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全程质量控制方法

点赞:13268 浏览:5714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2 - 20 -02

【摘 要 】目的 探讨做好血常规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及工作经验,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提出做好血常规质量控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 血常规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结论 血常规检验全程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关 键 词 】血液,检验,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部分.由于血常规实验中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进行分析前、中、后的全程质量控制.现就做好血常规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探讨如下.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1 检验单的填写与申请检验申请单中应包含患者资料(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床号、诊断、病案号)等信息,以便检验人员参考,在出现异常值时进行分析或重测.

1.2 患者的准备采血前应尽量避免生理因素的影响,对于非急诊患者最好固定在某一时间采血检查.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药物主要有肝素、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所以,临床医生应考虑到药物、使用剂量、时间所造成对结果的影响,并加以提示,使检验者能对异常结果作出正确判断.

1.3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采血前要认真查对,避免张冠李戴.采用真空管静脉采血时要动作迅速,一针见血,采血针穿刺成功见回血后,再将穿刺针从采血管胶塞插入,穿刺针上的乳胶管可以防止滴血,采血时不能取下来,采血完毕后,先拔出采血针,等软管内血液完全流进采血管后再拔出穿刺针[1].对于溶血标本,应重新采集标本后测定.采血时要注意正在输液的患者,要尽量避开输液的影响来采集标本.采集多管标本时应按血凝、血常规、生化系列、免疫系列等顺序采血.采集末梢采血时,应选择正确的采血部位和适当的穿刺针,刺入足够的深度.标本采集后再进行认真核对,取血后应及时送至实验室.

血常规检验全程质量控制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参考文献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分析中质量控制

应建立本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每日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对仪器的主要参数进行评价,以保证每日设备正常使用.同时要做好仪器的校准工作.根据ICSH 的要求,血细胞分析的检测结果必须直接或间接溯源至参考方法,可采用与仪器配套的校准品或新鲜血标本来校准,由于校准品相对较昂贵,且有效期短,成本高,不易普及.比较可行的方法是采用新鲜血标本在已校准好的、性能良好的仪器上检测多次,以其平均值作为该标本的校准值,然后用该新鲜血标本来校准其他血细胞分析仪.如果同一实验室有多台仪器,也可用该方法进行仪器间的比对测试,以保证同一实验室发出的血常规单具有统一性.收到血标本后,应尽快测定.

3.分析后质量控制

查看当天室内质控是否在控.如所有项目均在控,则当天报告可以发出,若失控,应分析原因并重做室内质控和全部患者标本,由高年资医(技)师审核后方可发出报告.审核中若发现漏项未查,结果之间互有矛盾、特别异常结果等应及时发现,及时复查,把差错堵在实验室内.应建立患者结果登记卡,通过与以往结果对比可以发现异常结果,对发现偶然误差有特别意义.检测结果极端异常时应主动及时通知医生,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疑问的结果做到合理解释,如与临床结果不符合应及时进行复查.

总之,做好全程质量控制是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血常规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分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罗艳.真空采血标本质量因素影响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108-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