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故事征文:民国年代我家的事

点赞:31134 浏览:1443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父亲已85岁高龄,同许多老人一样对近期发生的事想不起来,而对童年、青年的经历却记忆犹新.前日他拿出几张老照片讲述关于祖父祖母的故事.由此引出了二、三十年代我家的一段历史和几个人物.

1880年前后,我的曾祖父黄葆芝在海门下三和镇(万年)开了一个酒作坊,在临街的店铺经营酒和杂货,方圆一二十里的人都来做生意,生意十分兴隆.他养育了七子三女,在当年可谓家族人丁兴旺,时光过去了130多年,黄家的后代各奔东西,省内外、国内外都有,留在老家的后人屈指可数.一个世纪,岁月沧桑,这个家族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讲讲祖父上世纪20到40年代初的故事.

祖父黄香斋(1898—1981)排行老三,从小就在店里帮忙,管理货物的进进出出,他继承了其父亲经商的天赋.当年祖父经人介绍已和同乡的陈姓小姐订婚.她就是祖母陈殿贞(1897—1979),90多年前,民国初期虽是包办婚姻,但也会激起几分浪漫,祖母当年送给祖父一张她在1916年左右和她小姐妹拍的照片(照片1),以表达她的真挚情感,照片真实再现了民国初年海门女子的风俗、衣着特点.照片右边是我的祖母,两个妙龄女子都裹了三寸金莲,想必她们已经历过那个裹脚痛苦的过程,祖母穿黑色鞋配白袜,左边的小姐妹穿白色鞋配黑袜子,这样的色彩搭配恰到好处.她们都身着浅色、素雅以清末的宽敞为其特点的旗袍,领子为“元宝高领”,袖口宽大袖长略有缩短,至肘与手腕之间.照片上祖母面带微笑,而她的小姐妹不知为何却带有一丝忧愁.值得一提的是照相馆的背景很有特点,远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近处是船舷、栏杆、悬挂的救生艇,几根缆绳斜穿画面,照片表现的场景繁杂而不显凌乱.我想90多年前的摄影师虽无法在海边写真,但也在力求通过布景来表现江海平原这个临江、临海土地的人民无所畏惧,开发垦牧的气概.

祖父、祖母继承了先人开垦江海平原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他们结婚后决心独立创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有一张照片是祖父黄香斋和祖母陈殿贞于1921年结婚后拍的(照片2),背景是那个年代彩绘风景画布景,远处是重叠的山峦、碧波荡漾湖面,近处是树木,检测山、盆景置于中间,祖母体态丰满,她身穿碎花布旗袍,一只手握住盆景上的桃花,面向镜头,祖父身着深色长衫,背着双手、神情淡定面向祖母.拿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张照片也是一张很有水平的“写真照”.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家宜室,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一个普通百姓人家的历史就此开始.

他们选择东进,在距老家60里外的南阳镇安营扎寨,经营了一家京货店(即百货店).上世纪20—30年代南阳镇还属海门县,镇南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河南属启东县,河北属海门县,镇里大的门店都在海门县境内.祖父的店面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初具规模,店号取名“万源祥”,经营绸缎、布匹、百货,另还开了一个“万生祥”花行.他在农村收购棉花运往上海,再从上海购进农村需要的花布、百货,当时工业品、日用品经常翻新,新品种层出不穷,搪瓷脸盆、香皂、美孚灯、花露水等都是抢手货.当年苏北到上海已开通了客轮,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去上海祖父家,看到在房间写字台上方的墙上挂着一幅轮船的照片,照片镶在镜框里,大约有50厘米见方,轮船有仓位三层,停靠在长江边的码头上.祖父告诉我:“这条船是宝丰轮.解放前从1930年左右就航行在上海至南通、海门、启东一线,当年海门的不少商家也购写了宝丰轮的股票,我就出资300大洋写了宝丰轮的股票,30年代聚丰宝记航业公司与申沙线上其他六公司展开激烈竞争,民国19年沪启线(即申沙线)七个公司、七艘轮船相互开展跌价竞争,统舱客票由1元逐步跌至0.20元,还加供应蛋炒饭或赠送毛巾、肥皂等用品,为当时上海航业界一奇闻,后不得不由上海航业公会出面调解平息.我当年经商经常乘宝丰轮到上海进货.”怪不得祖父要把这条轮船的照片珍藏起来,因为这条客轮把苏北和上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把祖父的苏北南阳镇小店和繁华的大上海联系在一起.

祖父外出进货谈生意,祖母在家守店做生意,做生意站柜台也要讲究衣着,有一张照片就是这个时期拍的(照片3),这次她穿了一件无袖旗袍,黑色锦缎料,镶着白色花边,露出白色中袖,黑鞋黑袜,右手腕戴了一块女式手表,拎了一只女士提包,旗袍紧扣的高领,给人以雅致而庄重的感觉,微紧的腰身体现出腰臀的曲线;在那个年代,照相是一件大事,祖母选用的这件锦缎制作的无袖旗袍,做工考究,是迎宾、赴宴最华贵的服装,集庄重典雅于一身,而手表、提包这些在当年也是很时髦的.

南阳镇上还有几家有影响的店面父亲还记得很清楚,有介丰京货店、花永昌粮食行,因为店里有父亲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上学、后来又走上各自的人生之路,如今一直到80多岁还有联系,每年相互问候.

家族故事征文:民国年代我家的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934年冬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前,全家又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照片4).背景是大户人家的庭院,圆形的院门上有“碧桃满树”四字,祖父穿着呢大衣,祖母穿上皮大衣,父亲站在两人中间的山石上,幼稚的脸庞透出几分自信.是啊,走上求学之路,意味着人生走向新的起点.在父亲读小学的几年里祖父结识了南阳村小学校长宋云旃、国文教员陈象新(后任该校校长)他们思想先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宣传的政策,传播抗日进步思想.陈象新是父亲的国文老师,授课讲解生动活泼,这不仅使父亲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学到了和新四军抗日救国、为民族生存奋战的革命道理.父亲记得在1938年他四年级时海门县第六区组织小学生演讲比赛,宋云旃校长精心修改他的演讲稿,指导他如何掌握演讲的轻重缓急、声调、表情,那次演讲的主题是:科学救国.讲稿中有这样一句话父亲记得很清楚:“我们要做第二个爱迪生,我们要做第二个牛顿.”这次区小学生演讲比赛父亲得了第一名.祖父也受到宋云旃、陈象新先进思想影响,十分敬重他们,多次捐资、捐桌椅资助教育事业,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解放后宋云旃从50年代—80年代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厅长,陈象新担任海门中学校长、成为一个教育家.后来祖父晚年还多次提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