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的渊源其特殊性

点赞:25648 浏览:1182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身正,在德育中尤为重要.身正,对教师来说,既是一个较低的标准,又是一个较高的标准.其身不正,何为人师?本文就职业道德的定义及渊源、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修养重要性来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职业道德的渊源及定义.

1.职业道德的渊源.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并出现相对固定的职业集团时产生的.人们的职业生活实践是职业道德产生的基础.在古代文献中,早有关于职业道德规范的记载.例如,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计》中,就有“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记载.智、信、仁、勇、严这五德被中国古代兵家称为将之德.明代兵部尚书于清端提出的封建官吏道德修养的六条标准,被称为“亲民官自省六戒”,其内容有“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徵收、崇节俭”.中国古代的医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医德传统.“疾小不可云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职业分工,职业道德开始萌芽.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不仅限制了职业之间的交往,而且阻碍了职业道德的发展.只是在某些工业、商业的行会条规以及从事医疗、教育、政治、军事等业的著名人物的言行和著作中包含有职业道德的内容.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但先前已有的将德、官德、医德、师德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而且出现了许多以往社会中所没有的道德,如企业道德、商业道德、律师道德、科学道德、编辑道德、作家道德、画家道德、体育道德,等等.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使职业道德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到很大的局限.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了某些职业道德的虚伪性,需要时提倡它,不需要时就践踏它,并往往做表面文章,自我吹嘘.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是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社会主义的各行各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职业内部的从业人员之间、不同职业之间以及职业集团与社会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因此,不同职业的人们可以形成共同的要求和道德理想,树立热爱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中国各行各业制定的职业公约,如商业和其他怎么写作行业的“怎么写作公约”、人民解放军的“军人誓词”、科技工作者的“科学道德规范”以及工厂企业的“职工条例”中的有些规定,都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容,它们在职业生活中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职业道德涵义:

职业道德涵义,职业道德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职业道德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职业道德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是指一种被普遍认为是从事一种职业的人士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在职业上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法去谋取利益,不接受不应接受的利益,不能泄漏工作上的隐私,在面对雇主或上司不合理要求时,必须本着良知拒绝.

二、教师的道德具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般特点,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又有它自己的特点:

在道德意识上要求水准更高更全面.

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担负着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凭着自己的职业良心,尽可能地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因此对教师道德的要求有更高的水准,教师要把培养五爱、四有新人等精神贯穿于教师道德的各个方面.

教师职业道德的渊源其特殊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道德修养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在道德影响上比其它行业更深远更广泛教师的道德直接影响着儿童、少年、青年、成年,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具有相当的广泛性.教师道德又有其深远性,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进而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3.在道德行为上要做“人之楷模”.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着教师在道德上要为人师表,做人之楷模.不然就得不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赖,起不到应起的作用,完不成应完成的职责.因此,为人师表是古今中外对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道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同时,还由于对进入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在道德品质上都有善有恶,从来就没有尽善尽美的“完人”.而社会又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教师道德水平的要求、教师道德人格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样必然要求教师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品格,从而更出色的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以培养出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有所前进,完成时代赋予教育任务.人民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崇高使命,为了培养好青年一代,应重视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应当把自己修养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最后,要重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表现为道德言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在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均属道德意识范畴,它们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影响道德行为的抉择.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道德意识阶段而不去行动,不去履行道德义务,那么,他就只能具有某种道德意愿和动机,而不具有实际的道德品质.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再把这种道德意识贯彻到生活实践中,即践履社会道德要求,完成道德义务.如此身体力行,循环往复,逐步成为人的一种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惟一标准.人民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职业道德自觉性,才能把师德修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商业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