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里的作命

点赞:26769 浏览:1275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为什么要教育孩子识字

很多家长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识字.识完字以后再干什么?不知道.一个不知道,字几乎等于白认了,大多数孩子、大多数家长也就停留在、满足在这个阶段止步不前.在蒋方舟的成长过程中,尚爱兰非常清楚,识字的目的不是为了显摆,而是为了尽快进入阅读.

在蒋方舟2岁多的时候,媒体宣传上有了“神童”的惊人例子,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幼年识字方法.

像大多数家长一样,尚爱兰写来白纸,订成图画本,准备自己制作《看图识字》的图文本.

有个熟人串门,好奇地问她:“你在干什么呢?”

她说:“我在编看图识字.”

熟人拿起来欣赏,说:“雨!你画的这是雨啊?怎么像挂面呢?你画一个‘风’给我看看!再等再画一个‘雾’给我看看!”

这一启发,使尚爱兰对“看图识字”这种教育方法产生了怀疑,她索性裁了一些烟盒大小的方形纸片,一卡一字,彻底抛弃了图画.

认哪些字呢?当然是在阅读中出现次数比较多的那些高频字.一部分是通用高频字,比如“天、人、花”之类;还有一部分是经常出现在孩子视野内的高频字,比如站牌、商店招牌等等.这些字,重复出现的机会多,只要告诉一两次,孩子就永远认得了.

家庭里的作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不会写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没有了花花绿绿的图画,这种识字有点像魔鬼训练,但事实上只进行了短短的两个月,在蒋方舟刚刚认识200多个字的时候,她就已经可以念念有词地读书了.从两三岁到五六岁,延续了三四年,蒋方舟不断在扩大识字量,只是不再需要别人费力教――她自己在阅读中就可以完成了.

从识字到阅读,对孩子教育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尽快走出儿化阅读的阶段

在阅读上,大多数孩子儿化阅读的时间过长,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软化了孩子对规范语言的运用.写作自然也就成了一件难事.

儿童书还常常回避一些接近本质的东西,人生的无奈和残酷偏就不告诉他们,或者装饰美化剔净了再拿给儿童看.可是他们将来总是要知道真相的.到时候你怎么解释呢?

在蒋方舟5岁的时候,尚爱兰就开始诱导蒋方舟脱离少儿图书区,进入成人阅读.蒋方舟读的第一本成人书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书薄、字疏朗、文笔通俗有故事,没有阅读障碍.第二本书是刘墉全集,这些小专栏每篇字数少,讲的多是人生处事和励志的故事.第三本,就已经是《张爱玲文集》了.


看过几本成人书之后,蒋方舟对少儿类图书就再也没有兴趣了.到她上小学前,除了一些精美的可以的幼儿图书,其他的尚爱兰都送了人.

蒋方舟还有一部分阅读经历,可能是其他孩子接触不多的.一是看网文,一是看外国影碟.网文语言鲜活、反应敏捷、开朗幽默.影碟,多半是租来看的,每周看一两部电影,也看连续剧系列片,有一次一气看了十张碟―除了好看,看影碟可以吸收相关艺术的长处、接触不同文化,相信也是让孩子着迷的重要原因.

孩子能用有限的词语描写无限的世界

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母语教育的路一般都是这样走下来的:一两岁开始说话,两三岁开始认字,五六岁开始儿化阅读,岁开始进入漫长的“作文”阶段,直到高中毕业,有的甚至到大学毕业,一直要写长达一二十年的“作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即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终身也只会认字,不会写文章,更不用说写书了.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等到字认得足够的多,书也读到足够的多时再去写作,恐怕就已经不会写作了.

蒋方舟的神奇之处在于:连字都没有认全,就开始写书了.7岁开始尝试,写出了她的第一篇文章.400字整整写了8个小时.好多字不会写,但并不是彻底不会,只是记得个大概“形体”,容易颠倒.尚爱兰就手拿字典,给她看,验证写得是否正确.错了一般也不改,下次再写.完全不会的字,给她翻字典.还是识字的那个规律,一个字,重复写过三次以上,她就永久会写了.

在蒋方舟写作的过程中,尚爱兰不替她想一句话,也不替她写一个字.那时,老师是提倡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的,但她不允许女儿这样做.不会就查字典,她坚信“重复三次永久记住”的真理.

对蒋方舟的写作字数和题目、体裁,尚爱兰也不做任何要求,她愿意写多少、写什么、怎么写都随她的意.因为尚爱兰觉得,孩子想写作就是有了表达的冲动;有了表达的冲动自然会寻找合适的表达方法;合适的就是好的.家长要做的,只是做个有心人,时时唤起和小心维护这种写作冲动.

结果,蒋方舟9岁就出版了个人的第一本书,她用有限的词汇天方夜谭似地向世人讲述着神话般的故事,其《正在发育》一书引起了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的全面关注,被认为是2001年中国影响最大的十本书之一.现在她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已经出版了五本书,本本畅销.

孩子完全有能力用有限的词语描写无限的世界.

要写就写真文章

尚爱兰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非常了解中国语文教育中的毛病.她认为,孩子写作要写就写真文章,而不是写“作文”.

能够发表的、给人看的东西叫文章,写给自己看的东西叫作文.

因为作文是仿真的文章,进入成人社会里就没有作文这个东西了.作文写多了,就不会写文章了.因为它是检测文章.

蒋方舟一开始写文章,目的很明确,就是写书.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的真正的书,而不是油印的在亲友手里传阅的册子.是散文或小说,而不是什么习作!

尚爱兰坚持:不能让孩子写作的天分耗费在仿真作文上.

那种带模式和套路的作文,只能把好好的写作天才写残废了,思维写残废了,语言写残废了.那种残废,是很难很难修复的.

蒋方舟上小学三年级之前,第一本书稿已经交付出版社.这个时候,同年龄的孩子,作文还刚刚起步.而支持女儿赶在上三年级前写作,尚爱兰有很大一部分考虑,就是很害怕孩子受到“正规”作文训练的影响.脑子里如果预先设立一个栅栏,一辈子都很难冲突出去.一些模式化的作文,看得多了,常常被固化到脑子里,牢牢生根,拿锥子也凿不掉了.

所以蒋方舟的阅读视野里很少有那种所谓的作文书.在尚爱兰看来,与其去看那些功力很浅的人写的“作文选”,不如多看名家名篇,所谓“名师出高徒”,何必去学“三角猫”功夫呢?

(尚爱兰和蒋方舟的母女组合著作《蒋方舟的作命》和《我是动物》最近已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