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活血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点赞:13264 浏览:577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关 键 词 】 凉血活血法;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团块”.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冷热、日光、感染等引起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白色或红色疹块,皮损形态不规则,发作时突然,并无一定位置,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可有发热、腹泻、腹痛等全身症状.一般24小时内会消退,也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荨麻疹的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病因有食物(如鱼、虾、蛋类、奶类或其他富含蛋白类食物)、药物(如 抗生素类、血清疫苗等、)细菌(如扁桃体炎)、病毒(如上呼吸道感染等)、寄生虫及真菌感染、动物及植物因素物理及化学因素以及某些皮肤或全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均可引起荨麻疹的发生.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大多数荨麻疹是第I型变态反应,由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致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真皮,临床上表现为风团或局限性水肿.有些荨麻疹是III型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激活补体过程中产生过敏毒素,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荨麻疹的发生.除上述变态反应外,某些刺激因素如一些食物、药物因子、化学物质等等也能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使其释放组胺而引起本病的发生.

凉血活血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医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中医学有隐疹、风蚤隐疹、“风疹”、“风疹块”、“风痞瘤”等名,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荨麻疹.隐疹之名,最初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阳明有余,病皮痹隐疹”.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蚤隐疹候》“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早隐疹”,阐明了本病的发病原因.《金贵要略·水气病篇》指出风强则为隐疹,身体发痒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症俗名鬼疙瘩,由出汗受风,或露卧乘凉,表虚受风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

根据病程的不同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慢性荨麻疹瘙痒难忍,反复发作,往往迁延数月乃至数年难愈.中医治疗本病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常可收到比较好的疗效,从辨证论治的角度看,本病或为营卫不和,或为胃肠湿热,或为气血亏虚或为阴虚血燥,或为肝肾不足.临床中以血热生风者居多.此类患者多为午后或夜间瘙痒,遇热加重,皮损色红,时起时消,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辨证为:血热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治宜凉血活血,通络止痒.方药生地30g,丹皮15g,黄芩15g,赤芍15g,秦艽15g,鸡血藤15g,忍冬藤15g,白鲜皮15g,车前草15g,合欢皮30g,若夜间痒甚者加蝉衣10g,薄荷10g,桑枝15g,益母草15g;若遇风加重者,皮损色淡者加泽兰15g,防风15g,荆芥15g,桂枝15g;若伴咽痛者,加山豆根10g,板蓝根15g,牛蒡子10g.


张某50岁,患荨麻疹3个月余,反复发作,夜间尤甚,伴失眠、多梦月经已停,舌质红,边尖有瘀点,少苔,舌上少津,脉细数.辨证为血热生风,肌肤失养.治以凉血活血,通络止痒.拟方:合欢皮50,生地30g,丹皮15g,丹参20g,黄芩15g,秦艽15g,鸡血藤15g,忍冬藤15g,桑枝15g,益母草15g,白鲜皮15g,蝉衣10g,薄荷10g白茅根30g甘草6g.

服上方7剂后,皮损未再出现,但仍有皮肤瘙痒等症状,偶尔出现少许细小风团.上方加乌梅15g,五味子15g,继续服15剂,皮损未再出现,瘙痒止.追访2年未再复发.

方中生地、丹皮.赤芍凉血;黄芩、秦艽清热止痒;鸡血藤、忍冬藤桑枝或桂枝通络止痒;益母草车前草或泽兰清热活血消肿;白鲜皮清热止痒;合欢皮重用,取以皮i治皮之意,该药疏肝解郁、活血,具有良好的安神作用,对夜间皮肤瘙痒尤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