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送孩子去蒙氏园?

点赞:7687 浏览:312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907年,意大利医学博士、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罗马圣罗伦佐区贫民窟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接纳3至7岁儿童,将自己在治疗智障儿童过程中创立的一套早期教育方法,经过调整后运用于正常儿童的早期教育中,取得巨大成就,被称为蒙氏教育法.上世纪90年代以来,蒙氏幼儿园在各大城市广泛兴起,在受到广大家长追捧的同时,也引发不少质疑.其中既有对这种教育方式是否真正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质疑,也有对这种外来教育方式的本土化问题的担心.作为家长,究竟要不要送孩子上蒙氏幼儿园呢?

●争议焦点

支持方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的探索精神,让儿童在自由与爱的环境中自发地学习,不同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教育,更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反对方

中国的“蒙氏班”大都是“蒙事班”;蒙氏教育法来源于对残障儿童的训练,对正常儿童并不合适;蒙氏教育法提倡给孩子自由,会培养出任性的孩子;上蒙氏幼儿园以后上学有困难.

●专家访谈

于春林

婴幼儿早期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内知名早教品牌“爱尔贝早期教育中心”创始人,多家育儿媒体专栏撰稿人.

请简单介绍一下蒙氏教育法的主要特点.

蒙氏教育提倡自由原则,主张教育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以孩子自由活动和自主发展为主导.认为无论老师或家长,对孩子都不可发号施令,也不必施以奖惩,而是在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为了实现自己这一套理论,蒙台梭利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预备好的环境”、“精神预备好的老师”和“蒙氏教具”.孩子们在为他们特设的适合他们成长和活动的环境中,通过自己操作蒙氏教具进行学习,而“精神预备好的老师”,并不主动干预孩子的活动,仅作为观察者、示范者,在必要时对孩子提供帮助,以协助儿童自然地成长.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蒙氏幼儿园的争论很多,甚至有人称蒙氏幼儿园为“蒙事园”,您怎么看待这种争论?

这首先是因为家长对蒙氏教育还不太理解,其次是一部分办蒙氏教育的人,做得不够正规,再就是师资达不到要求.据我了解的国外的情况,对蒙台梭利的教师的基本要求是:经过2个月的蒙台梭利理论学习,9个月的实习,方能取得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书.而国内很多蒙台梭利幼儿园的老师接受蒙台梭利教育的培训时间很短,一般就是一周、10天,最多15天,这对一些知识面窄和理解能力有限的人来说是不够的.另外,蒙台梭利教育非常依赖于老师的爱心,而当今社会日益浓厚的商业氛围,正在让部分老师的爱心越来越少.

蒙氏教育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已操作教具学习,老师发现有问题的时候再去协助.但一些家长质疑:一些老师好像对孩子根本不管不问,只让孩子自己玩,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现在的确有一些人,包括蒙氏幼儿园的经营者,都把蒙台梭利教育理解成了自由教育.自由在蒙台梭利里面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但自由一定是以规则为前提的.蒙台梭利教师的任务,第一条就是帮孩子建立常规,并不是任由孩子玩,教师也不是不管不问,盲目地放纵.孩子很快会知道,只有当他遵守规则后才能获得自由.

您说到蒙台梭利教师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孩子建立规则,那么,孩子在上蒙台梭利幼儿园的过程中会学到哪些规则?

根据不同的班别,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的不同,制定的规则也不太一样.一个班上建立的规则不会太多,因为,规则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容易从规则里面体验到自由.

不过,这样的一些规则是必须建立的:

“别人工作的时候,不能打扰.打扰别人必须经过别人的同意.”这条规则能让孩子形成一个概念:我不打扰别人,我就获得了我工作时别人也不能打扰的自由.

“绝不可以有粗野的行为.”

“不是自己的就一定是别人的.是别人的就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能使用.”


“你要工作,就必须在工作台上,否则你不可以工作.”

“一次只能选择一个玩具.”

这样的一些规则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同时马上能体验到自由.越是最初进来的孩子,建立的规则越简单.

蒙台梭利教育不提倡批评和惩罚,孩子怎么能形成高度的自律?

蒙台梭利有个原则,叫错误控制原则.就是你必须按这个做,不按这个做就做不下去了,教具具有自动纠错功能,这是蒙台梭利教具设计的特点.

在其他日常生活里也体现这个原则.比如分区教学,不同的教具摆放在不同的区域,要使用玩具就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大孩子和小孩子选择的教具或玩具不一样,所以大孩子和小孩子也就自然地分开了,教学环境有序,孩子互相之间就互不干扰了,无需老师组织教学.这其实是让环境来控制人.环境有序,孩子的行为自然就有序了.行为有序,导致精神有序,高度的自律也就形成了.

要不要送孩子去蒙氏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蒙台梭利教育跟国内传统的幼儿教育是很不相同的教育体系,有没有一个国际的机构或国内的相关机构来进行管理,比如说必须到这个机构拿证才可以办这个学校?

现在没有.蒙台梭利国际协会在荷兰,美国也有蒙台梭利协会.中国蒙台梭利协会在北京,主要负责人是梁志焱.这个协会也开发一些产品,也做一些培训,但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质量控制机构.

有些家长担心,年龄大的孩子和年龄小的孩子一块上课,年龄小的孩子会不会处于弱势,得不到相应的学习机会,而年龄大的孩子有可能会欺负年龄小的孩子?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第一,我们教育孩子,就是为了未来面对社会.孩子未来面对的社会本来就是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有老有少的各色人群,并不都是同龄人,在学校里面对类似未来社会的各年龄层人群,将来会更容易适应.

第二,大小孩子一起学习交流,各自都会获益良多.年龄大的孩子会把最合适的方法教给年龄小的孩子,不但让年龄小的孩子学会了,而且自己也能深化认识.

有人认为蒙氏教育以感官教育为主,主要适合1~4岁的孩子,5~6岁的孩子不太适合,是不是这样呢?

不是.我认为,蒙氏教育更适合的应该是学前教育的3~6岁的孩子.蒙氏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艺术教育、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等,涉及九大领域.我们说感官教育,是指这些教育在手段上的特点,即孩子们一定是通过活动,通过与环境接触,才能成长.与环境进行接触的前提必须是感官的参与.基本上所有幼儿教育的学者都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感官的教育.

另外,蒙氏为0~6岁的孩子都提供了适合的教具.

有家长认为,蒙氏园大部分时间是让孩子独立操作、学习,会导致孩子之间互动少,使得孩子性格内向、缺乏交往能力,您认为对不对?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传统幼儿园组织教学要讲纪律,上课两个人是不能说话的.相比之下,蒙氏自由宽松的环境里随时可以与人交流,孩子交流的机会更多.蒙氏教育并没有说一定要一个人做,比如一个孩子在操作,另一个孩子也想做,那他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这就是一个交流.还有,蒙氏幼儿园会设计很多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中有很多锻炼孩子交流的机会.

蒙台梭利教育最初是针对智障儿童的,用于正常儿童是不是不合适?

不是.蒙台梭利最初的教具设计是借鉴了耶塔和赛共两位医生对弱智孩子的研究,但这些教具并非是后来用于训练正常孩子的教具.她在发现弱智孩子操作这些教具后智力有所改善后,想到世界上还是正常的孩子多,检测如给正常的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材料的话,是不是会更聪明,于是重新在大学里学习了6年之后才制造出现在使用的这些教具的.

蒙台梭利教具中蕴含的逻辑关系、数学关系非常复杂,甚至包含中小学的数学概念,传递的信息是非常大的.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用一天时间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只不过我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理解它,而孩子用具体的思维去理解它.说蒙氏教具是针对智障儿童的简单教具,是很可笑的.

有家长提出,蒙氏园给孩子很多自由,而传统小学给孩子的自由却很少,这两方面的原因会不会导致幼小衔接方面的障碍?

如果蒙氏幼儿园能真正按照蒙台梭利的思想处理好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孩子就能真正走向自律,这样的孩子,你不必担心他在一个限制比较多的环境下不能适应.而那些因为自由受限制而不适应小学的孩子,你只能说他之前所接受的,不是真正的蒙氏教育,而是前面所说的放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