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60例临床

点赞:6182 浏览:209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骶髂关节损伤多由外力而造成,临床上比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临床表现为患侧骶髂关节疼痛,常放射到臀部和股外侧.笔者在临床上运用TDP、针刺、推拿手法综合治疗骶髂关节损伤6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骶髂关节损伤患者均为本科门诊病人.60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45例;年龄40岁以下32例;40岁~50岁18例;50岁以上者10例;病程2个月~3年.

1.2 影像学资料 急性骶髂关节损伤患者x线摄片常无异常表现,病程超过一年的慢性扭伤或损伤者可有骨性关节炎、关节边缘骨质密度增加等改变.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取穴患侧入、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用28号(45~75mm)毫针,针刺同时辅以TDP局部照射,每次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2 手法治疗 推拿操作松解手法,腰骶调整复位手法.

2.2.1松解手法:基本手法是用一指禅法点按委中、大肠俞、小肠俞、关元俞,然后局部施按压、滚摩、揉捏搓擦等手法,使患者骶髂关节周围组织韧带松解,为下一步复位治疗做准备.

综合疗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60例临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节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2.2 复位手法:常用足蹬手拉复位;推送复位;过伸压推复位.

2.2.2.1足蹬手拉复位:患者俯卧于床上,医者立于患侧.右侧骶髂关节损伤错缝者,医者用右足跟蹬在患者坐骨结节上.两手握住患足踝部;然后用力向上蹬患者的坐骨结节,同时用力牵拉患者的下肢,使错缝的骶髂关节复位.

2.2.2.2推遗复位法:患者俯卧位.一助手双手重叠压住患者坐骨结节,准备向上顶推,医者立于助手对面.两手压住患侧髂后上棘,准备向下推送.两人同时用力相对推送使损伤错缝的骶髂关节复位;也可在推送同时让一助手握住患侧下肢踝部向下牵引.

2.2.3过伸压推复位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上.医者立于患者背侧,一手压住骶骨,另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先使其膝关节屈曲90°,然后一手推骶骨向前.另一手拉患肢向后使之呈过伸位,先轻轻推拉数下,再重力向后一拉,使髂骨向后旋转复位.

3 治疗结果

本次总结60例病人一般需要1~3个疗程,可以达到满意疗效.优: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工作48例;良:原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偶有不适,不影响日常工作及劳动者8例;有效:原有症状及体征减轻者4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者0例;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骶髂关节是一相对稳定的关节,一般在较大外力作用下才能引起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损伤,甚至使骶髂关节发生错缝.

骶髂关节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弯腰拾起重物时,下肢股后肌群紧张;牵拉坐骨旋转向下、向前,髂骨被旋向后,而引起骶髂关节扭伤;或突然跌倒,单侧臀部着地,这时地面的作用力通过坐骨结节向上传递,而身体的冲击力又通过骶髂关节向下传递,而引起骶髂关节关节囊、周围韧带和肌肉损伤;妇女在妊娠期和产后,因内分泌作用,使得骶髂关节韧带、肌肉松弛,若受到扭转、牵拉、碰撞、滑跌等,易引起骶髂关节损伤或错缝.


针刺和TDP照射治疗后可以有效扩张局部血管,消除患侧竖脊肌痉挛,方便手法推拿复位治疗.

临床医生应注意骶髂关节损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腰痛伴有一侧下肢麻木、放射性坐骨神经痛,脊柱两侧肌肉紧张,椎旁有明显压痛及向患肢放射.骶髂关节损伤较重或有错缝者局部疼痛较为剧烈.可向股外侧放射.局部肌肉痉挛,腰骶部压痛明显.

若骶髂关节反复损伤或关节错缝未得到及时治疗,局部出血机化,疤痕形成充填关节空隙,关节内粘连或关节不稳,日久出现顽固性持续疼痛,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