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节2016年第4期

点赞:17352 浏览:807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有位医生朋友对我说了一个故事.

他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做了一个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小时后,他去探望老人术后情况,老人已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看到他进来,从病床上挣扎着想坐起来.老人的女儿连忙按住老人:“爸,你现在不能动.”

老人喃喃地说:“给我做手术的医生来了,我得鞠个躬啊,感谢他呀!”

病友们都觉好笑,劝他躺着不要动.只见老人伸出两只瘦骨嶙峋的手,合在一起,努力抱了个拳,说:“谢谢医生了.”

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当场就愣在那里,他真的被感动了.他从医整整二十年,不知为多少病人动过手术,但那个老人的这个抱拳,差点让他掉泪.

不想讨论医患关系,也许来讨论这位老人身上所传承下来的传统礼节要有意思得多.

鞠躬、作揖、抱拳等这些都是旧时的礼节,时至今日,泱泱大国,何处能觅这样的礼仪?惟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身上还“硕果仅存”.


我的老舅,如果请他吃饭,他一定会表示感谢.入座之后,又会说麻烦你们了.用罢餐,他离席告别时,又会再一次说麻烦你们了.母亲对我说,老舅的这个礼数源自我外祖父、外祖母,他们当年也是这样的.

古人见面时的寒暄客套、拱手作揖的礼节,早成为过去了,并被认为是“落伍”、“封建”的东西,礼节最后被简化为握手,现在甚至连握手也在式微,如蜻蜓点水,一飘而过,纯属客套.

礼仪是需要载体的,说得直白点,礼仪必须要有外在的“形”,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情、语言来传递对别人的友好,这要比空洞的说教管用得多.

现在一说起中国是礼仪之邦,有人就会困惑.是的,经过社会变革、政治运动之后,传统文化、民俗礼仪几乎消失殆尽,而且很少有人去怀念我们的传统礼节,也没有人认为传统礼节对于文明教化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已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凡是“客套”都是虚伪的,甚至在电视电影中看到旧时的礼节做派,就会觉得迂腐不堪.

日本的老百姓比较讲究礼节,这些礼节其实源自于中国.如有客人来访,主人会一边前行一边微微鞠躬行礼,并让出主道,自己走在一侧,以示礼让.在见面鞠躬时,还必须脱下帽子,配以热情的言语,以示自己的谦逊.但是,我们对于这些具有“中国味”的礼节,是抱着“看稀奇”甚至取笑的眼光去看待的.殊不知这种全民性的礼节,在培育文明素养方面所起到的巨大的作用.

礼节2016年第4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怎么写作业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没有礼仪,就没有文明.没有礼仪,就没有和谐.时至今日,我们的礼仪竟然需要“培训”才能得到,如何微鞠躬,如何微笑时露出八颗齿等

我们已太不重视“礼仪”这件事了,即便是“礼仪培训”,也非文化自觉,而大都是航空、酒店等怎么写作业的一种被动需求.有时经常会想不通这样一件事:许多人到了庙里,看到了泥塑像,马上知道下跪行礼.其实人人都是佛陀,见到大活人,不需要你去下跪,为何不行个周到的礼数,却对着一尊泥胎如此讲究呢?

【原载2013年2月19日《解放日报·朝花》】

题图 / 礼节 / 韦荣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