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骶髂关节错位90例?

点赞:6293 浏览:211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骶髂关节错位又叫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紊乱症、骶髂关节扭伤,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在外力和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其周围韧带、肌肉损伤和超出生理活动范围使耳状关节面发生微小移动而不能自行复位,导致该关节内外力学环境失衡和相关软组织损伤,并出现临床症状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十分常见,但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及缺乏明确的X线诊断标准,十分容易误诊、漏诊,我科自2008年9月至2013年1月治疗本病9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关 键 词 】 推拿 针灸治疗 骶髂关节错位 病例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87-01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0例患者中,男34例,女56例,年龄20-65岁,平均39岁,前错位38例,后错位52例,有车祸、滑倒、高处坠落等外伤史42例,有扭伤史29例,无明显原因者19例,病程1天-9年.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骶髂关节错位90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关节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2 症状和体征:90例患者均有患侧下腰部及骶髂关节处髂后下棘下角持续钝痛,骶髂关节有深压痛及叩击痛88例,患肢不能负重,跛行,强迫健臀坐位65例,床上翻身困难69例,患侧类坐骨神经痛29例,患侧下肢较健侧短0.3厘米以上51例,较健侧长0.3厘米以上37例.

1.3 特殊检查:骶髂关节扭转实验阳性79例,单髋后伸实验阳性69例,“4”字实验阳性85例,单腿跳跃试验阳性79例,骨盆挤压与分离实验阳性42例.

1.4 X线检查:标准骨盆正位片,患侧髂嵴及耻骨联合下降,闭孔纵径高度缩短45例,患侧髂嵴及耻骨联合上升,闭孔纵径高度延长34例,患侧骶髂关节面硬化6例.

1.5 诊断与分型

1.5.1.诊断要点:骶髂关节部疼痛,有放射痛或反射痛,局部深压痛及叩击痛存在,并具备上述特殊检查中两项阳性即可诊断.

1.5.2分型标准:分为前错位和后错位两型,前错位型:髂后上棘比对侧凹陷,髂嵴水平下降,耻骨联合下移,闭孔纵经高度缩短,下肢比对侧长;后错位型:髂后上棘比对侧高凸,髂嵴水平上升,耻骨联合上移,闭孔纵经高度增长,下肢比对侧短.

2.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①患者府卧,用滚法、按揉、弹拨手法于腰部及患侧臀部、下肢施术10分钟,手法轻柔,以放松患侧肌肉.②针刺:取肾俞,大肠俞,关元俞,中,秩边,委中,阿是穴,提插得气后于大肠俞(双),中,阿是穴接HM6805-II型电针仪,选用疏密波,患处加红外线照射,留针30分钟.

2.2整复手法:①前脱位的整复:以右侧为例,患者仰卧,双手放肋弓处,保护肋骨,医者站右侧,患者左下肢伸直,右下肢屈髋屈膝,助手固定左下肢膝上部,医者左前臂按在患者右膝部,右手扳住右侧坐骨结节,先将患肢屈髋屈膝至最大限度,然后双手协同骤然发力,方向向对侧肩部.②后脱位的整复:以右侧为例,患者府卧,医者站左侧,左手掌根按住患侧髂后上棘,右手托住患肢膝前方,使患者右下肢后伸,然后双手协同骤然发力,右手发力方向向上向健侧.

以上手法及针灸均为隔日一次.

2.3辅助治疗:疼痛较重者配合服用消炎止痛药物及活血舒筋中药,个别顽固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

2.4注意事项:治疗结束后骨盆带固定,卧床休息1-2周,卧床一周后开始锻炼腰臀部肌肉.锻炼方法:平卧床上,双下肢屈髋屈膝,双足掌平放于床上,吸气时抬起臀部,呼气时放下,如此重复20次左右,每日早晚各一次.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有关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标准.优:治疗后疼痛消失,剧烈活动后无不适感,日常工作基本不受影响,随访6个月症状无复发.良:治疗后疼痛消失,剧烈活动后有不适感,休息后可缓解,日常工作基本不受影响,随访6个月症状未加重.有效:治疗后疼痛好转,压痛点存在,随访6个月症状有反复.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终止治疗.

3.2治疗结果:本组90例中,优67例(占74.4%),良16例(占17.7%),有效6例(占6.7%),无效1例(占1.1%),总有效率98.9%,无效的1例为病程较长,骶髂关节有增生硬化,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后经手术后明显好转.

病案举例

赵XX,女,40岁,于2010年9月15日就诊.主诉:右大腿前方疼痛、抬腿受限一周.查体:右侧髂后上棘凸起,但无明显压痛,右腿比左腿短0.5,右侧“4”字实验(+).结合骨盆正位X线诊断为右侧骶髂关节后脱位,给予手法正骨后症状立即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4.体会

成年人骶髂关节的关节面凹凸不平,相互交错,解剖结构十分稳固,关节周围又有坚强的韧带保护,一般的外力作用很难引起错位,但该关节存在微小的旋转及上下左右等方向的运动,称为微动关节,当其受到较大的外力,如滑倒、高处坠落时臀部着地,单腿跳跃、劳动扭伤等时,即可引起骶髂关节错位,女性在怀孕时由于内分泌的变化,骶髂关节韧带松弛,此时由于劳动姿势不当及较轻的外力即可引起骶髂关节错位,在分娩时由于胎儿对骨性产道的挤压使耻骨联合分离,姿势不当易引起该关节错位,分娩后在松弛的韧带恢复之前,受到轻微外力也易引起该病.在中老年人由于关节退变及肌肉无力、韧带松弛,导致骶髂关节稳定性下降,在加上久坐、肥胖等是引起骶髂关节错位的主要原因.关节错位后,由于其关节面凹凸不平相互交错的特点,不经治疗很难自行复位.骶髂关节错位后,关节囊的炎症、水肿刺激位于其前面的骶丛,当刺激到股后皮神经及坐骨神经时即引起大腿后面疼痛及坐骨神经刺激症状,但该病引起的疼痛为胀痛、酸困麻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窜痛不同.当刺激第四腰神经时可引起臀外侧及大腿前方疼痛,易误诊为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征、股骨头坏死等,此外本病还应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骶髂关节结核、腰扭伤等鉴别. 骶髂关节错位临床上并不少见,但若不熟悉该病特点,不仔细询问发病经过及仔细检查,十分容易漏诊,误诊.急性期患者由于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导致疾病迁延难愈.女性由于怀孕及分娩引起者十分常见,但由于误认为胎气及不敢用药以及错误地认为不能用手法而延误病情,使病人承受极大痛苦,其实只要不过分压迫腹部,孕妇是可以用手法的.手法对此病效果很好,早期患者一般一次即有十分明显的效果,甚至往往一次而愈,但大部分病人病程较久,很难一次复位,常须治疗1-2周,甚至更久,但一般也能一次手法治疗即明显减轻.病程较久者再配以针灸及红外线照射,行气活血,温阳止痛,可加快疾病痊愈.手法复位后患者禁大幅度活动,不宜久坐,不宜弯腰负重,最好卧床1-2周,痊愈后每天锻炼腰臀部肌肉,可预防复发.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