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卫生部长陈竺的传奇经历

点赞:5788 浏览:204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从一名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到血液病治疗研究领域的专家,再到中科院院士,2007年6月29日,拥有传奇经历的陈竺在他不凡的人生履历中又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第一个无党派人士,当选为卫生部部长.陈竺的前任高强,是2003年SARS时期由国务院副秘书长“空降”而来的,此前并无实际医务工作经验.而陈竺的上任,恢复了卫生部长从医学工作者中产生的惯例.

“如果说万钢是破冰,那么陈竺就是推进.”自4月底万钢以致公党副主席身份接掌科技部长以来,人们关于“第二个万钢”的猜测和期待就没有停止过.陈竺的上任,为“中国式”提供了最好的诠释.

为什么在我国的医改方案迟迟未出台的这一关键时刻,选择陈竺这样一位“平民”级的“专家”人物执掌卫生部?他的上任在为“中国式”作出最好诠释之余,是否也在预示着医改坚冰将破?正如有关人士评价所说,如何操刀医改,将是陈竺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完美履历“海归”赢得高层赏识

陈竺为高层所熟知非一日之事.从1996年8月开始,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在中南海共举办了22次科技知识讲座,陈竺正是主讲人之一.今年2月14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共议国是.座谈会上,无党派代表人士陈竺曾发言.

同样,卫生部对出身医学家庭的陈竺也并不陌生.2002年10月25日,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考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时,陈竺陪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院长李宏为说,陈竺和黄洁夫都是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

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主任金安平称,对于卫生部这样的技术型部门,专业履历完美、拥有十多个世界级头衔的陈竺当然是合适人选.国务院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陈竺为卫生部部长的理由中评价陈竺说,“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有开拓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作风正派、顾全大局”、“善于合作共事”等

从履历来看,陈竺和万钢多有相似之处:知青的经历,海外留学背景,在各自专业领域的权威地位.他们两人都有长期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也表示,“国际化的视野是陈竺和万钢很大的优势”,高层已经意识到中国政府需要更多可以与国际社会对话的官员亮相政坛,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国际声誉的陈竺与万钢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并且也符合关于在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中配备非党人士的精神.

传奇经历从赤脚医生到血液病专家

自1970年4月起,16岁的陈竺在江西省当了5年多知青.其间,他凭着自学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并因为表现突出而被推荐到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念书.

“其实,我是当年千百万上山下乡知青中的普通一个.”回顾那段经历,陈竺曾说,知青生活加深了他对农民的感情.同时,也使他切身体会到,“修地球光靠热情是修不好的,国家要富强,必须靠知识和文化.”因此,身处农村艰苦条件下的陈竺白天忙完农活,晚上就在油灯下自学.

陈竺爱学习是出了名的,“每天凌晨他看完书才开始打蚊帐里的蚊子,一打一滩血,都已经吃饱了.”陈竺的同学沈立说.

1978年,中专生陈竺在6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专业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成为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教授的研究生弟子.

1989年,在和妻子陈赛娟双双获得法国第七大学博士学位后,陈竺选择回国工作.在谢绝法国挚友的挽留时,陈竺如此回答:“之所以回国,不是由于我爱法国不够,而是我更爱中国.”他坚持“要让科研成果长在自己的国土上”.医院的老护士还记得,陈竺从法国带回不少资金和仪器,那些仪器医院五楼的办公室放不下,就临时摆放在拥挤的走廊里.他总是抱着试管小心翼翼地从人群里挤过去.

作为知名科学家,陈竺在血液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都取得过突破性成果,在白血病和基因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上世纪80年代,陈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维甲酸治疗早幼粒白血病的原理,在国际上填补了白血病研究的空白点.之后,陈竺又在世界上首次阐明(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分子机理,给白血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陈竺认为,中国今后应对医学和健康领域的研究增加投入,少做一些“形象工程”.他说:“我们要明白,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是重要的战略投资.”

认真严谨直击应试教育软肋

陈竺自己认为他取得成绩主要是靠勤奋.他说一本上千页的外文著作,他从头读到尾,有时会连着读几遍.

谈到科学研究,陈竺特别提到了好奇心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他说,没有好奇心,你就会丧失发现问题的敏感,也不可能有钻研的热情和执著.做学问,讲究学、问和做.我们许多人学的能力不错,但问的水平就要差一些,做的能力更差.他认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想象他在科学技术上真正能产生重大的突破,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连好奇心都没有了.

老友称陈竺对医卫系统见解独到,其妻评价陈竺“这人比较认真”.他自己动手擦桌子、收拾试管、扫地、倒垃圾.有人问陈竺:你作为一个科学家,这些杂事还要管吗?陈竺说:“我不认为院士就不该做这些事.在法国学习时,一位老师对我讲,每天早上用5分钟把自己的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你可以在这5分钟里考虑今天应做些什么事.”

陈竺对学生学术上提携,作风上则严格要求.陈竺常常要求学生们要将实验室收拾干净,他对学生们说,一个乱七八糟的实验室绝对出不了一流的成果.他要求每一个青年人都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低调”专家“高调”联名上书国务院

此前媒体对陈竺的报道中,提及较多的就是“低调”,他难得的一次后来被视为“高调之举”的事,就是SARS结束后,陈竺深感中国科技体制和卫生体制的落后,而表现出了少有的愤怒.

对此,陈竺的妻子陈赛娟告诉记者,陈竺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中国能建立一个像美国那样的国立健康研究院.为此,SARS结束后,他曾经与21位院士一起联名给国务院写了一份报告,倡导此事.

国际最大的科学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驻中国办事机构的前工作人员,还记得去年年中,爱思唯尔的全球总裁来到北京,到中科院陈竺的办公室拜访陈竺的情景.这位女士回忆,当时她打算去给陈竺做翻译,但没想到,陈竺的英语非常流利,逻辑非常严密.陈竺给她留下的另外一个深刻的印象,完全是一派学者风范,与人谈话直入主题,说话的语气很儒雅,完全没有官腔.

陈竺家庭一家两院士夫妻是同门

陈竺出身医学世家,父亲陈家伦是国内内分泌界的顶尖专家,曾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母亲许曼音亦是医学教授,加上妻子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氏一家四个教授、两个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陈竺和陈赛娟还是同门师兄妹.


1972年,上海第五丝织厂的纺织女工陈赛娟被推荐进入大学.1978年,全国恢复招考研究生,陈赛娟以专业分第二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师从著名血液病专家王振义教授.当年,王教授只招两个研究生,她考了第二名,第一名便是陈竺.这段同窗之谊最后成就了一段美满婚姻.

1986年,陈赛娟到法国攻读博士.她的法国导师说:“我不能直接称她是居里夫人,但她是一个非常有韧性的女性.”

履新第一题定调医改

就普通老百姓而言,对于陈竺出任卫生部长的期待具体而“自私”――能够加快医疗制度的根本性改革,彻底扭转时下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病得起看不起的局面和趋势;清理、革新卫生行政部门种种弊端,实施“医药分家”,使医院彻底摆脱以药养医的局面;卫生部在其主持下能够以壮士断腕之勇气,逐步摒弃部门利益,一切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根本点;大力整顿和清理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等

新任卫生部长陈竺的传奇经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应试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卫生部被视为中国政府的一个关键部门,目前它正在着手进行的医疗改革工作关乎13亿民众的切身利益.新任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13亿人的健康,不可能光靠看病吃药解决,加强预防和保护环境是根本.如何操刀医改,便是陈竺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我面对的主要挑战,是怎样从科学家成为一个部长.”而目前迟迟未出台的医改方案,就将成为陈竺从科学家到部长角色转变所面临的第一大挑战.而在此之前,陈竺已在不同场合就中国卫生体制改革表达过自己的观点.

关于卫生体制改革,陈竺曾经提出要进行五个系统工程的改革:即个体的医疗系统、群体的公共卫生系统、卫生筹资系统、与健康相关产品的执法监督系统和医学技术进步的生命科研系统.陈竺认为,这五个系统相互配合支持,缺一不可.而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好卫生工作,直接做好公共卫生执法监督,部分参与医疗、筹资和科研活动.

此外,陈竺还多次呼吁,在进行卫生体制改革时,不能忽视对民族生物医疗产业发展的支持.2007年6月16日,在石家庄举办的中国第一届生物产业大会上,陈竺表示:“未来20年,我国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必将大幅度增加.但这不应该只增强跨国公司的收入,而应该更多地对我们自己的产业形成强大的拉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摘自《华西都市报》2007年7月2日)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