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之

点赞:26418 浏览:1200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我国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推进“医教结合”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的背景下,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求日趋急迫.鉴于我国专业化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缺乏的现状,将现有教师培养成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既可以有效满足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需求,又可以响应国家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号召.通过对“医教结合”项目学校教师培训的实践总结,明确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着重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评价体系、后勤保障等方面对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探讨,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提供可借鉴的模式,促进“医教结合”教育改革,造福广大残疾儿童.

关 键 词 :医教结合,双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5-0121-03

一、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目前国内对“双师型”教师尚未出现权威性的科学解释,各界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释较多,如有人解释为“双证书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外还需要获得其他技能证书;也有人解释为“双能力型”,即既要具备基本的教学素质,也具备相应的实践素质.本文从“医教结合”的理念出发,认为对于特殊教育领域的每一位教师而言,其身处领域的工作性质,本身就决定了他必须要做一名“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又应具备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能力.早在1995年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制定的《每个特殊教育者必须知道什么—— 有关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1](P73-75)中就对特殊教师设定了这样的职业定位.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视,对这种概念的认同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不论是张文京[2](P15-17)在师资培养中提出的通识师资内涵,王琦[3](P16-18)定义的“双师型”教师,顾定倩[4](P39-43)在借鉴美国任职资格后给出的双证书建议,还是王加强[5](P54-56)总结的广义与狭义的教师教育,各家学者都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双师型”教师存在的必要性.本文认为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的.

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我国 “医教结合”实验项目广泛推广的背景下提出的.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是指在“医教结合”理念指导下,既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又具备康复训练技能;既掌握教育学相关知识,又了解多种特殊儿童康复知识的全能型教师.目前我国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着重强调“医教相结、多重干预、潜能开发、缺陷补偿”[6](P3-13),为尽快满足学校及社会的需要,加快对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为解决特教师生供需紧张,实现专业化师资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模式探讨

1.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目标

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了解教育及医学康复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康复与医学康复是“医教结合”的两个基本内涵,了解教育及医学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对于从事特教工作的教师最基本的要求.(2)熟练掌握必要的康复实践技能;技能操作通常被认为是实践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康复中的技能操作是康复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对于几乎每天都会面对视力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等残疾儿童的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而言,对康复实践技能的熟练运用是胜任这份工作的必要职责.(3)具备快速判断特殊儿童障碍特点,独立承担个别化训练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评估、诊断,制定教育康复计划并完成实施,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建议是美国对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之一[4].在教育无国界的今天,对我国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目标也应该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培养具备国际化专业能力的教师而努力.(4)具备将个别化康复教学与集体教学相融合的能力;虽然个别化康复教学对于残疾儿童来说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我国特教学校师生比例高达1∶ 1257(2002)[7](P12-13)的现状下,如何有效地将个别化康复教学与集体教学相融合,造福更多的残疾儿童,改善他们的教育现状,已经成为现阶段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2. 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内容

基于培训实践成果的总结,参考国、内外师资培养文献[5][6][8](P53-58),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内容总结为以下两大类.一为医学康复技能.包括听觉功能康复技能、言语功能康复技能、运动功能康复技能等三大板块,其培训的理论基础偏重生理及病理学方面,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及解决特殊儿童的康复问题.二为教育康复技能.包括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学科学习能力、心理与行为能力等方面,其培训的理论基础偏重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的心理及认知发展.

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师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 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形式

由于教学任务重、教师数量紧张,医教结合“双师型”康复教师通常只能参加短期学习和培训.而面对繁多复杂的康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培训内容,康复教师通常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得到康复技能的大幅度提高,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要保质保量达到预期培训效果,满足受训教师的需要,行之有效的培训流程和培训技巧就尤为重要.

本次“医教结合”师资培训流程涵盖“理论学习、技能操作、案例分析、临床实践、经验交流、总结提炼”六个环节.通过六个环节,更有效地完成以下三个方面任务:一为基础理论知识的快速普及;二为实践技能的熟练掌握;三为理论与技能融合下的独立实践操作.在培训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相互衔接、环环相扣,重点突出了操作技能的应用与实践,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培训模式中实践教学的平台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总体介绍了培训形式的流程后,本文通过以下几点对此次培训的技巧作一些归纳.(1)培训人员分班级:根据受训教师的需求不同,分为基础、提高、综合三类班级.基础班要求教师了解听觉、语言、认知等不同模块的理论知识,从理论层面掌握教育康复与医学康复的基本理念;提高班要求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康复实践技能,通过案例观察、模拟实践等方式完成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结合;综合班主要通过临床实践、经验交流等环节,使受训教师具备独立诊断及个别化训练能力.通过交流,掌握新学知识与原有教学相融合的能力.(2)培训内容分模块:鉴于受训教师原有知识背景的不同,将培训内容分为听觉康复、言语矫治、语言康复、认知康复、心理康复、学科学习能力及运动康复七个板块的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由不同的专题组成,均包括基础理论、技能学习、实践操作三部分的融合.在教学中注重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灌输,克服以往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弊端,切实做到言之有理、操之有物、行之有效[6].(3)培训方法重实效.根据不同的培训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基础班主要以集中授课为主,技能方法演示辅助.通过课堂案例录像加深对理论和方法理解,以模拟操作的形式完成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化提炼.提高班按照集体授课+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培训,通过上午集体授课完成理论与方法的回顾,下午及晚上小组合作,进行模拟实践录像的拍摄及自评工作,次日上午专家点评、问题汇总,下午完善修改.通过“学习-实践-反馈”的方式,实现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这种方式以其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实时反馈等特点,使受训教师技能得到快速提升,从而增加了培训的时效性.综合班主要以小组实践的形式完成培训,每个实践小组包含数名学员及一名带教老师,通过暑期康复门诊的实战训练,完成独立诊断、独立训练的培训目标,实现了更直接、更立体的培训效果.实践证明,这些“全天候、高密度”的培训技巧,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帮助受训教师完成从理论学习到独立承担工作的过渡,到达预期的培训目标.这些技巧为最终培训效果的良好体现,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