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型反问句语用价值

点赞:5762 浏览:207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现代汉语中,反问句是一种常见又比较繁复的句式,其使用频率比较高,表达形式丰富,话语功能多样,是非常有特色的汉语功能句类之一. 本文拟以“怎么”型反问句为研究对象,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怎么”型反问句在语用中具有的诱导性特征.

“怎么”型反问句语用价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问句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 :“怎么”型反问句 语用价值 诱导性

一、引言

对于反问句的研究前人已做出不少贡献.而对于“怎么”的用法,许多学者有专文进行讨论,如“怎么”和“为什么”的用法的对比,指出“怎么”在语气上的不同特点;对“怎么”型问句询问原因和询问方式的两种格式较细致的分类;对“怎么”的情状意义与原因和方式的关系的论述;通过“怎么”型反问句看反问句教学的讨论等.但上述文章专著等都没有较系统地讨论“怎么”型反问句的语用特征.本文拟从反问句的语用特征入手,具体分析“怎么”型反问句的诱导性语用特征.

二、 反问句性质特征及定义

反问句并不是不要求对方回答,而是要求自己的看法保持一致,反问句是一种答语导向性十分明显的问句(邵敬敏,1996).殷树林结合他提出的反问句的三个基本特征:1反问句是无疑而问,2反问句不需要回答,3反问表示否定,将反问句定义为::反问句是形式和意义存在着极性对立的无疑而问的问句(殷树林,2006).

反问句疑问句的一种用法类型,是运用表达与命题意义内容的疑问手段对经由推理的出的某个言论或行为的目的的前提发问,使得该言论或行为的前提不能成立,从而达到否定该言论或行为的目的的疑问句(胡德明,2008).他认为反问是对对方言论的前提的提问,引导对方思考,诱导受话人得出否定性结论,从而否定自己的言论行为,也就是反问句具有诱导性等语用价值.

通过上述反问句的定义及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反问句是说话人通过无疑而问的方式间接表达真实意图的具有诱导性特征的言语行为.本文将就汉语反问句中较为常见的“怎么”型反问句进行分析,讨论该类反问句在使用中的诱导性的语用特征.

三、“怎么”型反问句

做状语的“怎么”在疑问句里主要表达两种意义:询问原因和询问方式,而反问句中,其目的不再是询问原因或方式了,随着“怎么”的所指虚化,其功能亦随着句义的变化出现一定的变化.和一般反问句的单纯否定不同,“怎么”型反问句主要表达的是一种对可能性或许可性的否定(肖治野,2006).他还将怎么反问句分为四大类.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根据能愿动词不同意义、VP的各种用法,本文将这四种分类细分为八大小类.

第一类:怎么十能愿动词+VP

1. 能愿动词表示情理或道理上的允许

2. 能愿动词表示可能

3. 能愿动词表示能力

第二类:怎么+VP

4.VP进行直接对否定

5. VP前可加能愿动词“能”,表示能够,可能

6. VP前不能加“能”,表示VP已经实现

第三类:怎么十副词+VP

第四类:怎么+这么/这样+VP

本文在以下具体示例中将对这八类“怎么”型反问句的语用价值进行具体分析.

四、“怎么”反问句诱导性分析

反问句与陈述句在表达上的根本差异就在于反问句具有诱导性,即反问句并不是直接陈述一件事或直接说出说话人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而是通过对对方的言论的前提的提问,诱导受话人对于提出的问题自己得出否定的结论,从而自己否定自己的言论行为.我们知道,一句话的出现必然是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我们将试图通过检测设语境的方法,对上述八类“怎么”型反问句的诱导性进行个例分析.


4.1第一类: 怎么十能愿动词+VP

例 1. “不管活在这世界上有多苦,但你总归还是那么爱这世界!你怎能不再来这个世界呢.”

这几句话是《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兰花时的内心活动.这句话中“能”表示情理或道理上的允许.面对丈夫的背叛,清贫的生活,她选择了,但她又想起自己虽苦但有意义的人生,两个可爱的孩子,自己对他们以及这个世界深深的爱恋.经过一番内心和身体的挣扎,在被救之后,还是对她的丈夫无比依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些希望最终诱导兰花否定了自己“不再来这个世界的想法.”这段描写,因为有这句反问句的存在丰富了兰花的内心活动,使得兰花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更能诱导读者产生共鸣.

例2. “你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可你偏偏往北走,怎么能到目的地呢”

这句话中“能”表示可能.说话人对听话人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你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可你偏偏往北走”并未直接得出结论:“你根本不会走得到”.而是通过对其方向错误的指出,诱导听话人自己得出“走不到”的结论,从而否定原来的做法,改变方向.比较若听话人不用反问句,而直接用直陈的方式表达“你根本不能到达目的地”.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达过于直白,生硬,不顾听话者感受,缺乏感情,效果不佳.

例3. “这里弯弯绕绕的,他又这么小,怎么能找得到那个地方”

该句中“能”表示能力.说话人对于听话人对“他”的能力的肯定进行了反问“怎么能找得到那个地方” 说话人首先指出路途的“弯弯绕绕”,而后提出“他又这么小”,一步步诱导听话人对“他”“找”的能力的否定,也就是让听话人自己否定自己原来的言语行为.

4.2 第二类:怎么+VP

例4.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这句话出现在三国中表现诸葛亮过人计谋的故事草船借箭中.诸葛亮许诺在三日之内赶制十万只箭,周瑜不信其能做到,所以说道“三天怎么造的成?”按照常理,三天赶制十万只箭确实不容易,所以周瑜用这句反问句诱导诸葛亮再思考,从而否定自己的言语行为.但我们知道,诸葛亮智谋非凡,最后利用草船借箭的计谋,取得曹军十万只箭.这个反问句给这个事件的发展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局令人期待.

例5. “现在的社会,没有钱怎么出门呢?”

这个句子中的 VP能够补出能愿动词“能”,表示能够,即由于事件A,不能实现VP或无法VP.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使得人们发出“没钱寸步难行”的感慨,说话人通过向听话人暗示,诱导说话人否定自己没钱出门的言语或行为,从而产生与说话人相同或相似的想法.与直陈句“没钱不能出门”相比,该反问句更加含蓄,委婉,礼貌.

例6.“全场这么多人等着,你怎么就给忘了?”

该句中VP前不能补出“能”,表示VP已经实现.这个反问句有轻微责备之意.说话人通过前半句“全场这么多人”的表达,诱导听话人为自己“忘了”这件事感到愧疚,产生自己不该“忘了”的想法.这样的表达顾及听话人的面子,比较委婉地表达了说话者的责难之意.

4.3第三类: 怎么十副词+VP

第三类反问句中副词的用法只有一种用法.

例7.“简方宁笑起来,说亏你还是学过医的人,怎么也这样谈艾滋而色变”

对艾滋病不了解的人,谈到艾滋就会变色.但是学过医的人基本都会明白艾滋病患者对陌生人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说话者知道听话者学过医,不该“谈艾滋色变”,所以通过对其身份的提醒,诱导听话者对自己原来“色变”的行为加以否定,更加正确地看待艾滋.这样的诱导表现在亲密的人之间,有种亲切的嗔怪之感.

4.4第四类: 怎么+这么/这样+VP

例8.“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等’”

这是孔乙己遭别人侮辱没钱写酒时为自己辩解时的一句话.孔乙己是一个不得志的读书人,饱受屈辱,遭人轻视,表现在言语方面也自然低人一等.本来他试图通过这样一句反问来诱导改变别人对他“无钱写酒”的看法,但这句话含蓄,无力,并不能使他达到心目中的效果.

结语

“怎么”型反问句通过无疑而问的方式间接表达真实意图的言语行为,并诱导受话人对于提出的问题自己得出否定的结论,从而自己否定自己的言论行为.通过对其诱导性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怎么”型如何通过话语达到交际中特定的目的,如使得话语更加委婉、含蓄,避免过于直白生硬等,从而更好地了解该类反问句在汉语表达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