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难题走出低成本经营误区

点赞:26155 浏览:1195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用工短缺,全国告急:沪苏浙闽四省,急缺工人,珠三角,缺工超过200万,东莞企业外出“抢人”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普遍的用工荒,究其根本,是企业经营思路上的偏差.

低成本运作,一直是老板们穷极心思琢磨的事儿,凭借着成本优势,中国产品纵横全球,老板们也随之赚个金玉满堂.但实际上,目前多数企业所推崇的“低成本运作”,都是采用低工资、低福利,甚至是低质价廉原材料等手段,这离真正的低成本运作,相去甚远.这种偏差,在国家多种拉动内需和鼓励创业的政策下,直接造成了用工短缺的集中爆发.而企业要做的,并不光是“涨工资、高福利”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做法,而是要转变思路,从根本上走出低成本经营的误区.

投入的高低与低成本经营并无直接的关系

那些看似投入低的企业最后倒演变成了高成本经营的企业,而那些看似大手笔高投入的企业最后却演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低成本经营,因为前者的单位销售额的成本很高,所以必然被称作高成本经营,而后者的单位销售额的成本很低,自然只能被称作低成本经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悖论呢――明明是直接追求低成本的倒是成了高成本经营,而那些看似出手阔绰的倒最后变成了低成本经营

那些直接追求低成本经营的恰恰是割裂事物发展的整个链条,专门盯住某一个点或某几节链条,结果虽然这个点是低成本(相比于同行也确实要低许多),但是由于其他部分不匹配,造成了资源的大量闲置和冗余,从全局来考察的话,自然也就变成了高成本经营.

站在长远经营的高度精耕细作招聘

先看两个案例,都是低成本运作的经典案例,是值得我们企业学习借鉴的.

一家是造汽车的比亚迪.比亚迪在上海创立了汽车设计研究院,当时他们有三种选择,一种是以低成本招聘员工,或者是大学生,或者是业内有工作经验的但是待遇要求不高的员工,二是到各外资企业去挖设计人才,以比外企更高的待遇挖这些设计人才,三是以相对高的待遇招聘应届大学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中的优秀者,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培养成高水平的设计师.比亚迪选择了第三方案.

第一种是典型的低成本低效率最终需要支付高额机会成本的高成本路线,这显然是不可取的,第二种虽然是高成本高产出,但是最后算下来可能也只是中成本而已,而唯有第三种路径,才是中成本高产出,最后演变为低成本的最合适的人力成本战略,结果这些刚毕业才两三年的应届本科生、硕士、博士们,凭借其扎实的理论基本功、敢于玩命的拼搏精神以及科学的培训激励机制,这些年轻人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

结果这些人的工资水平虽然不长的时间就达到了近10万或者10多万,可能还高于同期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同学的水平,但是按照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技术能力,完全可以达到外企拿20-30万年薪的设计师的水准,实际上还是比亚迪捡了个大便宜,员工也很有成就感:人生得以浓缩,而立之年就达到了别人一生的高度,这样的机会即便有也是不会多的,所以这是一个员工和企业双赢的选择,比起那些因低成本运作,员工对待遇怨声载道,相对高一点素质的员工一个个逃离,企业最终因地地道道的高成本运作而难以良性发展的企业来说,显然中成本高效率最后低成本的选择要可取得多,也要有生命力得多.

另一个案例是海底捞餐饮连锁企业.这家企业通过雇佣那些在穷困地区成长的民工,然后给他们近似城市居民的福利,对于他们的子女的教育也给以高度的关注和提供便利,看起来好像企业的人力成本不低,但是这些员工的敬业状态和怎么写作质量却是那些拿的薪水比他们高一倍的外资的怎么写作人员也达不到的水准,由于海底捞的怎么写作被大家交口称赞,消费者似乎也忘记了那儿的菜价的高低、那儿的菜的味道究竟如何了,一个个争着往海底捞跑,当我看到许多火锅店都门可罗雀的时候,海底捞的板凳上却是坐满了乐呵呵地吃着水果、嗑着瓜子,或是修着指甲描着眉毛的人,企业不高的人力成本换来的却是门庭若市的高业绩,所以他们的门店是不用考核销售收入的,他们只考核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这样,中低的人力成本通过高产出一平衡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低成本,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就自然地占据了先机.

用工荒难题走出低成本经营误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合同法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从上面的比亚迪、海底捞等的案例的对照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公式:低成本+低效率等于高成本运营,中成本+高效率等于低成本运营.

在精细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

在2008年正式开始实施新《劳动合同法》之前,很多企业在做企业财务预算时,又在机器和劳动力成本上进行详细的核算.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不仅增加了劳动力成本,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风险.


为应对用工荒,通过购写机器来替代人,在企业界是个普遍现象.

虽然购写机器一次性付出很高,但是从持续性上来讲,机器稳定,超负荷运转不用考虑加班工时限制以及社保等.

为解“民工荒”难题,东莞市政府今年将用好10亿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加快传统技术改造.目前,通过购写机器已经成为珠三角企业应对用工荒的主要措施之一.

东莞大朗镇是国际毛织产品研发、生产、集散的中心之一,以大朗镇为中心的产业集群聚集了近万家毛织企业,毛衣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被称作“世界毛织之都”,从业人员数十万人.

在前几年“民工荒”初露端倪时,大朗镇开始改造八十年代引进的设备.2005年大朗镇数控织机总量不足1000台,2008年增加到4800台,总投资15亿元,2009年全镇数控织机已经超过6000多台.大朗已成为全世界使用数控织机数量最多、最集中地方.以前机器主要从德国和日本进口.目前大朗已经有三家数控织机企业,其中大约80%销售给大朗客户.一台数控织机可以替代8名工人,而如今一个工人就可以控制6-8台机器.这样算下来,每台机器就相当于节约了50多名工人.大朗引进的6000多台数控织机也就节约了30多万名产业工人.先进的电脑编织机,不仅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节约了劳动力成本,还使普通毛衣的从原来的3美元涨到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