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的藏医药传品

点赞:20294 浏览:933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藏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因此,藏医的形成和发展带有强烈的地域性.藏医学还受到藏传佛教的熏染,并吸收了汉族医学的内容,同时受到古印度吠陀医学的影响.

藏医的理论体系以“隆”、“赤巴”、“培根”三因学说为基础,用这一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藏医学在诊断方面特别重视尿诊,治疗方法包括内服、外用药物以及放血等.

原汁原味的藏医药传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藏医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藏医在印度、尼泊尔等国较为流行.自20世纪以来,藏医对西方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

亮点一:人体胚胎图演绎生物进化

2009年7月,我和同事马老师,带着为西藏藏医学院博物馆制作浸渍标本,并为我校博物馆收集藏医药文物的任务,踏上了开往西藏拉萨的列车.

对于我们长期生活在平原的人来说,其自身的生理机能已经适应低海拔的环境,初到拉萨这样高海拔地域,一般人往往不适应,头痛、恶心、呕吐、气短等症状就会接踵而来.

开始工作时,我们尽量使自己的动作缓和一些;藏医学院的老师们也尽量不让我们搬重的东西.随着洗刷、制作和装运浸渍药物标本工作的不断进行,一周后,我们逐渐适应当地的正常工作.

在收集文物的过程中,藏医学院李院长和院办公室张主任安排我对老藏医进行走访,但文物收集工作还是遇到了困难.虽然有的藏医家传丰富,传承有序,但人家就是不肯转让.因为在他们心中存有一个梦想,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开办一个私人博物馆.这也难怪,这些老藏医手里的文物一般都是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他们对祖先留下来的遗物十分珍惜,一件一件小心翼翼地拿给我们看.

其中有一副唐卡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老藏医说这副唐卡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让我为之惊叹的是,它居然保存得这么完好无损,可惜我馆只有一件复制品.

这是一副《四部医典挂图》中的人体胚胎图,它形象地描述了人体、妊娠反应、胎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鱼期、龟期、猪期”的顺序,与脊椎动物,鱼纲、爬行纲、哺乳纲动物,以及人类的进化顺序相一致.这说明古藏医对胚胎学的认识,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还要早1000多年.


老藏医还把家传的药勺、放血刀、藏医古籍等毫不保留地一一拿给我们看.看到他及全家人对祖上留下的宝贵文物这么珍惜,我们为之深深地感动.我感受到藏医药文化及其珍惜文物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雪域高原的个个角落.

亮点二:极具民族特色的火灸疗法

在藏医学院有一个老师对我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就是教务处副处长、实验标本中心主任嘎务老师.嘎务老师爱好摄影,著有《藏药晶镜本草》一书,在藏药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并在文物方面也有很高的鉴赏能力.在他的指点下,我来到了拉萨市著名的八廓街,对那里的古玩店――探访,不放过一件文物.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琅赛古玩城找到了期盼已久的藏医药文物.开店的老板是藏族人,不懂汉语,幸好有强卓老师陪同,为我进行了翻译.

强卓拿起一件带有明显黑色包浆的铁器介绍说:“这是一件火疗器械,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并边说边作演示.

火疗是传统中医火灸法的简称,又称火灸疗法.按摩师通过点、推、揉、旋、拉等技术动作并加以药敷火疗,使体内血液加速循环,增加机体代谢,达到治疗的作用.藏医灸法早在敦煌出土的“藏医灸疗法”残卷中就可看到,《四部医典》中也有记载,早在7世纪,藏医学中已广泛应用灸疗法治疗各种各样的疾病.

藏医做灸的材料主要是艾叶.具体施灸时,是将艾炷放在穴位上,用火灸器烤热,放在艾炷上面,到病人感觉灼热,甚至略有些疼痛,就应移去.火灸疗法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距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这件火疗铁器就是很多好的物证.

于是,我欣然将这铁器写了下来.在另一家店里,我又收集到了三把清代药勺,这些均是反映藏药剂型是以丸剂为主的例证.我将这几件医药文物拿回学院请嘎务老师鉴赏,并得到了他的肯定.

亮点三:高山大黄与绵毛雪莲

一周后,我们从拉萨出发到了林芝地区.林芝地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誉.由于海拨高低悬殊,所以盛产名贵植物藏药材.那里真正是莽莽林海,花的海洋,自然风貌保存完好,这为药材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藏药一般都生长在海拔3800米以上高寒、缺氧、紫外线光照时间长等特殊环境下,具有耐寒、超长、持久的生命力,含有丰富的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功效,从古至今一直被西藏人民视若神明,且被祖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所推崇.

我们这次真是幸运,在高山上经常有一个个惊喜等待着我们.只听这边达平老师到:“这儿有高山大黄!”我们抑制住狂喜的心情,马上赶了上去,对其进行拍照,再小心翼翼地将它采集下来.

高山大黄具有祛湿退黄、泻热消痞的功效,是治疗湿热黄疸、食积痞满、水肿、湿热痢疾最有疗效的药物.它的形状仿佛金的火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高举在手中非常壮观,可与奥运会的祥云火炬相媲美.

另一边老师们又发现了绵毛雪莲. 绵毛雪莲毛绒绒的白色花朵带着露珠,娇嫩欲滴,在绿叶的衬托下更显纯白圣洁.

雪莲的应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性凉,味苦,可清热解毒、祛风湿、通经络,治炭疽病、中风、胞衣不下、风湿性关节炎、高山反应等.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藏医学文献《月王药珍》和《四部医典》上,都将雪莲花作为珍稀名药记录下来.汉族人民多视其为治疗风湿关节炎之珍品.

绵毛雪莲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如果高山牧民在行路途中遇到雪莲时,就被认为有好的征兆,并将它以圣洁之物相待.

据传,雪莲花是瑶池王母到天池洗澡时由仙女们撒下来的,对面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峰则是一面漂亮的镜子.雪莲被视为神物.藏族人民认为,谁若饮过苞叶上的露珠水滴,谁就可以驱邪除病,延年益寿.

亮点四:绝无仅有的《四部医典》教学挂图

在米林县的南伊扎贡沟的山上,我们还走访了药王玉妥元丹贡布讲学的地方.

宇妥元丹贡布(708~833年),是西藏中部堆格那人.生于藏医世家,自幼聪颖,随父学医,成绩优异.后被藏王赤松德赞选中,命其随“九太医”(从全国各地和国外聘请的九位名医)学习,后成为赤松德赞侍医.他不仅大量阅读王室珍藏的各种医学文献,而且多次到内地五台山及印度、尼婆罗等国游学,对汉族中医学、古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均有研究,终以广博的学识和卓著的疗效名闻天下.他撰写了著名的《四部医典》,直今仍被奉为藏医学的经典.

这部《四部医典》在公元1688年,由藏王第司桑洁嘉措召集著名画家,根据《四部医典》的论述,绘制了一套六十幅的彩色《四部医典》系列教学挂图.后又逐步增补至79幅,于公元1704年完成.其内容包括了古代藏医学的所有内容,因此民族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人物、建筑、生活习俗、语言文字、绘制技术、表现形式等,都是藏民族的.这套医学挂图成为我国古代传统医学中绝无仅有的医学教具,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在藏医学院和藏医院非常显著的位置都有药王的雕像,可见人们对他的尊崇.所以我们来到他曾经讲学的地方,恍惚间有一种错觉,仿佛药王还在那里为弟子讲学授徒.遗址周围挂满了五色的经幡,表达了后人对药王的敬仰之情.

北侧的山上还有一个天然岩洞叫“甘露洞”,有泉水从石缝中滴出,寒冬自成冰柱,水滴石穿,造型奇特.传说中也是藏医药鼻祖玉妥元丹贡布大师行医授徒之地,现洞内还保存着藏医大师的壁画供世人瞻仰,当地群众视此洞为“神洞”,视洞内的泉水为“神水”,说是饮用可除百病,延年益寿.

为了这次采集标本,我们到过拉萨周边的夺底沟、达孜县、山南地区的朗卡孜县以及贡布江达县、林芝县、墨竹贡卡县,还有被称作“药材之洲”的米林县,登上了色季拉山、米拉山、卡若拉山等部分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山,在那里采集到了冬虫夏草、贝母、天麻、红景天、党参、三七、雪莲花、藏麻黄、灵芝、高山大黄等近百种名贵药材,最终初步完成了近150种浸渍标本的制作,300多品种药材图片资料的拍摄.

此次藏药材浸渍标本的制作,不仅是在高原地区属于创新性的尝试,而且还填补了藏医学院没有藏药材植物浸渍标本的空白,充实了藏医学院植物标本馆.祝愿藏医学院标本馆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断增加新的药用植物,成为品种齐全、科属类别多样的藏医药专业标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