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分层式立体化教学模式

点赞:5923 浏览:154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教学方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层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方法、考核的方面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优点.

[关 键 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分层立体化;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11-101-2

一、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现状

计算机信息技术很多高校也称计算机基础,是国家教育部规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以计算机原理,Office,网络原理为基础的课程,以甘肃政法学院为例,第一学期开设上述基础课,主要以Office为主,第二学期文科、理科类学生开设“数据库技术(Access)”,工科学生开设“程序设计基础”,其宗旨在于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是随着时怎么发表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已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逐渐减弱了它本身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与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教师为完成任务而上课,所以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数学生觉得作为文科学生,以后工作中不会涉及数据库编程,认为学习这门科程就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考试,学完后没有任何作用,文科学生学习这门课除了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没有主动性以外,学习起来也是非常的困难,毕竟文科学生以发散型联想思维能力为主,并不适合学习逻辑思维为主的需要严谨的推理与综合能力的程序课程.

(二)地域发展导致教育发展不平衡,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增加了教学难度.计算机教育近几年的迅速普及,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条件的不同,计算机教育也相应地不平衡,致使大学生进校时的计算机知识差别就较大,部分发达地区、大中城市来的学生其计算机知识水平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要求,而来自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少学生几乎没用过计算机.因此,各高校面临着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问题.

(三)教学方式和思维落后.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基本上是多媒体教室上课加机房练习.该种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演示讲解时,学生不能同步操作,实践时间较少,熟练掌握难.学生刚跨入大学,还是习惯高中那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只学习任课教师讲授的内容,很少主动去探索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不够,不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与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同时只把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个简单的学习任务而已,没有思考将计算机中的思维方法与专业相结合,缺乏创新思维.

普通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分层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计算机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四)考核目标及考核方式的单一化.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有笔试加机考.毫无疑问,单一的笔试不适合考核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技能掌握与否以及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是很难用笔试来测量的.而机考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何综合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的能力、如何防止学生等诸多问题.


从以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中可以看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如何开设与教学,才能适应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已经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分层式立体化教学方法探讨

所谓分层教学模式,指的是高校学生应该指据自身的专业条件与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学习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立体式教学就是多元化、立体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尤其注重立体信息输人模式、自我驱动模式、电子交互模式与文化意识培养模式的综合运用.认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平面型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图、音、像、影、文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和立体式教学.”

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大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任.因而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不仅要包含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更应该强调计算机学科的计算思维,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手段解决各学科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对的学生大多数并不是零起点,地区间教育差别而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较大差别,教学内容难以统一问题,在课程知识难易与课程设置上需要有更多的层次,然而学校有限的师资力量又根本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从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达到分层次教育的目的,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笔者认为分层式立体化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一)从课程和内容设置上体现.目前大学一年级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已明显滞后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要求,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软硬件的更新更是与时俱进,学生本身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在快速增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再是零起点,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这种与时俱进的意识,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原则,调整并更新教学内容,组织新的课程体系,要从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贴切地结合,遵循多种媒体形式结合运用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存储和呈现教学信息.

因此,对一年级学生还可以开设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外理、多媒体制作、动画制作等实用的基础课程;对大学二年级学生,有些还可以继续开设如VB、C,有些可以更新,如VFP可以停开,代之以SQL数据库技术,再加开一些目前比较流行的编程语言课,如JA、ASP/JSP编程等.在调整课程设置的同时还要精选教学内容,调整、压缩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增加深层次应用,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各层次教学基本要求的深度和广度,设置不同档次、不同内容的课程供学生选学,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上由注重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从教学设计上体现.教师上课要改变传统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它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是一种探究式学习.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中,教师应该要对下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将知识点和疑难问题都整理出来,并设计成任务.任务的设计十分关键,也有很大的难度,这也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外,还要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出合理可行的一个个难度不等的任务,然后把这些任务分配给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三)考核机制立体化.当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和设置发生变化后,考试的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化,变笔试为上机考试,开发足够量的试题库进行自动组卷考试,以判分系统来阅卷,实现科学客观的考试.1.全程化、立体化、标准化的三化考核过程.考核过程采用全程化(按时间段将各课程分为平时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立体化(作业、自学、实习)、标准化(系统自动考试、阅卷),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和引导作用.2.实施以能力训练考核为核心,以试题库平台为支撑,以网络考试系统为工具的考教分离机制,提高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效率.3.在考试内容上既要重点考核计算机应用能力,又要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在考试的实施方面,从选题到考场组织要形成一整套标准化考试规范,从而保证命题的科学性、组织的严密性、成绩的可比性.

考试的目的是激发、敦促学生学习,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因此,应对学生开放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的试题库,教师可以利用试题库对学生的要求用问题或具体题目形式表示出来,并在校园网上公开.如果学生会做这些题目,说明学生已达到教学要求;如果不会做,他们就会看书、学习、研究、讨论,直到会做,这也就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开放试题库比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任何课外要求要有效得多.当然,设计试题库一定要慎重,要体现教学目标,要比较全面地反映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四)丰富激励机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和其他课程一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学习情绪的和低谷,可以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灌输在竞赛中提高技能的理念,提高与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从全国到本校的各类计算机技能比赛项目很多,如:“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PS大赛、动漫大赛等.在制作比赛作品的过程中,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热情、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及交往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将会受益匪浅.

三、结束语

如何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是高校和教育领域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善,采用分层式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单调的缺陷,让学生成为了主体和核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计算机基础水平.通过教学模式与教学思维、方法的转变,计算机基础教学将会更加适应当前大学生的需求,使他们今后能更好地怎么写作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