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院骨科常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点赞:14106 浏览:590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单位:841100 新疆焉耆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朱玉梅

【摘 要 】 目的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从药库计算机管理软件中查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各品种总量及金额,对用药频率(DDDs)进行分析排序;同时对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科抗菌药物DDDs前10位的药物中β-内酰胺类占7种(头孢菌素4种).结论 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关 键 词 】 抗菌药物; DDDs; 应用分析

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抗菌药物应用普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0.95%,这与给药方案、预防用药时限、无指征用药等有关.本文以统计、分析的方法,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药库计算机管理软件中查询骨科患者每种抗菌药物使用数量、金额,并进行DDDs排序.2010年1~12月骨科住院处方2200张,其中抗菌药物使用2001张,从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

1.2 方法 根据《新编药物学》[1]、《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则》[2]、药品说明书,确定限定日剂量(DDD),药物用药频率(DDDs)用药总剂量/DDD值;对药物使用的给药方案、预防用药时限、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等方面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评价.

2.结果

2010年骨科住院处方2200张,使用抗菌药物2001张,细菌培养57张,不合理处方562张.现将DDDs排序和不合理使用处方分类统计,见表1和表2.

表1 2010年骨科抗菌药物DDDs排序

表2 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分类统计(n,%)

3.讨论

3.1 抗菌药物DDDs排序分析 由于β-内酰胺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部分厌氧菌都有抗菌作用,再加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使用,使β-内酰胺类活性更强,且耐酸、耐酶、变态反应少,故深受临床医生的青睐.大环内酯类用量在临床上仅次β-内酰胺类,克林霉素对革兰阳性菌、阴性球菌、厌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流感杆菌、淋球菌的抗菌活性增高,且不易被胃酸破坏、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故受到临床的欢迎.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无需皮试、半衰期相对较长的特点,所以临床常作为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全身感染的替换药,此类药物不宜用于儿童及孕妇.


3.2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分析

3.2.1 给药方案不当 占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34.7%,主要表现在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一些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静脉滴注,大剂量1日1次给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应给予足够浓度和用药次数,其用药原则是将时间间隔缩短,而不必增大每次剂量[3].

3.2.2 预防用药时限不当 占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18.86%.手术患者发生细菌污染是从手术开始直到术后的一段时间,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的首剂给药时间应于术前1 h静脉给药至术后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调查中发现有的病例用药时间过长,甚至用到出院.

3.2.3 无明确指征用药 诊断为细菌感染,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发现有37例腰椎间盘突出、9例闭合性骨折、7例轻微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没有感染指征时,使用了抗菌药物.

3.2.4 重复联用 杀菌剂与抑菌剂合用,如克林霉素与头孢曲松联用,降低效价;青霉素与口服头孢菌素联用,因竞争靶位而产生拮抗;甲硝唑与头孢呋辛联用,两者对大肠埃希菌治疗作用相同.

4.结论

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抗菌药物应用总体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足,特别是给药方案不当的比例过高.送检率占抗菌药物使用的2.85%,多为经验用药.针对上述问题,临床药师应当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不合理用药及时反馈.加强病原学检测及药物敏感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016年我院骨科常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药物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参 考 文 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142.

[2]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2004.

[3] 戴自英,刘裕昆,汪复.实用抗菌素药物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9,223.

(收稿日期:2011-03-21)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