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点赞:3696 浏览:84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艺术鉴赏,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与学生心灵的接触来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但高校在大力提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本论文将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就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关 键 词]大学生;接受美学;艺术鉴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6-071-2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都在大力提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还存在艺术欣赏形式的多样与教学方法的单调之间的矛盾,太多的求知与文化素质课课时较少等矛盾.如何在艺术鉴赏课教学课时稀少的情况下,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使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真正短时高效并得到提高,这必须有科学的素质教育理念和方法.

一、艺术鉴赏的内涵和功能

艺术鉴赏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美育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艺术鉴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欣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感知、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因此,鉴赏本身便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开展艺术鉴赏课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艺术接受的过程中,审美主体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懂得什么是真、善、美.通过经常性的审美活动,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心灵.从而使学生达到人格完善的目的.

二、艺术接受

艺术接受是指一定时代、社会的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文化和心理要求在鉴赏、读解、阐释和评论艺术作品过程中,对艺术作品的选择性认同和创造性实现.这种接受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它包含着欣赏者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及再创造等等心理活动.

按照接受美学观点,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两极:一极是艺术的,即创造主体生产的文本――未经读者鉴赏的艺术家的“一度创造”的产品;另一极是审美的,即接受主体对文本的具体化或实现――经过读者阅读、品评、鉴赏等检验的作品,它是接受者在“一度创造”基础上进行“二度创造”的产物.接受者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并现实地鉴赏作品和实现作品的过程,就是艺术接受.

解读艺术作品之前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首先必须了解各艺术门类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的语言是点、线、面和色彩;雕塑的语言是空间中形与形关系和质感;音乐的语言是声音、节奏和韵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阅读文学作品读者也应有相当的程度.首先是识字,其次是大体的知识,而思想和感情,也须大抵达到相当的水平线.否则和文艺即不能发生联系.”譬如欣赏水墨画,你必须了解中国古典艺术的理想是气韵、神韵、淡、味、妙、意境等具有想象性、精神性的一些范畴,熟悉中国艺术一直秉承的理想,比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讲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传达,讲究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意味,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等等.只有这样,你才能对艺术作品其内在的人、事、物、景及思想、感情、哲理等内容美与语言、结构等形式美进行感知、理解、评析,也即审美.

所以,必须构建审美心理结构.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就是由此而发的.认知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所构成的框架完善程度,将决定艺术鉴赏能力的高低.在这一点上所有艺术都是相通的,如鉴赏古希腊艺术家阿耶桑德罗斯等3人创作的雕像《拉奥孔》.如果你从作品中得出:人物刻划非常逼真、比例协调,作品表现了雕塑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通和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以及纯熟的艺术表现力和雕塑技巧.这只是对古希腊雕塑的再现性和形式感的表面认识.如果你能在充分了解希腊神话故事,再运用雕塑、美学等知识进行鉴赏.你就会发现雕像中的拉奥孔虽然遭受巨大痛苦,但并不号啕大叫,而是节制着自己的感情,口仅微张,显示出希腊艺术所特有的古典理想:“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并发现由于作品过于强调人物极度痛苦的外在形态,缺少更深刻的心理刻划,所以并非是艺术上极臻完美之作.但《拉奥孔》鲜明又突出地显示了希腊化时代雕塑的特征,从而成为该一时代的典型代表作品.如果能得出以上评价,说明你的鉴赏能力比一般的欣赏者要高了一层.头脑最简单的人可以看到细节;专业知识较为丰富的人可以看到形式语言的表达方式,比如对比、均衡、节奏、韵律;只有那些具有更高理解力和敏感性的人则可以发现某种逐渐揭示出来的内容意义.

接受美学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鉴赏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途径

艺术鉴赏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审美活动要开展首先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客体方面的条件;主体方面的条件;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大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在客体方面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优秀的艺术作品

审美活动的开展在客体方面的条件,首先要有审美对象的存在,而且对象要有鲜明生动的形式和吸引人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授课时,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和软件,比如多媒体等,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形象生动.在授课方式上要有互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也可采用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有成就感,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更有利于欣赏能力的培养.

(二)艺术欣赏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感受

1.审美活动的进行必须以个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是审美方面的生理能力与心理能力的总和,包括先天的感官感受能力和后天的审美辨识能力.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充分说明对美的对象的欣赏需要审美主体本身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得到美的感受,欣赏美的对象.审美活动的进行首先要通过感官去感知到美的对象的存在,然后才可能做出生理、心理的反映,基本的生理感官的感受能力是审美活动得以产生的一个前提.完全喑哑的世界,完全黑暗的世界,完全色盲的世界,是我们正常人无法想象的单调.那样,《梁祝》、《二泉映月》对某些人而言等于不存在,《大卫》、兵马俑也只是虚设.每个人的教育背景,爱好也不一样,欣赏水平也不一样.这就不能沿用旧有的“百分制”的作业评价抽象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实践结果.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有利于艺术的个性发展,对艺术鉴赏评价的改革应首先注重艺术的这种个性发展,对每一个学生的实践都给予极其个性化的评价.多鼓励学生,指导学生参与课外学习和实践,要指导功夫在诗外.

2.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审美需要

审美活动的产生要以人的审美需要的存在为前提.人具有多种多样的需要,审美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之一.人有这种审美的需要是审美得以产生的一个前提,因为一个人如果还只是处于低级的生理需要,没有审美的需要,那他就不会去审美,得不到审美感受.这种需要有时又建立在教师的关注和期待以及善意的评价上.这种评价方式可以采用“皮格马利翁”的心理效应模式淋漓尽致的发挥,如“你太有创意了”、“你的观点很新颖”、“你的想法有意思”等,这种建立在对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其个性发展基础上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使他们的学习信心百倍,有助于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3.要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审美态度

所谓审美态度,主要是指一种非实用功利的和非抽象逻辑的态度,即从实用功利考虑和科学探索中解放出来,在自由的心态下只拟欣赏事物的“形象”本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只有完善大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结构,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在自由的心态下进入审美.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课堂讲授中真正做到“授业解惑”.比如在讲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形式美的同时,讲授作者的奋斗历程,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态度.

(三)创造适宜的审美环境

审美环境是人与世界(对象)能否交往、对话,能否展开审美关系的外部客观条件.这一点有时也相当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人对审美对象的看法.学校审美环境,不只限于艺术鉴赏的课堂教学,除此之外,还有校园环境、人文环境等都需要营造.比如帮扶学生完善艺术社团;组织书画展览、音乐会;举办艺术名家的讲座、演出;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等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都是有益的.

总之,艺术鉴赏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课程,我们只有遵循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认识艺术教育的特点,尊重艺术鉴赏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建立和完善认知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结构,在期待视野的形成变化中逐步培养审美能力,才能获得艺术欣赏教学的艺术效果,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