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刺激经济政策的无奈

点赞:22937 浏览:1057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如果我们要扭转目前的低迷局面,是没有其他可替代的财政政策的.就像医生在抢救一个病人时,能使用的手段都会使用,副作用是顾不上考虑的.

奥巴马在美国历史的一个关键时刻上台.他就任之后的工作焦点是为自己所提出的财政刺激计划在美国国会游说,以求获得国会的支持.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国会已经通过的7870亿美元的创纪录经济刺激计划,正式开始了拯救美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奥巴马时代.

根据国会参众两院达成的经济刺激计划最终文本,计划总额为7890亿美元,其中35%用于减税,65%用于政府投资.但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最新计算结果,计划总额应为7870亿美元.

这是一个典型的财政刺激经济的计划,减税的目的是为了刺激需求,如果对于家庭减税,目的在于刺激美国家庭消费需求,如果对于企业减税,目的在于刺激美国企业投资需求.就美国的经济结构特点而言,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是消费,而且美国的主要税收也来自家庭,因此可以猜测这个计划中的主要减税应该是针对家庭,目的自然是刺激消费.虽然现在也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正如笔者此前在本专栏所说的,在货币政策失效之后,减税一类的财政政策是惟一选择,因此也只能如此了.


该计划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政府投资,这几乎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财政刺激计划的必要内容.政府投资的增加自然会推动经济增长,往往出现分歧的地方是政府投资增加是否在推动经济增长的时候会有乘数效应,即财政支出一块钱推动经济增长的规模能够超过一块钱.在经济学教科书上往往认为这样的乘数效应是存在的,问题是有多大.但在现实中人们又多有保留,怀疑所谓乘数效应,对于美国和中国的刺激计划都是这样.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伴随财政刺激计划所产生的财政赤字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当前美国经济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所谓双赤字问题(twin deficit),即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并存.财政赤字的产生很容易理解,一个同时打两个战争的政府,入不敷出几乎是必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撕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曾任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他出版的题为《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一书,重新估计伊拉克战争对于美国的真正代价.他的结论是,布什的伊拉克大冒险保守估计将花去美国――仅仅是美国就达3万亿美元.其他国家,包括英国,加在一起可能将花费差不多相同的数目.另外,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美国的其他问题同样使得财政的压力极大.

美国著名的财政经济学家克里寇夫(Kotlikoff)2004年发表《世代风暴:人口老化即将引爆新经济危机》(The Coming Generational Storm)的文章,指出美国财政可能因为人口老化问题而走向破产,同时指出人口老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克里寇夫利用其自创的“代际核算方法”(generational accounting),说明美国经济的困境是源于政府要支付庞大的福利开支.他认为,美国的情形差不多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上演,诸如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等等.因此,克里寇夫在文章中认为,“我们正陷於一场无可避免的财政风暴!”但他当时没有预见到还有战争等更大的支出.

同为著名财政经济学家的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尔德斯坦(Fieldstein),曾任美国前总统里根政府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美国经济研究局主席.他在最近的文章中指出,世界各地的政府正在制订的大规模财政刺激一揽子计划,将带来和平期前所未有的预算赤字.美国今年的财政赤字有可能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各种各样新的政府开支将导致相当一部分的财政赤字增长.预算赤字会自动增加政府的债务,于是需要更高的税收来支付这些债务的利息.由此产生的高税率又扭曲了经济上的激励作用,从而造成未来的经济表现疲软.当然,这些政府的开支是需要或是必须的,但增加政府的支出往往意味着浪费,其产生的价值比不上消费者从同样的钱中所能获得的价值.

但说了这么多不利之处后,他仍然支持在美国实施财政刺激的方法,因为目前的经济衰退比以往的衰退更深刻,而且也很不一样.他认为,即使刺激经济政策能成功,这次经济衰退很可能会比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任何一次衰退持续更长的时间,其带来的损害也更大.如果我们要扭转目前的低迷局面,是没有其他可替代的财政政策的.这大概也是所有支持财政刺激政策经济学家共同的出发点,就像医生在抢救一个病人时,能使用的手段都会使用,副作用是顾不上考虑的.

美国刺激经济政策的无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体系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