各种音乐类型的机会,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民族音乐等等不同风格、不同演奏乐器的音乐都可以让孩子多接触.

★把音乐结合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

无论是作为孩子的乐感培养还是日后的技能训练,热爱音乐的前提永远是培养兴趣.许多孩子之所以将练习钢琴或小提琴看成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都是因为无法从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家长最好能从小在孩子的生活情景中培养.平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孩子参与:如在学唱儿歌时用拍拍手、跺跺脚来训练其节奏感;利用音乐曲目编成童话故事;用环境、身体或乐器的声源来尝试音乐的组合搭配;用歌唱为未完成的旋律创编“答句”等等.

★感知音乐的音画性和情感性,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的音画性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营造氛围,使孩子重现感知过的事物、情景;也可以通过联想,组合成新的意象,家长只需略加描述提示,就能帮助孩子身临其境地张开想像的翅膀,进入美妙的艺术境地.而情感性的音乐插入了感彩和情节因素,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再配合家长的讲解和引导,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氛围,逐步感受乐曲的风格,如活泼欢快或抒情柔和,并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成为真正聆听音乐、感知音乐、欣赏音乐的“艺术家”.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培养音乐家,让孩子尽早接受音乐的陶冶,不但能培养其艺术品位,还能发展右脑形象思维,在发挥孩子与生俱来的潜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架构孩子健康自信、和谐安全的环境十分有益.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从家庭教育中做起,尽早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将音乐知识化繁为简,引导他们去观察、欣赏五彩缤纷的世界吧,相信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好的音乐启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