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药浴治病养生(上)

点赞:23036 浏览:1066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集养、保健、疗疾、防病于一体的中医药浴疗法,已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临床医药学家们研究指出,当口服给药时(不论是西药还是天然中药),不少药物在进入血液循环前,或被消化道酶所破坏,或被肝脏灭活,本身疗效已降低,加之不少西药对人体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已引起了医学家们的忧虑.而在浴疗时,中药经人体皮肤黏膜、经络穴位、呼吸道等途径吸收.因此,中医浴疗这一中华民族之瑰宝,又萌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中医浴疗是传统的中医药外治疗法的一个分支,从现存的文字资料来看,它起源于3 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或更早.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在《云中君》中云:“浴兰汤兮沐芳华”,记载了古战国时人们就用中药泽兰煎汤沐浴洁身了.不过当时的中医药浴,是皇宫贵族自身驱邪、保健、养生、招待达官贵人的一种礼仪.用作药浴的中药多为芳香的麝香、零陵香、檀香、丁香、泽兰、藿香、紫苏、菖蒲,以及名贵花类如桂花、珠兰、玉兰、山栀花、白兰花、玫瑰花、月季花等等.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香汤浴”.秦汉以后,香汤浴便发展成为防病、保健、养生、疗疾的中医药浴疗法.

古老的药浴治病养生(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药浴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包括水薰法在内的药浴法.自《》中首次提出包括药浴在内的外治法应当结合辨证论治以后,在汉、晋、唐、宋、元、明、清历代的中医药著作中,都将药物浴列为治病方法之一.

中药药浴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美容的机理中,中药的治疗效用是第一位的.此外,还有水的温度作用、化学作用、物理作用和机械作用等综合作用.

目前使用的中药药浴方法有:浸、淋、冲、泡、洗、坐、擦、蒸汽、薰等,并有全身浴和局部浴之分.

家庭药浴浴液的温度要求在40℃左右(用于身体壮实.感受风寒,须加重发汗,将病邪逐出体外者时除外),炎夏季节水温应低于38℃.每次药浴时间,全身浴以20分钟左右最适宜,局部药浴可长一些.若患有出血性疾病如痔疮、出血性紫癜等时,中药药浴温度要控制在37℃以下.45℃以上的药浴,适用于外感风寒无汗、失眠、全身关节酸痛,腹部受凉后引起的腹泻,两下肢关节与肌肉冷痛、活动不灵活,春夏季节两足发凉、局部冻疮等.50℃以上的药浴,适用于感受风寒或着凉后恶寒、无汗、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白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等表现,风湿性关节炎与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非活动期、末梢神经炎、肌肉痉挛、肌肉萎缩、消化不良等等.年老体弱、心血管病患者不宜用40℃以上温度的药浴,以防意外发生.


中药药浴,由于温度等作用,某部位的浸浴可能治疗的脏器是:坐浴有治疗盆腔脏器病变的功能,手浴有治疗胸腔脏器病变的功能,足浴有促进大脑的血循环等作用.中药药浴基本分为两类,一种是具中国医药传统的辨证施治,一种是固定的针对某系统疾病的通用药浴方.如日本汉方医药出品的药浴方,一繁一简,各有千秋.

中药药浴剂量一般为内服药量的3倍左右.其用法是将每帖中药煎3次,合并煎液加入浴水中,其浓度比为1 :10,即每帖中药3次煎液合并3 000毫升,加入30 000毫升浴水中.

中药药浴时应注意:①不宜空腹,也不宜餐后即浴;②忌同时应用肥皂或其他浴液、浴波、浴露,以免影响药效;③药浴后应静卧休息半小时;④药浴疗程一般为15天或更长(外感风寒除外);⑤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药浴应有人在旁照应.

(未完,下期待续)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