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民族英雄后代今何在

点赞:18179 浏览:815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邓世昌后人:倾尽全力传承历史

林则徐后人:为明祖志从不吸烟

郑成功后人:多次挽救濒危鱼类

戚继光后人:奔赴火线救死扶伤

邓世昌后人:为邓氏历史传承添砖添瓦

民族英雄邓世昌出生在广州河南龙尾乡(现海珠区二龙街),为了纪念他,天河公园内有邓世昌衣冠冢和邓世昌全身塑像.今天,我国海军中就有一艘舰以“世昌”名字命名,以寄托人们對邓世昌的怀念.邓世昌生前曾说过:“做人要正直、爱国、为民.”他牺牲后,家人谨记他的遗训,世代清白做人.

除了邓世昌以外,邓家的后人多受先祖影响参加革命.邓世昌大儿子承袭父职继续供职于广东水师.小儿子邓浩乾曾供职于民国海军部.后一辈中,更是和先祖一样与日寇抗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广州的7位邓氏后人中有6位投笔从戎,其中竟有五位毕业于黄埔军校.

据至今健在的邓世昌后人中辈分最高的邓权民(其祖父邓佑昌与邓世昌是堂兄弟)介绍,他也毕业于黄埔军校,并在毕业后和他的四个兄妹投入抗战.邓权民说:“抗战期间,最开心的时刻是在广东博罗县接受当地一支日军联队的投降.据了解,邓世昌直系后人分布在河北、江苏等地,1918年在广州出生的邓权民祖父邓佑昌与邓世昌是堂兄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邓世昌直系后人举家搬迁到北方.邓权民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一些故事,在日寇侵华、广州沦陷之时,不少祠堂都被日寇用来驻兵,唯独河南邓氏宗祠没有一个日寇进入捣乱,却有一些日寇军官偷偷进来拜祭邓公.“当时我的兄弟邓焱民在广州搞抗日谍报工作,他向日寇军官打听情况时,听过一个日寇军官说:‘邓世昌是中国顶呱呱的民族英雄,他是中国人抗击外族的一面旗帜,我们敬他又畏他,所以不敢进驻祠堂.”’

为何邓世昌冢会在距离海珠区出生地有一段距离的天河公园呢?邓权民一语道破此中原由,“天河公园是邓氏先祖的安葬地,家人便将邓世昌的遗物安葬在邓氏先祖的旁边.”1895年,邓世昌家人用清廷给予的抚恤银,重建了邓氏宗祠.邓权民说:“作为英雄的后代,应继承先祖遗志,为建设祖国再立新功.”出于这种愿望,1998年,中山医科大学接受了邓权民捐赠遗体的申请.邓权民给儿子取名邓浩然,他希望儿子一身浩然正气.如今,他已经94岁,年纪实在太大,腿脚也不如从前灵活.他希望儿子能和他一样,为邓氏历史传承添砖添瓦.儿子也不负所望,虽然嘴上说對这些历史兴趣不大,可是却将所有的报道珍而重之,关于先祖的一切,他也希望能再传承给儿子.

林则徐后人:宣传戒毒已成生活的一部分

道光年间,极力主张對英开战的林则徐在朝廷上被主和派谗言发配后,政治抱负始终未酬,他的直系儿孙便立志归隐,林则徐的长子林汝舟一生只是翰林,修史不言政,而林则徐的长孙更是在写诗作画中意表不做官不参政.

其后,林氏直系子孙(汝舟一系)便一直恪守祖训,读书但少有从政,加上子孙始终单传,这一支林家后裔几乎完全隐没了.而相比较,林则徐的支系子孙则枝繁叶茂,并继续在中国政界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第四代中的一位支系孙,曾为民国政府最高法院副院长,而另一位第五代孙凌青(原名林墨卿),是首位中国驻联合国大使.


据了解,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是福建人,现在福建还有其庞大的家族,其后代子孙多达数百人,不少林氏子孙卓有成就.据林则徐直系第六代长房长孙林鸿汉介绍,“林家子孙不管在哪个岗位,都会被要求尽到最大责任,发挥最大能力”.

林鸿汉这样说,因为祖先是林则徐,他们自小就接受了严格甚至于近乎苛刻的教育,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便是他们的座右铭.林鸿汉说,自从他懂事开始,他就知道自己的先祖是林则徐这样一个民族英雄,父亲和长辈也常向他讲述当年林则徐禁烟禁毒、虎门销烟的英雄事迹,他也在了解先租林则徐的过程中,了解到毒品的巨大危害.此后,林鸿汉担任了南京金陵石化职工大学教师、校长,几乎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戒毒.把毒品危害、禁毒知识教给自己的学生,从林则徐不畏艰难险阻与污吏斗争,与贩卖的英国贩子斗争,直至虎门销烟的英雄事迹,40年他教育了近万名青少年学生.“可以说,宣传戒毒已成我们家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四大民族英雄后代今何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教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另外,因为祖先曾经在虎门销烟,林则徐的直系子孙们几乎无人吸烟.林鸿汉表示,在南京的众多林则徐子孙中,除了一个当厂长的弟弟因为应酬需要偶尔吸烟外,所有的林家后代都是坚决的戒烟者.“这也算为祖先明志吧!”

郑成功后人:让香鱼在台湾“复活”了

史学界一直认为郑成功没有后人留在世上,但是根据史学家近十几年的不断追踪,证明郑成功确实有后代分布在台湾、福建等地.

原来,郑成功共育有多子,施琅攻占台湾后,杀害的是郑成功其中一子的全家人.早在施琅攻占台湾之前,郑成功的三子已经逃到福建,后来辗转逃到怀集,隐姓埋名隐居在现在的大浪村.而郑成功的六子郑宽携次子郏星往北逃亡,幸运躲过施琅的追杀,开始隐姓埋名过日子,“不可泄漏自家身份”,成了郑宽一家的祖训.

如今,郑成功在台湾第九代的子孙中只剩下93岁高龄的郑守让.他出生台湾,精通国、台语;而前往日本留学,也让他的日语很出色.郑守让说:“我们的祖先为了避祸,才要求后代子孙不能公开自己是郑成功后代的身份.毕竟当时清廷要把郑家灭门,甚至有家族成员都已经逃到菲律宾了,却还是无法幸免.现在都已经过了几百年,也无肺胃了啦.”郑守让是位鱼类学家,也是台湾复育樱花钩吻鲑的主要功臣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成功复育、放生了2000条樱花钩吻鲑,还曾在当时造成轰动.除了成功复育樱花钩吻鲑之外,郑守让也被称为“台湾香鱼之父”,因为他让香鱼在台湾“复活”了.

据了解,郑成功的后人目前已传到第十三代,但每个人都很低调,不愿受访.

戚继光后人:曾奔赴火线救死扶伤

2011年出版的《武汉城市圈特藏档案图集》首次公布了“明朝戚继光先生十二世嫡裔”戚志云的革命事略. 戚志云,原名梦龄,号汉仙,系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第十二世嫡裔.戚志云十岁时取得三等秀才,得以入清廷充任漕标马队前营书记员.1891年20岁时,因一桩缉捕案立功升九品官.1894年充任两江(清朝时江苏、安徽合为江南,加江西构为两江)开济轮船上的文案,由于多次救护民船及生命,升任知县加五品衔,历任江北防汛保甲查账及采访节孝局委员、农工试验场会办、上海制造局和徐州官膏局文案等职.1908年随张道福外编到湖北,充任三江两浙旅、湖北师范学堂文案兼医官.1909年又充任汉口商业学堂医官.这时的戚志云涉世已深,经事已多,“每与学员等在一起的时候,悲先世之惨难,愤时局之艰危,革命思想日益勃发”.1910年,他被推举为汉口江苏同乡会董事,不久又被推举为卫生公益会干事长.因他在上海新医学讲习社学习毕业,成绩最优,被举荐为评议员、交通员,并深入各团体联会,组织发起上海中西医学会湖北分会,立誓要强壮民族之身.1911年5月,清政府不顾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對,将粤汉、川汉铁路由民办收为官控,极大地侵犯着民众的生计,国民人心惶惶.戚志云便与关少尧等在铁路协会流着眼泪演说,痛陈“大局一日不如一日,皇权专制太毒,不成立国民军不足以救中国之存亡”.他的演说得到众听者热烈鼓掌.这种情形被清政府督察掌握,要缉拿他.

当清政府督察要拿办戚志云的时候,武昌起义的准备工作正秘密进行,清政府的新军已被革命军的“抬营主义”瓦解,众多士兵握指向清政府督察,戚志云得到保护脱身.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声打响,戚志云即刻通电联合各省同志会,提醒及早响应,迅速断黄河桥,把守、控制武胜关,占据三江口田家镇门户.戚志云又捐资集合长盛、棉花等街街邻成立公善商团保安一会,大家推他为正会长,领取械、徽章,率领会员不分昼夜穿梭巡查奸宄,维护地方治安.其间,施计劫获清军械、军装三十三件送起义军政分府.过了几天,汉口开战,起义军英勇杀敌,凡有受伤军士,都送到卫生会,因戚志云学过医,他就在卫生会救治伤员.不久,汉口赤字会成立,他成为卫生医员,奔赴火线为士兵包扎伤口,抢救伤员.在战地上,遇道路纯熟会民军第二协步军一队需乘夜往跑马场外向刘家庙附近迎敌,但不知哪条道最近,戚志云便担当向导,率会员前进,开仗后,俘敌军一名.

激战期间,得知敌军由蔡甸绕道攻击起义军时,戚志云献策,请汉阳铁厂将械及盐仓所屯淮盐速运武昌,又呈文提出淮盐管理办法给毕登瀛总监察暨军务部孙武部长代呈黎都督.后经批示,理财部核办,经陶德琨部长批准采择施行.后经孙武部长发给戚志云护照,派到汉口,一面做战地救护,一面秘密侦察敌情.其间,不避林弹雨,风雪渡江,陆续向军务部、政务部、外交部长官孙武、蔡绍忠、蔡济民、胡瑛、毕悟明及都督府军事参谋长杜锡钧报告敌情八十余次,其中极其紧要的十数次.在深入敌境中,几遭不测,险些丧命.

1912年5月6日,武昌萍煤转运局经理毕登瀛向黎元洪副总统呈文,为萍煤局参加辛亥革命的志士“论功行赏”,其中一位就是戚志云.由于戚志云不是陆军出身,副总统批示:给戚志云加官,不合规定,但“发铜纪念章一面,其功绩送革命实录馆立传仰候”.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戚志云被安排到武昌萍煤转运局做管理员,时年41岁.

彭立昭据《快乐老人报》、《长江日报》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