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药文明之光为生命护航

点赞:23192 浏览:1060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人物介绍:

张纾难,男,生于196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肺病科(中医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分会常务理事、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委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委.同时兼任《中国中医急症》、《中国全科医学》、《环球中医药》、《世界中医药》等杂志编委.

1987年至今,张纾难在中日友好医院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他擅长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及咳嗽变异型哮喘,肺间质疾病(纤维化),慢性咳嗽,鼻炎,咽炎,支气管扩张,各种发热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等.曾多次主持、参与国家级、部局级科研课题项目.工作以来,张纾难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6部.曾数度前往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地讲学.

作为研究生导师,张纾难培养海内外硕士研究生多名,荣获2003年卫生部直属机关抗击“非典”优秀员称号.2005年获“全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6年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百名优秀科普专家”.

大医精诚有仁心,京城妙手纾医难

自去年入冬以来,一场接一场飘然而至的落雪,每每给京城的人们带来涌动心间的慰藉.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瑞雪兆丰年.人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一年将是吉祥如意的一年.

2013年1月9日开始,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之中,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预警.13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空气污染浓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

此后的2个月,京津冀地区时时笼罩在浓重的雾霾天气里.非但如此,从华北到黄淮、江南等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将近14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空,雾霾肆虐,8亿以上的人口受到影响.

如此严重的雾霾天气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各地呼吸道病人数量明显增加,报刊网络媒体上甚至还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北京咳”.

钟南山院士认为,灰霾不光是对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对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首当其冲受影响的还是呼吸系统.

为此,钟南山院士发表了惊世之论: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

客观地说,“雾霾深深深几许,如何拨云见晴空”是一个世纪难题,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治理才能见到成效.也就是说,弥漫在我们周围污浊的空气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伤害我们的身体,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雾霾病”.那么,作为“雾霾病”之冠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没有切实的之法呢?

有办法,有实效!中医给出了明确答案.

北京市樱花东街2号,坐落着驰名遐迩的中日友好医院.在这家医院的网站上,记者看到了一条让人印象深刻的留言信息:

我是一名北京患者,患气管炎多年.去年,我感到有些憋气,咳嗽声与以往不同,觉得病有些变化,就去一家医院西医呼吸科做了肺功能检查,最后诊断为哮喘.大夫给开喷的药,我听说喷的药都有激素就没敢用.但哮喘越来越重,我决定去看中医.我通过网上查到了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张纾难大夫,便挂了张大夫的号.张大夫说先开几副中药吃吃看.当我吃到第5副药时,感到症状减轻了,吃到第10副药时,感到疗效更明显(以前中药我也没少吃,但效果不好).这次我感到治的对症了,张大夫让我的病减轻了,我十分高兴.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张大夫医德好,我向张大夫咨询了很多问题,他不厌其烦地一一讲给我听,并告诉我要坚持治疗和今后日常生活应注意的问题,我十分感动.

一系列的资料表明,经张纾难治愈的呼吸道方面疑难杂症的患者很多,其中不少颇具典型性.比如,一位患者的儿子写到:

我老父亲多年来常常咳嗽,去年第一次在您这里就医,没想到二、三次之后他的咳嗽竟然基本上好了,半年以来,我们几乎再也没有听到他咳嗽.在我的记忆中,我老爹几乎没有这么轻松过.老人的心情和生活质量都明显好转,有时还会唱上两句.

另有一位患者则大发感慨:

我原来不信中医,认为中医看病主观因素太多.正所谓“十个中医九个吹,最后一个是胡擂”,能吹的病人就多,反之则少.前不久,我连续发热一个多月,看了多家医院,病情有增无减.实在没办法了,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挂了张主任的号,前后吃了七剂药,就不烧了.经过这件事,我彻底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今年,我还让女儿报考了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位有同样经历的患者这样评价张纾难医生:

人们历来用“大医精诚”赞扬卓有成效的名医,您不仅当之无愧,而且堪称妙手仁心.您是在以深厚的中华医药文明之光为生命护航.

说句实话,这样的评价令人半信半疑.我们继续熟视无睹地穿行在重重雾霾之中,却发现身边的咳嗽声总是此起彼伏.那些声音撞击着我的耳鼓,撕扯着我的灵魂.看来,很有必要对这位以中医方法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专家做一次专访.

3月初的一天午后,记者来到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在几近容膝之阔的狭小办公室里,眼前的张纾难给人的印象是清瘦、干练、谦和,而又不失主动、热心.递上名片的同时,他主动解释说:“我的名字在全国可能是唯一的,出自一句成语‘毁家纾难’,原意是战乱时期牺牲小家拯救国家危难.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临床20余年的经验告诉我,要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大夫,医德与医技二者不可或缺;好医德就是‘想患者所想’,好医技则是‘纾患者病难’.这正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

医者仁心,纾难救人.接下来,且看这位呼吸科主任医师如何坐而论道.

术业有专攻,名师高徒创济世良药

一般来说,呼吸性疾病跟季节有关,冬季本身就是呼吸性疾病的高发期.但是,今年的呼吸道疾病,无论是从门诊就医的患者还是住院的患者,确实比以往都明显增加.张纾难认为,这显然与雾霾天污染加重有极大的关系. 目前,无论是感冒后咳嗽还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上都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张纾难却透露:“目前针对变异性哮喘的治疗办法,我们的治疗应该是唯一有效果的.”

张纾难所指的唯一,是指苏黄止咳胶囊.该胶囊以“风咳”理论为依据,由紫苏叶、炙麻黄、地龙、蝉蜕、五味子等多味中药材组成,是一种纯中药制剂,不含糖皮质激素.该药采用独特的工艺提取,较之同样组方的汤剂疗效更好,具有疏风宣肺、止咳利咽的功效.三期临床试验表明,苏黄止咳胶囊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感冒后咳嗽效果明显,已实施500多例试验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足1%.该药研发成功后,被扬子江药业集团以重金购写.

苏黄止咳胶囊已成为当今医药市场上治疗慢性咳嗽的首选药物,被写入《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中,并获得20年适应证和组方配比专利.

“苏黄止咳胶囊的研发,集聚了我的恩师40余年的验方.”说到苏黄止咳胶囊,张纾难特别提到了他的硕士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首席专家晁恩祥教授.

晁恩祥,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支边到内蒙古中蒙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1984年由内蒙古调至中日友好医院,先后担任首任中医处处长、中医肺脾科兼中医大内科主任,现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内科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从医44年,先后负责过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及省部级研究任务,对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COPD、肺心病及并发症、肺纤维化等肺系疑难病和肺系感染性及传染性疾病;慢性胃炎、顽固性肠炎、溃疡病、老年性便秘等消化系统、肝胆系统、老年性疾病有较丰富的经验,并参与了2003年SARS的防治研究以及肺系病的新药研究,是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的学术牵头人之一,曾到全国15个省市讲学.

名师之下,必有高徒.1984年晁恩祥调入中日友好医院,张纾难就师从其学,助其师完成众多科研成果,包括苏黄止咳胶囊,这为张纾难成长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专家奠定了基础.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此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

张纾难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明显延长COPD缓解期的时间,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日常用药量和急性发作期入院治疗的费用.

中华医药文明之光为生命护航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呼吸科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张纾难曾撰文指出:中医的优势首先在于个体化,实际上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体现.另外,对于某些激素、免疫抑制剂不敏感的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往往能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大多数早期发现的患者(肺泡炎),及时使用激素可使病变逆转为正常,而某些急性型病例,适时的激素冲击疗法可以使病情得到缓解.目前,临床上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西医没有办法治再找中医试试,或是急性期用西药,缓解期用中药.中医、西医互有短长,对于本病的认识和治疗各有优势,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将中药和西药有机地结合使用,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症状具有积极的意义.

张纾难这样解释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的关系:病证结合,辨证优先.如多发性肺炎型患者,可以清肺化痰为主要治法;孤立性肺炎型患者,可在清肺化痰的基础上酌加软坚散结药;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型患者,则应以益气润肺为主等.辨证是侧重于疾病某阶段机体机能状态及其所处环境差异的整体认识;而辨病则基于对疾病病理变化的认识,两者同样是相辅相成的.在有显症可辨时,以辨证为先;如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则以辨病为宜.即有症辨证,无症辨病,辨病基础上也应结合辨证.如发现患者肺内存在促凝活性亢进的依据,则应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加减用药.

张纾难强调,中医疗效评定体系完全可以在研究中医症状学的同时,参考西医研究的成果,从而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由于本病具有病理难以逆转的特点,以传统的生理病理指标判断其疗效,缺乏足够的合理性与可信性.

雾霾不可怕,吐纳之间论辨证

在采访中,张纾难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有不少媒体记者前来咨询关于中医清肺方面的知识,包括食材、药材用法与功效,他们特别希望我给他们提供一个方子,或者是几个菜名、药名就能起保护作用.我绝对不说,不说不是因为没有,而是我觉得说完以后会严重误导公众.”

张纾难举例:一个有钱的老板抽烟抽得非常凶,但是他说不怕,他是做药品批发的,每天或者隔三差五地就能吃上燕窝,他认为燕窝是清肺的,吃了以后能咳出去一些东西.

张纾难说:“这肯定是不符合医理的.像上面说的这位老板的情况,你告诉他说有一类食材或者药材能起到清肺的作用,他有可能吃到这些东西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防护.”

张纾难强调,中药确实包括食品中有益肺、护肺的一类药,但是不要把它跟目前的雾霾天气直接挂钩,更不要说能够预防它或者减少损害,这个概念要搞清楚.就是说,不管有没有雾霾天气,用一些中医清肺、益肺的药物,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如果病人本身是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话,对于减轻呼吸道疾病原有症状一定是有益的,但是,已经吸入的雾霾,不是吃了药就能够出来的.

中医有一个理论叫“治未病之病”,其实讲的就是养生的道理.作为呼吸肺病方面的专家,张纾难还跟我们讲解了一些大道至简的养生医理:

中医不存在某一个处方是适合于所有人的,人们都愿意说你给我开出几味药,大家都去吃了,这就有问题,这违背了中医最基本的辨证.但是这里面也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找大夫看病开药,它有一个基本规律可循.我们大体上分气虚、肺热等症.比如说,你属于气虚这一类的,就容易出汗,容易反复感冒,这样的人用点西洋参,用点黄芪都是可以的,它是益气的;如果有一些人表现为大便干燥,这表现的是肺热的情况,那就要用一些清肺的,比如黄连、麦冬、芦根;如果他表现为经常有慢性咳嗽,就要用一些紫菀、款冬花.


张纾难还介绍了一些食材.他说,如果是偏于肺的人,可以吃些梨、莲藕,蜂蜜也可以喝一点儿;还有一些是阳虚偏寒的肺气虚,表现为怕冷.有一大部分病人,除了咳嗽哮喘,突出的表现为后背发凉,给他吃生姜或者僵蚕.一定要因人而异.

再比如,鲜竹沥有非常好的化痰作用.如果是咳嗽程度再重,可能要选用黛蛤散这一类的,包括还有海蛤壳,这一类是中医所谓的死痰、老痰.一般病变初期出现的这种咳嗽、咳痰,竹沥就很好.

一般人印象中,冬虫夏草的适应症是针对肺气的疾病比较好,而张纾难的观点是,在治肺和益肺这一类药物中,冬虫夏草不一定比人参、黄芪、茯苓作用强多少,至少没有像它的表现得差距那么大.冬虫夏草的偏性不大,相对平和,对于很虚弱的病人来说,它的这点儿药劲儿是不够的,起不到显著效果,所以将之作为首选或者唯一选择是没有必要的.像人参反倒可以,尤其是红参.

这些健康养生知识看似朴素无华,却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吐故纳新之间彰显中华医药为生命护航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