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点赞:34284 浏览:1571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采用针刺配合电针针刺地仓透刺颊车,四白、阳白、翳风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84例,治愈60例(71.4%) ,总有效率(96.4%).此方法提示能疏经通络,改善局部血流循环并且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

[关 键 词 ]周围性面瘫, 针刺配合电针, 地仓透刺颊车, 四白, 阳白, 翳风穴

[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98-01

1.临床资料

面瘫属于现代医学中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s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管内走行的面神经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炎症所引起支配面部肌肉瘫痪,其致病诱因多与着凉、劳累、病毒感染及炎症等有关.一般情况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84例给予临床疗效分析.


2.治疗方法

穴法:主穴为地仓,颊车、阳白、四白、牵正、翳风,配穴为太阳、下关、合谷、水沟、鱼腰.操作方法:每次取4个主穴,根据病情选3~4个配穴.采用捻转进针法,待针感出现后接电麻仪输出导线,一般正极接主穴,负极接配穴,频率20~30 次/min,通电量以患部肌肉出现抽动或有酸、麻、胀感及患者耐受为度.每次治疗25~30min ,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 天,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疗效标准及评估

痊愈:面瘫症状消失,眼睑闭合良好,鼓腮,示齿运动恢复正常,患者主观感觉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眼睑闭合尚可, 鼓腮,示齿运动基本恢复,好转:临床症状改善,遗留部分面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无效:主观感觉、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

4.治疗结果

治疗84例中,痊愈60 例,占71.4%,显效13 例,占15.5%,好转8例,占10%,无效3例,占3.65%,总有效率为96.4%,疗效与病情统计详见表1.

表1疗效与病情统计

5.病例讨论

孙某,女,50 岁,工人 ,2010年2 月13日初诊.患者因天气突然降温外出感寒,2010 年2 月起,自觉右侧颜面部肌肉麻木僵硬,感觉减退,口角向左侧歪斜,右眼闭合不全, 同时伴发热,右侧外耳道内出现疱疹且耳根胀痛.来我院就诊诊为面瘫.患者就诊时面色潮红,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有力,病因乃卫外不固,风寒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面瘫.治宜祛风通络,疏调经筋.治则取地仓透颊车,四白、阳白、翳风为主穴,配以太阳、下关、合谷、水沟、鱼腰,得气后接电麻仪正极接主穴,负极接配穴,留针30分钟.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自述症状明显好转, 患侧面部感觉基本恢复正常,眼睑闭合良好,鼓腮,示齿运动正常,回访至今未见复发.

6讨论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吊线风”、“歪嘴风”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以青壮年常见.本病起病突然,发展急速, 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患侧面部表情呆滞、自主感觉麻木,不能蹙额、皱眉、露齿、鼓颊,口角偏向健侧,喝水漏水,进餐时常留滞于患侧齿颊之间,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者消失,眼睑闭合不完全,迎风流泪,患者初起常自觉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少数患者外耳道出现疱疹.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该病多因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或素体虚弱,风痰阻络,以致气血阻滞,筋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病位多在阳明经脉《 灵枢经筋篇》:“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曰:“风邪入于足阳明、手阳明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窝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诊其脉,浮而迟者可治”.故针灸治疗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足太阳经穴为辅,结合辨证分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西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多是因面神经管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或者病毒感染侵犯面神经而引起患侧支配面部表情的肌肉瘫痪造成.针刺配合电针综合治疗可以疏经通络,祛风散邪,从而加强面部血液供应,减轻水肿及炎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从而使使面部神经及肌肉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面神经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