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点赞:4308 浏览:141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人类文明是一个永久的历史课题.本文结合现实生活透析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爱国主义情操,是历史学永恒的主题.本文意在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地方人文的德育分析能力,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实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丰富发展.

【关 键 词 】教材内容;历史教学;德育渗透教材内容是教学的载体,是阐释现实历史的主要依据.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清楚认识到历史课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它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学习历史,要突破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要借助周围环境来活学历史.这就是历史的载体的影响作用.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只给学生讲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现象,而是要通过历史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我国有重视历史和历史教育的优良传统.秦亡汉兴,汉初统治者重视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轻摇薄赋、与民生息,出现了“文景之治”.唐初统治者总结隋亡的历史教训.唐太宗和大臣们经常讨论治政的利弊得失和治乱兴衰问题,认识到政权“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必须“居安思危”,“以古(历史)为镜”,因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这就是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的“一部历史,得可资,失亦可资也!”也正是在总结了“五四”以后的历史经验,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主义革命的道路.

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今天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迈向现代化也需要借鉴历史的经验.苏联搞社会改革,全盘否定苏联和国家的历史,人心涣散,这是导致它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实行近代化,并没有全盘否定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坚决反对否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否定党和人民奋斗历史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我们要加强“两史一情”教育,“了解历史、认识国情,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2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地方人文的德育分析能力

地方人文的德育状况,直接关涉到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的认识理解层次.通过身边历史的积累,找出这些历史事实所赖以发生存在的文化背景,从而从观念上打开学生通往历史的大门.我所在的地区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同时处于少数民族文化向中原汉文化的过渡地带,民众与湖广地区通商、通婚、文化交流等活动频繁.相应地所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较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历史人物也较多.比如苗民起义、北伐名将王天培等.同时,由于所涉及到的人、事、物都在口传书载中成了活生生的典型,所以学生极易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易于接受,而且也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学习家乡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爱家乡到爱祖国,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3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内容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3.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东晋时祖逖从小“闻鸡起舞”,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岳飞从青少年起就有“精忠报国”之志,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众口皆碑的抗金将领而名垂史册.再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再如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再如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3.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就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谭嗣同喋血街市、唤醒民众;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坚持“为人民怎么写作”等,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

3.3文明礼貌,仁者爱人.我国是礼仪之邦,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例如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文景两帝提倡节俭,减轻农民负担;雷锋关心他人,怎么写作群众;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牺牲,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4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认识问题,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观点和做人的准则.历史上科技的发明与创新、每个历史阶段的改革与革命,以及一些历史名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都为我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为我们进行理想教育提供了极好的素材.通过对这些历史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历史.我们今天享受到的每一个细小的东西,在历史上都曾经只在人们的理想中存在,都是我们的祖先付出了千辛万苦的代价,这些理想的东西才变成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东西.这些曾经是理想的东西的实现,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每一代人都为人类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努力,后代人又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想目标,进行新的奋斗,这才有我们的今天.理想的实现是没有止境的,一个目标实现了,就会很自然的为我们提出更多新的目标来.无数新的课题放在我们面前,就像无数颗明珠,看我们有没有志气去摘取,这正是历史放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以此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历史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人们的理想要符合这个规律才能够实现,否则就不能,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历史也告诉我们,每一个时代总有一些使人不够满意的地方,因此,就需要有这个时代的理想,鼓舞人们去争取新的进步.这才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上无数的历史名人所做出的卓越成就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想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崇高的理想激发了他们执著、高尚、勇于开拓、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智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赖以形成、生存、发展的内在依据和巨大动力.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如果只能做到让学生不断的作习题,得高分,上大学,那只是一个出色的教书匠而已,而作为一名真正的历史老师,我们应该做到对中国的历史融会贯通,让中国漫漫历史中透露出的精髓民族文化,真正能够潜移默化为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增强民族责任感,从而提升每一位国民的民族意识.这正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形成一种强大影响力量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

以上所述,从身边的历史出发,结合教材内容,按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地方人文的德育分析能力,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四个方面进行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这就是一个中学历史老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