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的推拿治疗

点赞:15061 浏览:683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推拿科(上海普安路185号) (200021)

关 键 词  颈性眩晕 手法推拿

眩晕是身体许多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一种平衡感觉障碍的症状.主要由于迷路神经、前庭神经或小脑等病变以及其它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一种症状.神经科认为由迷路神经、前庭神经等病变所涉的眩晕---自觉周围景物旋转移动或自身旋转感觉的称为真性眩晕.所要讨论的颈性眩晕也属此类范畴.

所谓颈源性眩晕,顾名思义该眩晕是因颈部疾病而造成的.如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椎后关节紊乱、颈椎间盘突出症以及环枢关节半脱位等均能导致眩晕.呈阵发性眩晕,往往在变换体位,头部的过度旋转或伸屈而被诱发或加剧.发作的时间持续长短不一,可极为短暂仅数秒钟而逝,也可长达几小时或更长.其性质呈旋转性,产生自身或周围景物沿一定方向旋转的幻觉,或如有身体摇晃而立行不稳,或有地面移动、倾斜、下陷等感.因此,发作时患者多闭目卧床,不敢睁眼,不敢晃动或移动头部,惟恐眩晕加剧.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为几种相互参杂的综合征.故可同时出现耳鸣,视力减退或渐进性耳聋,也可出现心慌、胸闷、肢凉、肤温低、手足发热等症.笔者多年来临床积累了50例颈性眩晕,现小结如下.

颈性眩晕的推拿治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颈椎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 一般资料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3年;颈椎有外伤史2例,长期伏案工作22例,有颈椎病史26例;颈椎摄片见颈椎骨质增生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6例(经CT扫描证实),颈椎环枢关节半脱位3例,其余7例因年龄较小故X线片无特殊变化.触摸结果其中有36例颈椎棘突有向左或向右的偏歪,偏歪一侧棘突下方有明显压痛.2 治疗手法推拿:患者取正座位势.21 用一指禅推法施于头面部的百会、四神聪、风池等穴为主约10分钟.

2.2 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施于颈项部(颈夹肌),以放松局部紧张的肌群约10分钟.

2.3 按揉法施于上述部位以及肩井、天宗、手三里和合谷等穴,以有酸胀感应为适宜.

2.4 有颈椎棘突偏歪的均要采用拔伸旋转推扳复位法以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方法如下:以C4刺棘突左偏为例作说明.医者右手拇指偏峰顶住患者C4棘突左下方,医者的左肘部以及前臂托住患者下颌部,医者左手掌托扶患者右侧颞颌部,医者以左肘及前臂用力向上拔伸患者颈椎,同时向左旋转患者颈部,当旋转到一定位置时按顶C4棘突的右手向前方推动,同时医者左手掌向左方向扳动,此时就可听到一声清脆的摩擦声响,同时右拇指所顶C4棘突有向右移动的感觉,这说明复位成功.

3 治疗标准

3.1 疗效标准:痊愈为眩晕及上肢症状完全消失,颈椎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为眩晕症状基本消失,但上肢症状偶有出现,活动功能改善.无效为经3次治疗症状和体征未见明显减轻.

3.2 疗效:经1~2个疗程治疗后,50例中痊愈35例;随访1/2年到2年未见复发,占70%;有效12例,占24%;无效3例,占6%;总有效率94%.

4 典型病例

病例1:12岁男孩,头晕及颈部疼痛不舒3天.追问病史,3天前因与同学吵闹摔跤后出现头目眩晕等症状.专科检查:步入诊疗室,头呈左侧倾斜而颜面转向右侧之斜颈姿势.颈椎活动度前屈10°,后伸5°,左侧屈10°和右侧屈5°,纵轴叩击(-),臂丛上牵拉(-).触诊见:右侧颈夹肌、斜方肌均紧张压痛.C3刺突明显右偏,C3刺突右下方压痛明显.X线摄片未见骨质病变,当时诊断:头晕(颈椎后关节紊乱).经过上述手法推拿1次,头晕消失,颈椎活动功能正常,颈部摆正.复查结果:触诊棘突已无偏歪,颈夹肌、斜方肌两侧对称无紧张压痛.

病例2:女性,52岁,收银员.患头晕及上肢麻木疼痛无力2月余,在外院经过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脑血流图检查结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曾给内服各种治疗头晕的药物,均未取得疗效.病人痛苦2月余后来笔者处就诊,专科检查:颈椎生理弧度消失,颈椎两侧棘肌强硬压痛广泛,颈椎活动前度屈20°,后伸0°,左侧屈5°和右侧屈10°,C4棘突左偏,C4棘突左侧下方压痛,C5~6椎间隙左侧旁压痛,纵轴扣击(+),臂丛神经牵拉(+),肱二头肌反射较右侧减弱,左侧小鱼际肌较右侧萎缩,颈椎转头试验(+).颈椎X线摄片见:C5~6椎间隙变窄,生理弧度消失,C5~6椎体骨质增生.诊断:眩晕(混合型颈椎病).经上述手法治疗后头晕症状基本消失,但上肢症状减轻不明显,再续治7次后,头晕完全消失,上肢症状也基本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小鱼际肌已两侧对称.

5 体会

5.1 笔者认为颈椎小关节紊乱、环枢关节半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等均可使颈椎椎体后方的钩椎关节移位、肿胀或骨质增生.这些改变均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发生痉挛或直接压迫椎动脉使其管腔狭窄乃至闭塞,从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眩晕.由于位置的改变会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故会加剧眩晕症状.

5.2 治疗目的是要纠正小关节紊乱,包括纠正钩椎关节的移位.这关键在于要做好拔伸旋转推扳复位法.用拔伸旋转推扳法可以影响椎间孔的形状与大小,改变神经根与周围病变的位置关系,使根颈椎病的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该手法在调整椎体关节及后关节紊乱的同时,受牵拉或挤压的交感神经得到理顺和复位,从而使某些交感型颈椎病迅速见效.年龄轻的、病程短的可一次复位成功使症状完全消失而痊愈.病程长的或年龄大的就不可能一次成功,而且年龄过高者就不能用此类手法,只能依赖牵引(取正座位势,取枕颌带悬吊,重量为自身体重的1/10,时间10~15分钟,每日1次).因牵引时椎间隙、钩椎关节、椎间孔均可被增宽2~5mm,使被扭曲,狭窄的椎动脉得到伸展,这样参使椎动脉的供血情况得以改善,也能缓解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使眩晕得以解除而逐步消失.

5.3 拔伸旋转推扳复位法要求三组手法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同时发力于同一点上才能成功.当然不强求要听到清脆的摩擦声响,只要抵按棘突的拇指下有移动感也算成功有效,待以后继续做几次使之完全复位.另外,由于外伤引起的千万要注意排除颈椎环枢关节脱位或颈椎骨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