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背景下的礼仪教育

点赞:5661 浏览:202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刘瑞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跨文化适应能力直接关系着外国学生在第二文化国的生活学习质量.跨文化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而礼仪教育就像两者之间的桥梁,起到过渡和连接的作用.本论文试图从家庭礼仪教育出发,探索中西家庭教育的异同,表述中国家庭礼仪教育的历史和现状,重点反映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即由于电视及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断层,使得礼仪教育处在难堪的位置,甚至严重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研究,且呈现了家庭礼仪教育缺失的表现,分析其缺失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强调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关 键 词:对外汉语;家庭礼仪;跨文化交际

一、绪论

在生活中,人总是通过言语的和非言语的各种行为来表达情感和态度,而礼仪则是一种外在的、直接的表达,通过合理的、恰当的、正确的言谈举止向外界传递信息,包括个人的性格、气质、品行等.实际上,礼仪充当着交际的媒介,一种包含了人文关怀、价值观的文化符号,它就是尊重的外化形式,是实现相互沟通的美好纽带.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的积累,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文理念和思维定式.

礼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与交往相处时,按各自身份遵循的行为规范.仪,朱熹训为礼,两者相通,仪侧重体现礼的外在形式,使礼更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礼字的本义解释是把玉盛在作为食器的豆中奉献给鬼神食用.《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周易履卦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孔子家语问玉》中孔子说:“言而可履,礼也;行而可乐,乐也.圣人力此二者,以躬己南面,是故天下太平,万民顺伏,百官承事,上下有礼.”荀子则称:“礼者,人之所履.”《荀子大略篇》也把礼视为圣人示范传授的使上下尊卑有序的行为原则.自古哲人就把礼视为合乎人情、人伦、人道的行为.礼乐,成人之行也.礼者,敬而已矣.有序谓之礼,无威仪则礼不可得而行矣①.但是,现代人越来越缺乏一种严肃的品性,网络文化的戏谑、娱乐至死主义正消解着礼仪的庄重性,而这一切正是从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开始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跨文化适应能力直接关系着外国学生在第二文化国的生活学习质量.跨文化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而礼仪教育就像两者之间的桥梁,起到过渡和连接的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写作,包括说明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呈现家庭礼仪教育的现状:缺失,分析缺失的原因,讨论解决方案.通过论文创作,本作者比较客观地能揭示了这一现象,并鼓励对外汉语专家重视家庭礼仪在二语教学中的前瞻性作用.

二、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礼仪教育可以视为家教的一部分,一个人学习礼仪应该从家庭熏染开始,长期的潜移默化、反复的训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塑造他们耐心、坚强、尊重别人的品性.孩童时期的礼仪教育可以让他们受用一生,在生活细节中实践文明,从处理家庭关系中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家庭礼仪教育是一种潜在投资.孩子经过长时间培养的良好品质有利于跨文化适应,以及正确处理在汉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礼仪是一种文化常新,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能够与时俱进.

三、家庭礼仪教育的现状:缺失

在现代媒介(电视、网络)大行其道的年代,出现了成人化的儿童和儿童化的成人,他们的共同性是缺乏规范的礼仪.由于错误的家庭礼仪教育观念,使其逐渐丧失了约束自我、规范自我的能力.亲朋好友之间姑且不能以礼相待、不能端正行为,那么处理跨文化背景的复杂关系时又岂能彬彬有礼?

在婚礼、宴会、丧礼、特殊场合、公共场合中的言谈举止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文化水平.在现实生活中,礼仪教育缺失造成了道德滑坡、暴力事件、公共纠纷、财产损失、名誉受损、丑闻等.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类似的现象频频出现,有些人只看到了文化差异和交际失误的原因,却忽视了长久以来潜藏在背后的根源: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这几乎是个全球性的教育疏忽.

四、家庭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

1.内部原因:家长的忽视,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妇女解放运动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观念对孩子的影响重大.中国当下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使得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品德教育、礼仪教育.有些家长认为礼仪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认为学校应该对孩子全权负责.其实,家长对礼仪教育问题的认识多有偏颇.


现代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很严重,而由独生子女培养教育的下一代岂不是更让人堪忧.计划生育和现代城市生活造就了新的家庭模式,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最早暴露的问题是:独生子女和家长关系恶劣,独生子心智不成熟.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和老龄化现象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对家庭生活更具破坏力的是妇女解放运动.由于妇女解放,传统意义上的育儿形式所具有的优点和意义也一定会发生严重的衰落.正是妇女,也只有妇女才是礼仪的监督人.虽然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不及美国那样彻底,但是妇女在经济上的独立,妇女纷纷走向工作岗位是导致家庭礼仪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2.外部原因:学校与家庭礼仪教育的断层,媒体的负面影响,社会的物化和异化

国内应试教育分数至上,高考的至关重要是教育体制的弊端,而科教兴国要求的学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礼仪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事情的复杂性,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断层是礼仪教育缺失的罪魁祸首.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生活中最有吸引力的东西,但是它们却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为娱乐③.电视等媒介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获得了控制教育人们的权力.现代媒体正是拥有了此种权力使得礼仪教育的地位一降再降,它们以负面影响侵蚀礼仪.的确,现代媒体不仅使得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也使得孩子越来越没有规范礼仪.更为可悲的是:孩子在电视机前所花地时间比和他们的父母亲在一起的时间长.这就意味着传统上以亲密、依赖和忠诚为特点的亲子关系因此而丧失,而它们恰恰都是家庭礼仪教育的内容.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的充裕改变了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很多人追求更快捷更舒适更快活的生活,而不是更优质更优雅.在当下的价值体系中,人们轻视、践踏中华传统文化.拜金主义、利益至上消解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敬和包容.娱乐至死的噱头不断地毁灭着礼仪庄重、沉稳的外在形式.外在环境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礼仪教育,而家庭礼仪教育反过来也改变了社会文化.

五、探讨解决方案

1.改变固有的家庭礼仪教育观念,重视父母及其他长辈的表率作用.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礼仪.有些人认为在家人面前就可以肆意而为,可以没大没小.有些人认为为人父母必须严加管教孩子,控制孩子的全部生活.有些父母则将全部责任推脱于学校等等.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引导孩子懂礼貌、能与他人顺利沟通和正常交流、拥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父母必须重视教子的方法:可以利用人生格言的训诫,人物实际故事的教导以树立孩子礼仪之观念.此外,还要认识到家教的重要性,榜样示范和潜移默化在教育为最上之法门.而家庭礼仪教育,尤以此为主要之手段④.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最终才能够习惯成自然,即养成良好的品德礼仪习惯.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始终要记得:引导而勿打压,不可曲爱,严宽相济,适时鼓励,持之以恒⑤.

2.认识到妇女在家庭礼仪教育中的重要性

司马光《家范》中告诫后人:“爱而不教,使沦于不孝,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母败之也.⑥”这虽然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却承认了母亲在家教中的重要性,母仪先于父训.母亲的性格、知识素养、言谈举止、礼仪规范等均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母亲更应该限制子女暴露在媒体前的时间,仔细认真监督子女接触的媒介内容,并持续为他们提供媒介内容的主题和价值方面的批评,从而完成家庭礼仪教育.

3.学校教育和家庭礼仪教育的联合.

学校教育只是知识性地教育学生懂礼仪,没有开设系统的、专门的课程.而由于礼仪本身的特点,知识灌输并不能培养出真正懂礼仪的人.在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学校也应该重视和加强德育,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国内往往以《论语》

和《孝经》⑧优先.为了落实礼仪教育,提高其交际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需要社会、学校、家长长期的通力合作.同时,学生也应该加强自我修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礼仪交际能力.

总之,重视家庭礼仪教育的家长不只是帮助孩子拥有懂礼仪的品行,而且是在培养某种精英人才.从短期来看,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一旦成人,会很受商界、专业领域和媒介的欢迎.从长期来看,他们实际上在延续人道传统、人文主义的存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是个相当复杂,但是它也是一项

投入和产出不很平衡的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外汉语老师可通过词汇的文化导入,文化专题、讲座的开设,以及开展相关的文化选修课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在论文中阐述了家庭礼仪教育对二语学习和跨文化适应的重要性,阐述了全球语境下家庭礼仪缺失的问题.虽然对于成年学生而言,家庭礼仪教育的作用在汉语学习中甚微,因为其文化价值观念已经定型,并不可能轻易被改变.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当下所面临的语言和文化困境有一部分源于家庭礼仪教育的不足.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以引起广大对外汉语老师的反思.毕竟,教育是面向未来,面向下一代的光荣事迹.(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