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虚血瘀述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点赞:34147 浏览:1576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传统的中医气虚血瘀理论认为血瘀是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症候要素之一,应该引起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时期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阐述了中医气虚血瘀理论的基本内容,介绍了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阐明了中医气虚血瘀理论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预防的基本理念.

【关 键 词 】中医气虚血瘀;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R6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38-01前言


伴随着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等各个方面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率和残疾率也在不断上升.冠心病病程中所出现的微循环障碍等皆属“血瘀”的表现[1],很多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冠心病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在于血液循环的障碍,特别是由于微循环的障碍引起的.因此,对于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活血化瘀成为治疗的关键.

中药主要通过影响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冠脉的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变,影响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等不同途径[2]对心脑血管的功能进行调节.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气和血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气能摄血通知血能载气.但是,血和气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气是主导,主导着血旺或者血虚.现代医学的研究证明,心脏病患者在发生左心功能减退时伴随着气虚脉证.在此时如果选择应用益气药的治疗方法,则会帮助改善心功能.经过临床的检查发现射血前期明显缩短.患者在服用益气药之后心肌收缩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液循环速度也明显的有所加速,因此益气药对于心肌功能的改善是极其重要的.同时,通过气滞血疲和气虚血痕的各项生理指标也发生了显著地改善.气滞血癖的心脏搏出量、心输出量、心搏指数和心脏指数均正常,而气虚血疲的则明显低于正常,两者的症状本质均为高粘血症、低血容量和微循环血流缓慢.

中医气虚血瘀述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冠心病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中医气虚血瘀与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传统中医理论的气虚指的是脏腑功能的虚衰,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心脏功能的虚衰.中老年人各脏腑功能出现不同的虚衰,而心脏的虚衰则更为明显.当心脏出现气虚时必然会引起血癖形成,这是因为心脏在气虚时不能够推动血液流动.中老年人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疲血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血痪不仅仅导致了中国老年人群的生理性改变,更严格的说应该是一种病理性的不正常改变.

中医理论中的气虚血疲是与现代医学的相关理论相辅相成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的血癖实质已经随着医学理论与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得到进一步证实.同时,血痕是一个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病理过程.第一,表现在微循环障碍.如果人体的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动速度会有一定程度的减慢,因此血液会发生聚集,其结果必然是血管紧缩或者闭塞.第二,血液流变异常,血液的粘稠度和凝聚状态发生改变.第三,心功能减弱,心急的收缩能力处于不正常状态,从总体上看血液动力学异常.血液的流动减少.但是,临床的实验和研究发现通过采用益气活血的方法进行化癖治疗,这种方法明显的改善了血液的高凝状态,组织了血小板的凝集,提高了纤溶活性.同时,微循环获得较大程度的改善,心肌收缩能力和血容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些临床的实践证明,气虚血痪和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液动力学之间具有某种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同时,有关研究认为,冠状动脉硬化性血栓斑块属于中医血瘀证的范围[3].

中老年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与血液动力学等的关系已经被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在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与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的关系国内外研究已经证明,血液流变学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血栓病等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在发生之前或者在发病期间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这些变化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改变可以对中老年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科学的判断,并且这些改变也可以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各个时期提供科学的依据.现代医学理论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中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系统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与年轻阶段发生了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老年人心脏收缩舒张延缓,循环时间延长等.这些改变导致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更高.

通过对临床的观察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常常都会伴随着癖血现象.这一现象可以通过中医的益气活血治疗对于化癖的功效来解释.中老年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是气虚血痊.气虚血癖是中老年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初始阶段,也就是说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必然伴随着气虚血癖,是气虚血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腑脏功能正在逐渐虚衰,这就导致血窟逐渐形成并加重,此时也可能无症状即为生理之痕,如仅出现些衰老的迹象,也可能会有些轻微的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病变的积累,很容易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结语

血瘀证通常是指因气虚、气滞、痰阻、寒凝和火热等原因,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血行迟缓或血溢脉外未能及时消散而停滞于局部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4].预防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是从血痕刚刚出现的时候开始.心、脑都赖血的濡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血脉藏神,因此心脑之间可借助血相连[5].参考文献

[1]张明雪,曹洪欣等. 论“血瘀”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02).

[2]李琳,陈凯. 冠心病与中医气虚血瘀相关性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2).

[3]杨宝元,张洁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中医气虚血瘀病机相关性研究1)[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04).

[4]邢亚楠,杨冠华等. 冠心病血瘀证研究概述[J].中国医药导报,2011,(09).

[5]蒋俊,刘韩丰等. 论心脑共主神明[J]. 中国医药指南,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