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紧迫性途径

点赞:6578 浏览:219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能够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是产业优化升级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高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场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把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和高校具体情况相结合, 适当调整高校教育模式,寻求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培养出高层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紧迫性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学技术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创新的源泉是人的创造性和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对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活的载体,是能够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于2006年 6月5 日在中国科学院第 13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 8次院士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是产业优化升级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目前中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批能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也为我国高校的发展和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

高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 这就要求高校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高校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就要克服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方面的一些制约因素,发掘最深层的原因,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构建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理模式.

一、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紧迫性

让我们先来看看国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吧.国外一些国家早就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在美国,从著名高校到一般高校几乎都开设了创造性训练课程.这是因为,美国英才教育委员会指出: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就在于有没有创新能力.在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训练和创新方法的教育,日本政府把提高人的创造力作为”通向21世纪的保证”载入政府白皮书,以培养一代人的独立性、探索性和创新能力.日本文部省采用增加招生名额的办法来加速培养应用型科技和管理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日本专利之所以雄居世界第一,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不无关系.

虽然我国有工程技术人员总量1000万人,居世界各国之首,但人均产值很低,2002年,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一些与人才有关的指标,我国在49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最后,与科技人员数量排名第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可见,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极为匮乏.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我国己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往全球,但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赚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加工费.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制造业仍然占有并将继续占有相当的比例,客观上要求相当数量、多种规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承担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任.所以,我国高校急需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首先,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需要能从事科技信息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经营管理综合性强等工作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次,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实践、应用、综合和创新”的特点,需要能在工作中,使研究工作深化、生产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的中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最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是我国追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特征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能够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是产业优化升级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产业优化升级与发展的主要力量,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够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能够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创新.

第一,应用型创新人才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应用性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科素养,即一定的知识广度.实践证明,基础知识越厚实,越能拓宽视野,创新思维能力就越强.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形成能力、养成素质的基础与载体.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创新与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创新能力依赖于获得的知识.过硬的知识构架,便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推陈出新.

第二,应用型创新人才要具有将知识转化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操作实践能力, 在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具有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的同时,更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实践的过程是能力培养的过程,能够深化对知识的认知,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第三,应用型创新人才还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事知识创新和科研创新的人,不仅要保持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有自己的个性,能够对人们熟视无睹的权威观点提出挑战.不因循守旧,不唯书,不唯师,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追求创新,崇尚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修养.要敢于批判,寻找别人看来“完美无缺”的事物的缺点和与不足之处.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扑捉新事物、善于联想.尤其是信息加工的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新方法的能力,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高校加强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我国高校在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面已经进行了多方面大胆的尝试,在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新思路、新举措、新变化.但是教育的改革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创新教育孤立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之内.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爱、企业的协助、高校的努力.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第一,改革高校泛行政化的现状.高校应当体现学术本位,即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大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由从事学术研究的教授组成的委员会负责本校的教育和学术事务,以的形式使优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高校管理工作,通过合理的权力分配,努力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高校创新能力、激发生机和活力的氛围,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二,合理的定位.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及各高校的自身特点,在履行高校职能中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性质和怎么写作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第三,引入问题式教学.传统大学教学中追求“显示完美”,即突出教材的完美性,以教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心.当前的新教育理念主张变“显示完美”为“呈现问题”,即在教育过程中,将教材变为问题式教学中的背景框架,通过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期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高级人才.

第四,实践课程的开发及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培养引用型人才的关键.实践课程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开发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课程模式,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要以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高等教育实践课程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