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词典2016年第12期

点赞:5047 浏览:189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感 冒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检测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检测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检测簿为“害肚历”.这一笔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检测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叫陈无择,他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检测”,成为官员请检测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检测,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人人都会感冒,人人都会说“感冒”这个词,可是它有趣的来历却被遗忘了.熊 猫国宝熊猫是人人皆爱的动物.一种名为“九节狼”的浣熊科动物也叫熊猫,为了区别,将平时所说的熊猫叫大熊猫,管九节狼叫小熊猫.其实,熊猫本来是叫“猫熊”的,是人们错称为“熊猫”的.我国古代称熊猫为“貘”,《说文解字》:“貘似熊而黄黑色,出蜀中.”1869年,法国人戴维到四川省宝兴县考察,看到了这种西方人不曾见过的怪兽的皮,一时,引起了欧美博物界的轰动.经动物学家研究,当时认为这是一种熊科动物(后来,另立熊猫为独立一科),而且外貌极像黑熊,又有些像猫,于是正式定名为“猫熊”.我国学术界也认可了“猫熊”这一名称.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正式对公众展出了“猫熊”这种动物的标本.当时人们写汉字的顺序还都是从右到左.可是写“猫熊”时,却依了英文的书写顺序,从左到右了.结果,“猫熊”让观众念成了“熊猫”.这次展览,是熊猫首次在大众面前亮相,影响很大,“熊猫”之名也就传播开了.其实,学术界一直是用“猫熊”的,比如《辞海》就以“大熊猫”为正条,在“大熊猫”条下做了详细解说,而在“猫熊”条中仅说“即大熊猫”,不作具体解释.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宣传媒体是“猫熊”、“熊猫”并用,平分秋色.自从熊猫成为国宝,走出国门后,它的地位日渐提高,人们习惯用“熊猫”,而“猫熊”渐渐湮没无闻.到现在,若有人叫出“猫熊”来,反而会叫人惊奇.

历史词典2016年第12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熊猫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