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料失智老人,难在哪里

点赞:7772 浏览:314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并且呈进行性发展,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同时伴有明显的情感障碍、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照护者不但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承受许多患者的怪异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面对日趋庞大的老年痴呆人群,长期照护怎么写作仅仅依靠家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层面的重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失智老人养老护老的模式”.

2014年9月21日,在“世界老年痴呆日”到来之际,由上海市医院协会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承办的“失智老人养老护老模式研讨会”在众多专家学者的期待中顺利召开.在科学会堂的海洋厅,100余位来自上海市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及脑卒中分会主委、副主委,以及养老院院长、护理院院长等专家学者共济一堂,进行老年痴呆患者养护模式的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是临床上接触老年痴呆患者最多的人,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也见到过太多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料难题.对于失智老人的养护,医生从临床医疗的视角是怎么看的呢?

本期“专家会客厅”,我们邀请到上海神经内科领域的权威专家,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声音.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逐步改善,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早在1979年,上海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近30余年来,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一直位列中国之最.

人口老龄化导致的一些慢性疾病的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阿尔茨海默病(AD)起病隐匿,对个人和家庭均有显著的影响.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5%患有此病,每3~4位85岁以上老年人中就有一名罹患.预计2050年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是现在的3倍.

推广全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以及建立积极有效的医护措施是防治的关键所在.目前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社区医院、养老院、护理院的管理者及社会各方人士对失智老人养老护老问题的重视.不仅在于普及痴呆防治知识,重要的是促使基层社区卫生中心认识失智老人养护的重要性,提升积极防治痴呆的意识.

我们可以整合现有的资源更好地为失智老人怎么写作,如上海有20余家二医院已开设记忆力障碍门诊,但缺少推广宣教,如果能把社区门诊和记忆门诊联合起来,必将能极大地提升对失智老人医疗及护理的质量.

在工作中尚需要重视推动对老年痴呆早期诊断,规范治疗的认识.老年痴呆这个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和不治疗,规范和不规范相比,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和生活质量差别巨大.

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力争为痴呆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怎么写作,让老年人活得更有尊严.

老年痴呆患者患病后常表现为认知能力、自理能力下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行为精神症状,严重危害老人晚年的健康,对家庭、社会也造成巨大的负担.有研究显示,在停止照顾老人后,照顾者的抑郁情绪仍长期存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的相关问题日益引起关注,随之而来的老年痴呆患者的养老护老问题日益严峻.因此,根据上海实际情况,前瞻性地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探索建立老年期痴呆患者社会支持体系,让患病老人通过该体系既能获得更专业的照顾,又能减缓家庭的压力,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由于老年痴呆症专业知识普及缺乏、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滞后以及我国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下,我国绝大多数的痴呆患者的养老仍采用家庭养老.但是囿于当前医学科技的发展,痴呆病情在不断发展进行中,缓解的可能性很小,沉重的家庭压力和这类患者难以康复的困境对家庭养老模式构成了极为严峻的挑战.

另一种失智老人的养老依靠的是机构养老.但目前从社区到机构几乎没有专属的资源,一些长期照顾失智老人的机构也没有得到政策倾斜和特殊补贴,他们常常没有动力去关注这类患者,也不愿意接收失智老人.此外,护理人员的护理标准和护理程序参差不齐,待遇不高,社会认同感不足,社会地位较低,这些都是养老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

照料失智老人,难在哪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神经内科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据统计,目前我国痴呆患者已超过1 000万人,但人们对老年性痴呆并没有足够重视,尤其是对早期识别、治疗和护理老年性痴呆患者仍然有许多疑问和误解.当患者被确诊为老年性痴呆时,家属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个事实,往往认为患者只是“老糊涂”而已,更别提正确照料患者了.痴呆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行为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生活自理能力缺陷,护理老年痴呆患者是一项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并不仅仅是生活护理,还包括心理护理、行为异常的护理,甚至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早期识别老年痴呆症,确定老年痴呆症的病因或者潜在的危险因素,合理的药物干预,积极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医疗和社会机构的良好支持,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上海作为一个老龄化的城市,养老、护老的挑战是非常大的.但解决这个问题很难,主要的客观因素在于目前人口基数大,寿命延长,60~65岁人口的绝对值增加,比如肿瘤的治愈率增加,中风死亡率下降,使得带病生存的人越来越多.而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慢性病都可能导致痴呆.

我们仁济医院做记忆障碍门诊十多年了,我认为对于老年痴呆的治疗近阶段内可能也不会有革命性的突破,因为人总会老的,这个疾病本身就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是人生命的自然规律.这种情况下要重点考虑怎样让患者有尊严地生存.我们目前可能没有更好、更新的药,但并不能因为这样就让生活一塌糊涂.家里没有患者的人可能想象不到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是怎样的.疾病进展到晚期,有的患者白天睡觉,晚上大吵大闹,一家人都无法睡觉.还有的患者对亲人怀疑、谩骂,不配合治疗,哭闹等,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我们门诊就遇到过不少患者在家折腾、打闹,家属实在“搞不定”而带来看病的.这些家人的焦虑和悲哀是难以想象的.总体来说,各种医疗手段对老年痴呆的作用都有限,延缓病程也很难.因此养老护老更显得重要.最核心的意义在于让患者有尊严地生存和尽可能地减少家庭和照料者的负担. 有人抱怨说养老机构和床位不够.其实上海的养老机构和床位是不少的,在“十二五”期间上海的养老机构床位将达12.5万张.根据我们杨浦区对近18 000例65岁以上老人的自我健康状况评估的调查发现,约有4.6%(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到18.71%)的老人“不健康,不能自理”,既需要生活照顾又需要医疗护理,这些人需要进养老院或护理院.上海现在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245万,养老院的床位约12万张,按照比例来说床位是够的(245×4.6%等于11.27万人),现有的床位已经达到1人/床/年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养老机构分布和配套条件不均匀;二是很多不需要进养老院的老人也进来占着床位;三是郊区的养老院,有空床,但是没有人去.


针对这种情况,设想开展居家养老和护老实施“一张表”统一评估标准,经过评估,区分出是否居家,或社区,或机构养老和/或转入医院治疗.但可行性如何,有待试点和实践.

我认为《失智老人的人群管理及医疗怎么写作能力的困境》这个议题很好.这次参加会议的都是医院的领导,希望老年痴呆的现状和困境能引起各位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的几大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的社区管理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了,医院已经和社区对接,对疾病做规范化管理.阿尔茨海默病是否能成为第四种疾病,规范化地与社区医院对接呢?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合作、建立桥梁,由专科医生在门诊对老年人进行诊断、治疗、管理,同时跟全科医生互相沟通,共同管理患者.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

比如新华医院可以跟社区建立联合门诊,一个专科医生带几个社区医师,指导其如何发现痴呆,并跟踪、管理患者.这样以小带大来推广,失智老人的诊疗问题解决了,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就会减小.

专家简介

汪 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金其林 上海市医院协会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董 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管阳太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刘学源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振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焰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少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养老对一个国家来讲非常重要,涉及到经济基础、社会体制、医疗人员素质以及患者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给出一些方向性的思路,比如政府行政方面是否可能提出什么样的扶持政策;从临床医生角度如何提出一个能够普及、培训的长期方案.

具体到养老模式方面,我建议可以扶植一些相对标准型的医疗机构或场所,以这些场所为模板,探索出适合国情的操作方式,然后逐步扩大影响和推广开来.

专科医生还可以在社区搞一个点,带几个全科医生,指导他们如何发现痴呆,如何跟踪,建立小模块.以小带大来推广.失智老人的问题一旦得到妥善解决,对家庭和社会帮助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