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融合,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与新兴媒体的结合

点赞:7039 浏览:224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学期刊与新媒体之间不会是一种零和博弈,相反,文学期刊与新媒体最终必然走向融合.如果把文学期刊的内容特点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相结合,就能够获得更多读者青睐,只有在未来数字化的阅读环境中,文学期刊才有望走出困境,走向复兴.

[关 键 词]文学期刊;新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11-021-2

一、文学期刊经由网络平台传播的优势

文学作品网络热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文学期刊的内容特点,适应了网络传播相对于纸版发行所具有的某些优势.这些优势既综合了互联网本身的特点,也结合了龙源期刊网作为网络内容汇聚、分发平台所具有的强大功能.

(一)网络平台的“长尾”效应.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中指出:商业和文化的热门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过去被视为“失败者”的那些产品――也就是需求曲线中那条无限长的尾巴.长尾理论揭示了消费者的需求真相,在期刊出版领域,期刊编辑认为是重点的稿件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受众都在阅读期刊编辑认为是并不重要的、很平常、很一般的文章.

纸版期刊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出版时期,短时间内获得绝大多数的收益,此后更长时期内的“过刊”几乎不再具有经济价值.而期刊网络平台重新整合刊物内容,将之储存在数据库中,用户可以随时便捷调阅,同时将纸版的以“刊”为单位变为以“篇”为单位,打破了刊期界限,使过刊文章不再“过期”,能长久传播,优质内容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长尾”效应,创造持续的长期的效益.过刊内容的“尾部”价值经长期的累积,或许超越“当期”刊物,获得更大效益.

文学作品由于内涵深厚,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距离,因而时效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而藏之愈久,价值愈显,所以比一般文章更能发挥“长尾”之效.读者也并不急于在刊物刚一出版时就购写阅读,“过期”内容的价值更加突出.

(二)降成本高效率的传播方式.纸质期刊如果发行量增大,印制、物流等各种成本也会随之增加,边际效益递减.尤其是文学期刊,与故事类、情感类、生活家庭类、娱乐动漫类大众化刊物相比,消费面相对狭窄,单位成本更高,从而加大了发行、营销的难度,与读者接触面更窄.

而经由网络传播,数字化复制与传输几乎不耗费时间与材质,成本非常低廉,发行一万份和十万份几乎没什么区别.刊社获得同样传播量而成本很小,读者阅读成本降低而群体扩大.在龙源期刊网上,读者阅读一本文学刊物原貌版需要支付的费用约为购写纸质版本的40%,阅读文本版中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文章,约需0.30元,远低于纸质.

另外,期刊网等网络平台凭借强大的技术能力支持,基于自己海量的资源数据库,能针对机构用户进行“打包推荐、捆绑销售”.即根据用户的选购与消费“意图迹象”进行数据分析后,按需求供给资源,将最适合的内容有规律有针对性地推送给用户.这就降低了机构用户的选购和消费成本,因其便利、节约反过来提高了用户的购写热情和内容利用率.

(三)满足了读者的参与需求.纸质期刊由于版面有限、沟通不便等原因,编、读交流不足,读者发表意见并参与编辑活动的程度有限,读者之间的联系更加薄弱.在满足读者参与性需求方面,网络平台有着十分突出的优势.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理想、情感,继而产生说话的冲动,希望讲自己的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平台为读者参与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与融合,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与新兴媒体的结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期刊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正如《中国作家》主编何建明所说:“网络对刊物的发行量上还没有明显的影响.倒是一篇好的作品首先在刊物上发表后,又通过网络的传播其影响力更大了,而且也有利于刊物的第二次‘发行’.”

二、数字化:文学期刊的必然选择

2011年,发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特别指出:“要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建立以政策为先导、投入为保障、企业为主体、创新平台为支撑、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发展以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化为主要特征,以网络出版、收集出版为主要代表的数字化出版新兴液态,推动数字内容加工、存储、传输、阅读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实现新闻出版内容资源的深度整合.”文学期刊作为新闻出版业中重要的一支,和其他报刊一样,顺应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趋势,走数字化出版的道路,成为文学期刊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

尽管很人多还在强调纸质媒体无可替代的优势,比如读者的阅读感觉、价值等,但这些优势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媒体面前变地越来越无力.也许仅仅是很多传统出版人难以割舍的情结在做怪,传统纸质媒体的存在价值和空间在一天天缩小,人们阅读方式的深入变革已经成为无法阻挡的现实.

(一)出版资源的数字化.自20世纪末出版进入电子化阶段以来,国内很多出版单位对其出版资源大规模地进行数字化工作,期望不会在未来的出版数字化浪潮中被抛弃.然而,很多出版媒体的数字化热情在实验很快被冲散,数字化的效果并没有像网络发展的预期一样凶猛.这种简单的数字化工作并没有为出版媒体带来预期的效益,反而成了一种负担与累赘.结果只是大量的垃圾数据和数字化资源的的浪费.

出版媒体自己建立网站存在标准不统一,宣传推广分散等诸多弊端,使得一开始的数字出版业非常混乱,自然不会为读者所接受.随后,从新世纪之初开始,一些专业的数字出版企业开始诞生,但是,这些出版企业缺少出版领域的读者认同和出版资源,于是,形成了传统出版媒体和数字出版企业联姻的形式,传统出版媒体将其出版内容资源供给给数字出版企业,由数字出版企业进行电子版加工后推广给网络读者.目前,多数国内期刊社都与数字出版媒介建立了这样的合作关系.(二)出版管理数字化.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怎么写作、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国内出版系统的出版管理数字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平台的建设,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出版管理数字化,包括数字化信息交流、反馈与对接,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传统编辑、发行、财务软件的整合等内容,目的是实现出版社的数字化管理,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管理效率.

国内大多数出版单位已经进行了部分这方面的建设,开始了出版管理数字化的进程.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可以实现编辑与发行、编辑与印制、编辑与财务、印制与发行、印制与财务、发行与财务等之间的无缝衔接,规范了出版流程,提高出版效率.利用通用接口技术和标准化数据,方便出版社与书店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使出版社能够及时获得实时或近实时数据,并迅速做出调整,提高出版社的反应速度与应急能力.

(三)编辑工作的数字化.在编辑工作数字化的工程中,主要包括智能编辑软件的开发与使用,数字化出版编辑平台的建立,选题申报、书号申请与印制的管理,以及出版管理中涉及编辑工作的内容.

编辑加工作为传统出版的核心过程,贯穿作品的出版全过程,从选题的提出、选题论证,到选题申报,再到印刷、发行,无不需要编辑的全程参与.智能化编辑软件的作用,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辅助编辑更好地完成这些工作.一个好的智能化编辑软件,将帮助编辑从繁忙的文字性案头工作解脱出来,完成从案头编辑向策划编辑的转变,工作内容由文字编辑转变为选题的策划与开发,促进出版社独立研发高级能力的建设.


目前国内多数出版社已经采用的出版社管理软件中,编辑的工作作为核心环节,其重要性已得到充分重视,所有的工作均以编辑为中心展开.这实际上为编辑初步建立了数字化出版编辑平台,使得编辑工作向两个方向延伸:一是通过编辑流程的细化和再分,从形式上扩大了编辑工作的范围;二是通过对数字化出版资源的再开发,从内容上扩大了编辑工作的范围.

(四)发行工作的数字化.出版社发行系统是出版社所有系统中最早涉及数字化的部门.由于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发行出现了新的变化,包括网上书店、网络订单、网络宣传以及网上大型发行业务平台的建设,都对传统意义上的发行工作提出了数字化要求.

发行的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缩短出版社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将出版物及时、迅速、准确地呈送到读者面前,并在最大范围内将读者的意见以最快的速度反馈回来,即实现发行信息交流的实时化和双向化.同时,利用标准化的接口技术和数据,实现与书店、其他发行单位在网络上的信息共享.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发行工作中的应用,从时间、空间上有效缩短了期刊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不仅可以使读者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期刊,还减少了发行的中间环节,有效降低了发行成本.同时,网上书店、大型网上发行业务平台的建设和共享,一方面可以使发行单位及时获取实时发行信息,有针对性地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可以跨越时间与地域的限制,真正实现发行全国化.

随着笔记本电脑、iPad、iPhone等新兴阅读媒介的产生,传统书籍出版业在数字时代遭受巨大冲击.美国许多独立书店,例如位于旧金山的“不同之光”和“摩登时代”书店等都在艰难中维持生计,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博德斯更因不敌网络书店和电子书的冲击而宣布破产.

就在传统媒体一片叹息的时候,文学期刊却看到了复兴的曙光,根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在出版行业因为数字化冲击而一片恐慌之际,美国文学刊物发展却一枝独秀,不退反进,成为在数字媒体洪流冲击下出版业中的一朵奇葩.

文学刊物的生存,主要依赖于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低成本的运作方式和忠实的读者队伍.而数字化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文学期刊的编辑特权,为建立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提供了基础,加上网络传播的低成本,数字化为文学期刊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尽快走上数字化发展的道路,加快文学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文学期刊发展的必然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