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消渴

点赞:4033 浏览:128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7-0334-02

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消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内科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当今的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笔者采用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9年9月本院内分泌门诊患者160例,随机平行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35~81岁,平均62.3岁;病程0.5~3年,平均1.5 年;空腹血糖7.2~12.5 mmol/L,平均9.6 mmol/L;餐后2 h血糖11.6~18.5 mmol/L,平均15.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9.2%,平均8.3%.对照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33~78岁,平均65岁;病程0.6~4年,平均2年;空腹血糖6.9~13.1 mmol/L,平均10.1 mmol/L;餐后2 h血糖11.3~17.9 mmol/L,平均14.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4~8.8%,平均8.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均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内科学》[1]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2]中辨证标准: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等.

2.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益气养阴化瘀之法立方并随证加减.组方:生黄芪30 g、党参30 g、麦冬12 g、山药15 g、五味子10 g、玄参12 g、生地12 g、桃仁9 g、红花9 g、赤芍12 g、丹参15 g、苍术6 g.邪实热盛、脉象洪数有力者,加石膏15 g、知母12 g、黄连3 g、西洋参15 g;心肾不交、头晕失眠多梦者,加朱茯神15 g、远志6 g、生龙骨30 g、百合15 g、酸枣仁15 g;肝肾不足者,加山萸15 g、枸杞15 g、潼蒺藜15 g、白蒺藜15 g;二阳结、热毒蕴盛者,加绿豆衣15 g、生薏仁30 g;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二亏者,加用金匮肾气丸,腹胀加厚朴9 g,便溏去生地而加茯苓15 g、泽泻15 g;心悸、胸痛者加瓜蒌15 g、薤白9 g、半夏3 g.1剂/d,水煎共取400 mL,混合后分早晚2次口服.对照组予以格列吡嗪控释片5 mg/次, 1次/d,餐前0.5 h口服;二甲双胍500 mg/次, 3次/d,进餐时口服;盐酸吡格列酮15 mg/次, 1次/d口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中消渴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实验检查多次正常;好转:主要症状及实验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实验检查无变化.

3.2 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4.讨论

古代医籍《内经》和《古今医志》中就有论消渴病,均以饮多、食多、溲多而论之,故以消渴、消瘅等定病名.消渴之主因为酷嗜炙、胃热灼脾,迫使脾阴输泄无度.胃为阳明燥金,脾为太阴湿他土;胃需脾阴之濡,脾需胃阳之煦.若恣食肥甘,或纵欲损泄肾阴,阴亏于下,火炎于上,水火不济,真阴亏耗,水源不充 ,相火独亢,虚火妄炎,热伤肺阴,津液亏竭,渴饮无度;胃火亢盛,逼迫脾阴,使胃失其润,则火益炽,阴益伤,胃热盛,则消谷善饥;热伤肾阴,精气亏虚,故尿频量多,且不论虚火、实火均可炼熬血液而致瘀血.临床所见消渴患者表现面色灰黯、肌肤甲错、麻木、胸闷痛、舌紫暗等均为瘀血指征,故自拟益气养阴化瘀法治之.方中生黄芪、党参、山药益气健脾,因饮食的消化吸收利用,其功主要在脾.《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因此,治疗消渴,健脾补气实为关键一环.玄参、生地、麦冬、五味子滋阴清热,同时酸甘化阴、生津补液;桃仁、红花、赤芍、丹参活血化瘀,其中赤芍又清热凉血,丹参凉血清心、补血安神;苍术辛苦温入脾胃之经,燥湿健脾,于甘寒、苦寒药味之中起反佐之用,古人曾云苍术有“敛脾精不禁,治小便漏浊不止”之功.如邪实热盛、脉象洪数有力,加石膏、知母、黄连、西洋参;心肾不交、头晕失眠多梦,加朱茯神、远志、生龙骨、生牡蛎、酸枣仁等;肝肾不足者加山萸、枸杞、潼白蒺藜;二阳结热蕴毒盛者加用绿豆衣清凉止渴、解毒益肠胃,并加薏米仁甘寒、健脾燥湿.《本草纲目》内载:“消渴饮水不止,以薏仁煮粥疗之.”两者合用并无燥阴之嫌,反能既除肠胃所蕴热毒,又健脾益胃.心悸痰瘀交阻、心阳被遏者加瓜蒌、半夏、薤白.病久多见三焦俱病,三消合一,必至晚期阴损及阳,阴阳二伤,常出现尿意频繁,故小溲清长、朝夕不断、口不欲饮食、气短声低、四肢厥冷、舌淡苔薄白脉迟者加用金匮肾气丸,以蒸动、生升津液;腹胀加厚朴,便溏者重用茯苓、泽泻和玄参.总之,治疗用药宜为活用,切忌偏一,阳性药中少加阴性药,阴性药中少加阳性药,阴阳协调,主治分明,收敛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