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护理

点赞:3804 浏览:108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和家庭、社会环境改变,患病住院后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问题,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激发心身疾病的发生.深入观察分析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提高心理护理水平,既是护理模式转变对老年病人护理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治疗、康复环境的要求.

[关 键 词]内科;老年病人;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7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06-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护理管理中应用系统整体护理,转变护理模式,重视心理护理,已成为当今医院现代化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世界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生理机能逐渐衰老,各系统器官功能退化,患病在所难免,老年患病群体在整个医院患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老年病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变化及社会关系、知识层次的特点,其心理也与其他常规病人有所不同.老年人患病后的护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在护理工作中重视对老年病人心理状态的观察,并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使他们处于最佳心理状态,这是护士应尽的职责.

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护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内科疾病以多系统病、慢性病、肿瘤等多见,且多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而老年人由于自身机体的衰老和家庭、社会环境的变化,心理状态本身不稳定,处于一种适应期.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患病住院后较其他病人更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概括下来有以下特点.

1.1猜疑心理老年病人认为自己阅历广泛,常常对自己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出怀疑[1];常担心自己被误诊或医护人员及家属隐瞒自己的病情;对年轻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感,担心他们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而误诊误治,会想办法找年龄较大的医护人员为自己做各种治疗,甚至有时还会担心吃错了药、打错了针;经常会凭着自己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推断疾病的发展、预后以及药物的疗效.这会严重降低病人用药行为的依从性,降低临床疗效.

1.2自尊心理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衰退及认知功能的减退,患病后往往因为丧失部分能力,处于被动地位,表现出更强的“自尊心理”.希望得到他人重视,不服老,不习惯甚至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稍微不如意就发脾气.对护理要求也比其他病人高.总希望医护人员能够像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尊重自己,表现为倔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不讲道理、易激惹、好挑剔、责备他人.

1.3焦虑、恐惧心理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焦虑过于频繁、强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都会导致心理疾病、身体疾病或加重疾病本身[2],老年病人在患病初期可能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但在治疗过程中当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发生反复,同时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发展及治疗过程缺乏正确认识,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担心疾病恶化,怕痛苦,更害怕死亡,产生恐惧感[3].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沉默少语或多语、多疑等,以至食欲减退、睡眠差.有的病人以致产生了人格心理的变态,不通情理等等.

1.4孤独、失落心理老年病人住院后,由于对医院环境不熟悉,生活上感到不方便,觉得自己老而无用,生病后希望有子女、亲人陪伴,但又担心给家庭成员带来麻烦而感到矛盾,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或经济基础较差的老年人生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常有被遗弃的感觉,孤独、失落感油然而生[4].

1.5药物依赖心理由于一些新药在媒体上的夸大宣传,对老年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影响,导致不少老年患者迷信某些新药及补药,认为多吃好药、补药对身体总是有利而无害.

1.6悲观心理老年病人由于年龄大、病情迁延,并且反复变化,治疗效果不明显,从而产生悲观心理.他们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易伤感、沮丧、绝望、束手无策、情绪极端低落,经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于疾病的治疗和转归表现漠然,不积极配合,甚至拒绝治疗及护理.

2护理对策

护理人员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创造良好的治疗、康复环境,能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营造良好的病室氛围,调节老年患者的情绪住院的老年病人,单调的治疗和病房生活,使他们感到沉闷.老年人的睡眠也常因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降低,夜间入睡浅,不能沉睡,易惊醒;白天在安静的环境中常爱睡眠.因此,为了使老年病人尽快适应环境,护理人员必须为他们排除各种干扰,调整病房的环境,完善病房设施,避免噪音刺激,消除不安.

2.2关心和尊重老年病人护理中把他们真正当成自己的长辈,平时主动用尊称和他们打招呼,说话时态度和蔼、语言清晰缓慢;耐心听取患者的陈述,不要打断话题,更不能有不耐烦的表现;对老人的健忘和唠叨要给予谅解,避免奚落与讥讽;查房时多问候,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饮食及睡眠情况;做每一项治疗前,护士要先把目的如实的告诉患者,取得充分的合作.

2.3加强与家属的联系,鼓励病人间的交流老人患病时,家属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主动与病人的家属联系,指导家属做简单的护理,指导病人合理饮食、科学服药、适当运动,针对病人所患疾病,讲解一些注意事项.鼓励家属多来探望,使病人产生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把同病室的病友介绍给他们,让病人尽快与同室的病友熟悉起来,结交朋友,使其情绪安定,消除其孤独感.

2.4帮助病人认识疾病,做好病情解释及暗示治疗对疾病诊断的了解能帮助病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可能的对策,提高病人参与诊治过程的能力.这也有利于消除病人焦虑紧张的心理情绪.针对病人不同的知识层次,主动向老年病人介绍疾病的病因、发病规律、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使他们能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让疗效明显的病人作亲身经验介绍,包括怎样配合治疗、治疗中注意的问题等,从而大大减轻了抑郁、焦虑的心理,提高了他们治疗疾病的信心,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和护理.

2.5指导自理生活自理是保证老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无法自理而完全依赖他人生活,会导致老人对自身价值的消极评估,长此下去,便会降低其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因此,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要指导他们搞好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仅靠热情和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求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内容,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老年病人临床护理的要求,创建和谐护患关系,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