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痛、腹泻患者结肠黏膜活检的临床意义

点赞:5693 浏览:160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慢性腹痛、腹泻患者的病因诊断通常比较困难,一些患者因为部分结肠镜和(或)全结肠镜、回肠镜检查正常,而未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我们对268例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的慢性腹痛、腹泻患者进行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结肠黏膜活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 键 词 】 腹痛;腹泻;结肠镜检查;黏膜;活组织检查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对门诊及住院的268例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的慢性腹痛、腹泻患者进行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男159例,女109例;年龄22~86岁,平均(61.3±9.1)岁.其中不同程度腹痛54例(20. 1%),单纯腹泻71例(26.5%) ,腹泻伴不同程度腹痛143例(53.4%).全部腹泻病例每日排便3~6次不等,均为非血性稀便.贫血21例(7.8%),体质量减轻25例(9.3%).对照组20例为健康志愿者,来自在校或临床实习的医学系学生以及患者家属,男12例,女8例;年龄20~76岁,平均(62.3±13.1)岁.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

慢性腹痛、腹泻患者结肠黏膜活检的临床意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2 检查方法 268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在回肠末端、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各取两块活组织,标本用0.1%液固定后由病理科固定医师检查,标本进行三色染色、刚果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全部采用电子结肠镜,由专科医师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结肠镜检查正常的慢性腹痛腹泻患者268例中176例(65.7%) 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明显异常,即非特异性结肠炎29例(10.8%),淋巴细胞性结肠炎131例(48.9%),嗜酸细胞性结肠炎16例(6.0%).正常对照组20例仅有1例(5.0%)黏膜病理组织学异常.慢性腹痛腹泻组黏膜病理组织学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5.7%vs5.0%,χ2等于32.29,P<0.01) .

结肠黏膜组织学正常者上皮间淋巴细胞(IEL)多<5/100个黏膜面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性结肠炎结肠黏膜组织学与正常相比,其IEL(平均4.8倍;范围4.14~6.86)、固有层CD4 +细胞(2.4倍;范围1.74~3.13) 和CD25+细胞(6.4倍;范围5.12~8.14) 显著增多,固有层同时有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细胞较少;嗜酸细胞性结肠炎固有层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非特异性结肠炎其IEL(平均1.8倍;范围1.74~1.86)、固有层CD3+细胞(2倍;范围1.56~2.92),同时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也显著增加.结肠黏膜组织学明显异常者上皮细胞均有损伤表现,即表面上皮细胞变平或上皮局部缺损,但隐窝保存完好.

176例病理组织学检查明显异常的患者,病理组织学异常检出率分别为回肠末端25.6%(45/176)、盲肠15.3%(27/176)、升结肠38.6%(68/176)、横结肠50.6%(89/176)、降结肠64.8%(114/176)、乙状结肠100%(176/176)、直肠100%(176/176).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回肠末端、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阳性率(χ2值分别为208.65、258.36、155.80、115.56、75.26,均P<0.01).268例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的病例中,只有92例(34.3%)组织学正常,经过随访,其中49例(18.3%)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IBS),29例(10.8%)腹泻自行缓解,14例(5.2%)为其他少见病(慢性肝病6例,糖尿病性腹泻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酒精相关性腹泻2例) .

所有患者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中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176例病理组织学检查明显异常的患者经过1~2年随访,29例非特异性结肠炎无1例缓解,131例淋巴细胞性结肠炎、16例嗜酸细胞性结肠炎腹痛和腹泻均自行缓解.

3.讨 论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和胶原性结肠炎均为显微镜下结肠炎类型.淋巴细胞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 临床标准:3个月以上的非血性腹泻.(2) 组织病理标准:①IEL≥20/100个黏膜面上皮细胞;②上皮细胞损伤;③单核细胞为主的固有层炎症;④上皮下胶原层<10μm.胶原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临床标准:3个月以上的非血性腹泻.(2) 组织病理标准:①上皮下胶原层≥10μm;②上皮损伤;③单核细胞为主的固有层炎症;④可以出现IEL数目增多[1].

随着更多的临床医生从肉眼观察正常的结肠取活检以及病理学家使用更为严格的标准来诊断,这类疾病的发生率均有所上升[2].诊断主要依赖于对结肠黏膜活检标本进行显微镜检查.虽然临床中经常对慢性腹痛、腹泻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但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电子结肠镜检查正常的慢性腹痛、腹泻患者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的资料较少,本研究分析显示,268例结肠镜检查黏膜正常者中176例(65.7%) 组织学明显异常,而正常对照组20例仅有1例(5.0%) 组织学异常,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ior等[3]连续观察100例结肠镜下肉眼观察正常的结肠黏膜,并随机取黏膜活检,发现22例(22.0%) 组织学异常.Fine等[4]对809例慢性腹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内镜检查资料分析,122例(15.1%) 结肠镜下肉眼观察正常的结肠黏膜进行了结肠黏膜活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其中66%为显微镜下结肠炎,提示显微镜下结肠炎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这一比例与本组结果相近,提示当慢性腹痛、腹泻在不能找到可解释的原因时,即使肉眼观察黏膜正常,随机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仍是必要的[5].本研究176例病理组织学检查明显异常的患者,乙状结肠、直肠检出率均为100%,从直肠、乙状结肠到盲肠检出率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肠黏膜段活检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佳.本研究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的慢性腹痛、腹泻患者中只有92例(34.3%)组织学正常,其中49例经过随访(18.3%)最终确诊为IBS;IBS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同样亦可出现在许多其他器质性质和功能性疾病时,排除这些疾病是确立其诊断的原则之一.因而,正确的鉴别诊断在IBS诊断中既十分复杂又非常重要[5].诊断IBS应慎重,不能只依靠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应进行结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排除显微镜下结肠炎,即使组织学正常,亦应排除慢性肝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酒精相关性腹泻等其他少见病.在慢性水样腹泻的患者中,尤其是老年腹泻患者,即使结肠镜检黏膜正常,仍有必要考虑显微镜下结肠炎的诊断[6].

总之,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的慢性腹痛、腹泻患者的诊断是有帮助的,临床上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