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长2016年第14期

点赞:25305 浏览:1185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7年8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特木额同志不幸离开了我们.在3周年的祭日,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斯人,缅怀他对自治区档案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自治区档案事业的奠基者

特木额同志1947年参加革命,在内蒙古自治政府创办的内蒙古军政大学学习,1948年3月加入中国,毕业后在内蒙古分局调研室秘书处工作.从1952年在党委做档案工作,10月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班专修班学习1年,毕业后从事档案工作,辛勤耕耘了四十余年.他为档案事业奋斗了一生,贡献了一生.

特木额1957年奉调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任办公室主任,参与内蒙古档案局馆的筹建工作,经过3年多的筹备,于1959年4月9日,经内蒙古党委批准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和档案馆.随后不久,一座面积29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集档案库与办公于一体的4层楼房拔地而起,库内有空调通风与感温报警设备,在当时比较冷清的呼市新城东街显得特别耀眼.1960年他执笔起草了《关于自治区各级党政机关档案统一管理情况和贯彻党政机关档案统一管理的指示的意见》,实现了全区各级党政机关档案统一管理.1962年他主持制定了《关于企业在调整中做好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的意见》.内蒙古党委和国家档案局分别批转自治区各地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档案局参考执行.当时这两个文件对保管好、整理好企事业单位的档案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上世纪80年代档案开始向社会开放、利用作了充分准备.

“”十年档案事业遭到干扰和破坏,处于停滞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木额先后任副局长、局长.从1979年,特局长主持工作,开始了自治区档案工作的恢复和整顿.9月,自治区档案局恢复正常工作.1982年,建成面积3500平方米的办公楼,以后不断更新设备,特别是引进缩微设备后,开始了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进程.1983年自治区档案局下发了《建立健全全区盟市旗县档案局馆的通知》,各盟市旗县档案局馆得到恢复和充实,自治区档案局对全区各盟市旗县和区直机关的档案工作坚持认真指导,在自治区档案馆开展档案接收、整理、编目、编研和对外接待利用中,为自治区党委落实政策、领导决策、编史修志,做了全方位的热情怎么写作,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档案馆长2016年第14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档案工作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自治区蒙文档案的创始人

内蒙古是以蒙古族为自治主体民族、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区档案局馆在特木额的主持和重视下,上世纪60年代初制定了《蒙古文文书档案立卷试行办法》《关于加强牧区和边境地区档案工作的意见》,规范了蒙古文档案的管理,保证了蒙古文档案齐全完整的保管,使自治区的蒙古文档案工作走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前列.同年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档案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乌兰夫到会祝贺,会议对我区少数民族档案工作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84年,自治区档案馆增设蒙古文档案部,配备了蒙汉文兼通的专业技术人员8名,专门从事蒙古文档的收集、整理、翻译、编译和利用工作.同年8月,自治区档案局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召开全区蒙古文档案工作现场会暨蒙古文档案学术研讨会,对《蒙古文文书档案立卷试行办法》作了修订.1985年自治区档案局制发了《蒙古文文书档案立卷和蒙古文档案管理办法》,推进了蒙古文档案工作的全区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同年,《内蒙古档案工作》杂志开始每年出版两期蒙文版,与全国自治区、省使用蒙古文的自治州、县交流档案工作经验.为提高民族档案干部的素质,他倡导并主办了数期蒙古文和满文档案培训班,蒙汉兼通的特局长亲自讲课、辅导,使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培养出一批政治强、懂业务的高素质蒙文档案工作干部.

1990年3月,自治区档案局决定以自治区档案馆为中心,建立全区蒙古文历史档案目录中心,主要负责全区自治区档案局决定以自治区档案馆为中心,建立全区蒙古文历史档案目录中心,主要负责全区各级档案馆编制蒙古文历史档案目录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收集、整理、翻译和交流出版各种索引.

几年来,蒙古文档案的编研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先后出版了《东蒙古自治政府蒙文档案汇编》、《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蒙文历史资料汇编》和《成吉思汗八白室档案史料汇编》等,为传承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

自治区档案教育的开拓者

特局长深深认识到,“”后国家百废待兴,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档案事业的发展急需有一批热爱档案事业、德才兼备的档案专业人才.为尽快建设一支档案业务骨干队伍,他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从各单位选拔档案工作的骨干人员和从大专院校中选拔毕业生.二是与区内大专院校合作,联手培养档案专业干部.1981年开始,先后与内蒙古大学、自治区干部管理学校、自治区电大合作开办档案专业大专班.到1991年全区共培养专业人才八百五十多人.1990年,在他的倡导下,在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创办了档案专门化的教育,开创了自治区档案本科教育的先河,共为自治区培养档案本科学历的干部三十多人.这些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高素质档案干部,成为自治区各级档案部门的骨干力量,有的成为积极上进、精通业务的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

重视档案编研工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特局长特别重视档案的编研工作,他本着积极、慎重、准确、缜密的原则,通过编纂出版编研成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重点放在怎么写作于各部门编史修志、自治区重大纪念活动等方面的专题.自治区各级档案部门成立了编研机构,配备了专人从事编研工作.在编研工作初创阶段,他虽然工作繁忙,但重要的编研课题他都担任主编,亲自审查、把关,以保证质量.

他在任期间,档案馆的编纂出版档案汇编成果累累.通过自编、与有关单位合编、委托有关单位编和本馆编研室人员编纂,先后出版《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档案史料选编》《内蒙古革命历史文件汇编》《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内蒙古统战史档案史料选编》等,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大事记(1947~1987)》《内蒙古经济信息总汇》等书,总共二百多万字,怎么写作于改革开放的大局,为有关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研究史料.

1986年,自治区成立了“乌兰夫研究会”,特木额任研究会秘书长.他组织人员研究乌兰夫革命活动的史料,先后主持编辑出版了《乌兰夫论牧区工作》《乌兰夫论民族工作》《乌兰夫回忆录》《乌兰夫年谱》等专著,为深入研究内蒙古党史、革命史、自治区提供了系统的资料,也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借鉴.

勤政廉洁、作风正派的学者型领导

特木额同志一生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清正廉洁.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勉工作,既注重大局,也注重细节,既突出地体现了一个档案工作者独有的严谨作风,也彰显出一个领导干部的风范.在干部人事工作中,他出于公心,坚持原则,远离不正之风.为了充实专业人员,他主张不断吸纳毕业生和从基层或有关单位选调热爱档案工作的专业人才.1985年自治区档案馆扩编,他坚持以德才兼备的原则选调干部,为打造一支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需要的档案专业干部队伍奠定了基础.他特别重视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主持党组会议制定了“三不制度”,即局领导成员在本单位不安排子女,住房不超标,不违反财务制度.他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他的独生女儿大学毕业后工作几经调动,他都没有在档案局安排.可是,他却在局内给本单位多位一般干部解决了子女工作问题.他三十多年来一直住着八十多平米的房子,直到逝世.他个人生活简朴,上下班不坐公车骑自行车,绝不违规使用一点公款.他领导的局领导班子始终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受到群众的好评.


他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几十年来,全区12个盟市、几十个旗县和成百个机关、厂矿、学校留下了他的足迹.对调查中发现的共同性问题及时召开局党组或局务会议研究解决,对特别困难的基层单位,尽档案局的财力、物力设法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报告,争取解决.

特局长为人谦和、作风正派、表里如一,爱护干部.他从不背后议论干部的缺点,对局馆工作人员无论职位高低一视同仁,做到量才使用.

特木额是一位学者型、学习型的领导干部,他具有大专学历,是档案业务工作的内行,他酷爱学习,工作之余都在看书,掌握档案工作的新知识、新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作.他主编的《内蒙古自治区大事记》《乌兰夫论牧区工作》等荣获“自治区社科二等奖”、“中国档案学会二等奖”.他还带头撰写发表档案专业论文二十多篇,既指导了全区档案工作实践,又提高了档案研究学术水平.

草原兰台在襟袖,一宗一卷总关情.我们在特局长的领导下,一起工作多年,他那音容笑貌,热爱档案事业的执着追求,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形象,关心部下、平等待人的情怀,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