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屠宰场变身文化殿堂

点赞:5391 浏览:200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世人眼里可称作优秀甚至伟大建筑的,往往除了先进的设计理念,还有难掩的历史印记,比如“1933老场坊”.

1933年建造,前身为“工部局宰牲场”的“1933老场坊” 出自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之手,由当时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建造完成.

在外方内圆的格局中,“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错落仿佛时刻上演着舞曲,风格迥异.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在当时只有三座,而在战争的硝烟和时代的变迁中,现存完好的也只剩眼前这座了.

1933:屠宰场变身文化殿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历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006年8月1日,一份租赁协议,令昔日的屠宰场转变为如今融时尚创意、品牌锻造、文化求知为一体的创意产业集聚区――1933老场坊.

工业化的进程加速了我国一批老建筑的消亡,它们身负历史的印记,却逐渐被人们淡忘.上海在对老建筑的保护中无疑是成功的,“保护性利用”的策略使老建筑的文化价值与改造后使用功能的关系得到了综合考虑.比如对“1933老场坊”的改造,不仅使它保留了原生态风格,而且也注入了新时代的时尚功能元素.

近年来,上海不少地区发起了对老建筑历史的记录和保护,通过摄影、征文等线上线下活动,让人们深入了解老建筑的历史,推动全社会对史迹建筑保护工作的关注.

本次刊登的这组“1933老场坊”摄影作品,部分来源于虹口区委宣传部和东方网联合主办的“上海老建筑摄影活动”虹口行的获奖参赛者,部分则是一些摄影师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