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例可疑癫痫儿童监测睡眠脑电图的应用

点赞:5454 浏览:160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1 - 034 - 01

【摘 要 】目的 了解儿童癫痫(EP)与睡眠的关系.方法 对132例可疑或临床诊断的儿童EP的睡眠脑电图(EEG)进行分析及临床随访.结果 正常30例,异常102例,异常率77.3%.结论 睡眠EEG可提高儿童EP的阳性率.

【关 键 词 】儿童,癫痫,睡眠脑电图

癫痫是小儿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脑电图(EEG)是诊断此疾病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是其他任何检查不能代替的.由于小儿的合作性差,清醒时的EEG检查常得不到满意的效果,睡眠脑电图(EEG)是通过自然睡眠或药物诱发睡眠以引起EEG图变化的一种方法,是癫痫(EP)活动的有效诱发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常规清醒EEG正常而又疑似癫痫患者,睡眠EEG可提供更多信息,EP活动多出现在慢波睡眠的Ⅰ、Ⅱ阶段,EP活化作用最明显,因此通过睡眠诱发可提高EP儿童EEG的阳性率.

132例可疑癫痫儿童监测睡眠脑电图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睡眠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临床资料

本组132例患儿,男81例,女51例,年龄1岁~12岁,平均年龄6岁,临床表现:按癫痫发作的国际分类分为:强直―发作型51例,头痛型32例,抽搐24例,腹型13例,多动9例,肢体抽动3例,病程12d至6年不等.

2.方 法

2.1 仪器 使用上海光电BEAM-300型EEG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滤波为30 Hz,时间常数为0.3 s.常规进行单极、双极导联描记,描记时间为30 min以上.

2.2 检查方法 睡眠诱发分自然睡眠和药物睡眠,自然睡眠待患儿入睡后描记,药物睡眠用10%的水合氯醛,用量随年龄而差异,一般按0.2 ml/kg~0.3 ml/kg体重计算,也可用10%水合氯醛1 ml/岁,适用于1岁~7岁儿童,最多10 ml.132例患儿中自然睡眠56例,药物睡眠76例,首次EEG异常的患儿均被要求3个月~6个月复查一次EEG.

2.3 EEG诊断标准 EEG阳性标准:出现棘波、尖波、棘慢、尖慢综合波或多棘慢波及爆发性高波幅节律被认为是痫样放电波形[1].

3.结 果

132例患儿行自然和药物睡眠EEG检查,正常30例,异常102例,异常率77.3%.本组132例中,从发作类型看:强直―发作型51例中出现痫样放电37例(72.5%),头痛32例中出现痫样放电21例(65.6%),抽搐24例中出现痫样放电22例(91.7%),腹痛13例中出现痫样放电8例(61.5%),多动9例中出现痫样放电7例(77.8%),肢体抽动3例中出现痫样放电者2例(66.6%),异常EEG中广泛性异常25例,局限性异常77例.其中颞痫样活动51例,枕区痫样活动8例,额区痫样活动5例,颞区痫样活动13例.具有颞叶EEG局灶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BECCT),为一个独立的类型,不仅发作与年龄有密切关系,而且EEG具有明显的特征性.

4.讨 论

由于患儿合作性差,清醒时做EEG检查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所以采用药物诱发或自然睡眠来进行描记可得到满意的结果.EP与睡眠密切相关,对具有发作性症状的患者及可能或肯定有发作性疾病的患者,一定要进行睡眠描记,因为在自然睡眠和药物诱发致睡眠时EEG能出现在清醒时未见到的改变.EEG检查对于癫痫的诊断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辅助手段,有研究指出,睡眠活化对颞叶癫痫和具有颞区痫样活动的小儿良性EP最有帮助.自然睡眠较药物睡眠诱发效果好,这是因为痫样波发放主要在思睡期和浅睡期出现,但对不合作或不能自然睡眠的儿童药物诱发也同样实用.药物睡眠常用药物为10%水合氯醛,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催眠药,虽然应用药物诱发睡眠可使NREM的第Ⅰ期缩短,但对第Ⅱ期、第Ⅲ期、第Ⅳ期及REM期的影响不是很大,因此若描记时已进入NREM睡眠的Ⅱ期,可于描记中给予患儿一定的声音刺激(如唤其名字,玩具的声音等)待其清醒或睡眠较浅时继续描记,这样就弥补了药物诱发睡眠试验浅睡期短的不足.睡眠出现痫样波发放多见于第Ⅰ期、第Ⅱ期,睡眠诱发时EEG对某些特殊类型的EP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良性部分性EP是与睡眠关系密切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EP,约50%~60%的病例只在睡眠中有痫样发作.在一部分患儿也只是在睡眠中出现,而清醒EEG完全正常.这部分病例必须依靠睡眠EEG来确定.由此可见,此方法安全、可靠、无痛苦,而且经济、实用,值得在临床上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学礼.癫痫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