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治未病

点赞:11836 浏览:550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概念,已有数千年的传统.《》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理论,它强调重视对疾病预防以及对患病后旧病复发的预防.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chai)后防复发”的三阶段,它是建立在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论”基础之上的,是经过数千年上亿万人临床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中医学理论.

“治未病”集中体现了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变的核心价值,治病不仅是简单的治疗,而且还包含有预防发病和治愈后防止再复发的思想,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与21世纪的预防医学理论体系相一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不同场合都提到,让国民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少生大病,才是医疗卫生怎么写作基本目标.不能简单停留在治已病,浪费庞大的治疗费用.强调国家对中医“治未病”的重视,2009年治未病纳入新医改,治未病医改政策将落实到试点的中医医院.2006年10月,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了“《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干预研究》”项目,今后国家将加大诊断、检查、保健预防的药物费用医保报销力度.现就治未病的理论进行如下探讨.

⑴治未病概述:中医学是以整体辨证观为核心的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它以极其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科学和哲学融合的医学体系.丰富的疾病预防及大量的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被世界广泛关注.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治未病”,这一理论的内容与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论基础之上的.

⑵“治未病”理论:传统医学讲的“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治病,是能够在病情还没有发展到某种状况时,他就已经能掌握病情,配合早期治疗,或刚要发生于萌芽之时就歼灭于无形,预防病情的发作.如果等疾病已经形成才去治疗,就像渴了才去打井,战争起来后才想到去打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吗?

历代中医名家对“治未病”屡有发挥.例如:唐代孙思邈“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朱震享《格致余论》“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淮南子》“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也”.“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对疾病提出的预防学术思想,一直被国际上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

⑶治未病与治已病的关系:强调“治未病”,不是忽视“治已病”,“治未病”与“治已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治未病”是“治已病”的更高境界,可以减轻“治已病”的压力,“治已病”对致病机理和诊疗手段的探索,可以有效指导“治未病”.

养生保健是实现“治未病”的根本手段,“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从马王堆的导引图到华佗的五禽戏,以及后世医家倡导的包括运动、饮食、心理诸方面的系列养生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养生文化.

⑷治未病的基本理念:天人相应观、形神合一观和动态平衡观:“天人相应”,即顺应四时、顺应昼夜、顺应日月变化的观点.违背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就会出现异常灾害,人类就会发生疾病;只有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达到健康长寿,即“得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形神合一观”即治未病还应遵循形与神的和合,形者神所依,神者形所根,调神与养形是统一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动态平衡观”即治未病的直接效应,应当是明确了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机体达到动态平衡,即阴阳平衡、气血平衡和脏腑功能的相对平衡,以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治未病”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国家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这种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与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息息相关.继承发扬《内经》“治未病”理论与“摄生”法则,创新出现代的“中医预防(医)学”与“中医保健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3种意义:①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②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③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

也治未病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医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最后谈谈瘥后防复:患病之后,当病情得以缓解和平稳,及时有效地饮食调养,起居配合,药物维持量的巩固,类如灸法、保健穴位的点按,中药膏方的个体化服用,中风后康复训练综合应用等,这些都是有效地瘥后防复发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