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阿尔贝里希吗?

点赞:19972 浏览:92392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这样说,大家不会有异议:阿尔贝里希(Alberich)这个人物多可怜啊,一直以来都得不到尊重.虽然他算是瓦格纳《指环》歌剧中的主角之一,但这位尼伯龙根领袖相比英灵殿那些具有更强魔力(起码,身材比他更魁梧)的诸神,往往都很吃亏.无可否认,阿尔贝里希给观众留下过印象,只可惜大家没有达成共识,他究竟留下的是什么的印象.

根据哲学家狄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的分析,阿尔贝里希象征丑陋的犹太人的定性.其他人则不认同,赞赏瓦格纳描写的阿尔贝里希的音乐,是作曲家毕生艺术创作之中最为丰富、最为复杂的,因此,这也调和了瓦格纳众所周知、歧视与排斥犹太族裔的形象.我个人认为,阿尔贝里希是现代恐怖分子的雏形:他善于观察当权者的弱点:他懂得利用最有效的办法令他们折服.喜剧演员安娜罗素(Anna Russell)曾用25分钟把整套《指环》的故事说了个遍.在演出的过程中,她不时提醒观众,阿尔贝里希这个矮小的妖怪在瓦格纳这个史诗般的故事中扮演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尽管他不经常出现(甚至好几个小时也未曾露面).罗素妙语连珠,说话时甚至抽离了《指环》的情节,但是每当她言归正传的时候,必会自然地插问一句:“你们还记得阿尔贝里希吗?”

无论如何,在整套《指环》的最终一刻还站在舞台上的人,只有阿尔贝里希.上个月,这个小小的情节启发了美国圣达菲瓦格纳协会主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征文竞赛,取名为“能站到最后的人――阿尔贝里希去了哪里?”,欢迎参赛者投稿,字数限于100字,文章必须延续瓦格纳《众神的黄昏》的尾声,描述阿尔贝里希后来的遭遇.征文冠军得主可有机会前去拜罗伊特朝圣.亚军可获赠圣达菲歌剧院的演出门票.比赛的评审包括多位美国“瓦格纳”社群响当当的人物:西雅图歌剧院院长斯佩特詹金斯(Speight Jenkins)、导演史蒂芬瓦德斯沃斯(Stephen Wadsworth)与保罗柯伦(Paul Curran)、圣达菲歌剧院教育项目总监安德里亚费罗斯瓦尔特斯(Andrea FellowsWalters)以及著名瓦格纳演员让米歇尔沙邦尼(JeanneMichele Charbon)与丹尼尔苏梅基(Daniel Sumegi).

还记得阿尔贝里希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指环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我当时身在中国,到了截止当天才知道这个征文比赛.幸好,时差对我有利,我赚到了12个小时的时间.当天,我的思绪被这个富有创意的比赛主题所吸引.中午时分,刚好与中国瓦格纳协会会长刘雪枫在一起,于是我询问他的意见.“阿尔贝里希在济南.”他没有一点犹豫地回答道,脸上还露出了一丝笑容.

依据我的直觉,阿尔贝里希应该在旧金山.原因很简单:英国文豪奥斯尔德(Oscar Wilde)在《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中这样写道:“真有点奇怪,总有人会说,在旧金山见过每一个曾经失踪的人.”我这个想法不算异想天开,因为弗兰切斯卡赞贝罗(Francesca Zambello)导演的《指环》版本几年前在旧金山歌剧院亮相.最起码,阿尔贝里希应该在美国吧:很多被排斥的恶棍都在这个国家找到栖身之所――十有,他是个非法移民.

回家后,我没心情准备其他稿子了.阿尔贝里希在哪呢?我构思了几个100字的版本,表达的手法都是带有美国色彩的.到了现在,阿尔贝里希应该厌恶他的上司,或者已经站在犯罪的边沿.换句话说,有点像塞林格(J.D.Salinger)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的主角霍尔顿考尔菲德(Holden Caulfield).


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在什么地方出生,我倒霉的童年是怎样度过,我怎样弄到那只指环却又失掉了它,以及诸如此类的瓦格纳式废话,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

就这一句,已经是60个英文单词了.100个字绝对不够用.还有,阿尔贝里希在莱茵河里生活了那么久,应该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更有可能出现在一些不用多说话的场合,比如说,杰麦金纳尼(Jay McInerney)的小说《灯红酒绿》(BrightLights,Big City)之中的纽约.

你不是那种凌晨时分还在这种地方溜达的人.可你现在就在这里,也不能说这个环境完全陌生,尽管细节可能稍微模糊.你在一个里与一个剃了光头的水仙女聊天.要是可以躲进男厕,吸食一些尼伯龙根提神粉就好了.或者也没用.你的脑袋装满的,是一大堆迷你尼伯龙根.它们又累又饿.它们都需要尼伯龙根提神粉.

好了,刚好是100个英文单词.但是,德高望重的评审未必同情一个自言自语的、吸可卡因的侏儒的独白.况且,我真的可以用文字捕捉这个在过去一百年备受争议的人物的内心状态吗?不,阿尔贝里希的故事,应该以第三人称描述,这样可以保持距离,更增添神秘感.

如果阿尔贝里希在一天之内令我不自禁地神往,我只可想象他也可以同样迷倒其他人.谁知道呢,或者亨伯利亨伯利(Humbert Humbert)也会把洛丽塔(Lolita)都忘得一干二净.

阿尔贝里希,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阿尔一贝一里希: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阿尔.贝.里希.

在早晨,他就是阿尔,普普通通的阿尔,穿一只袜子,身高四尺十寸.穿上宽松的休闲裤子时,他是贝.在学校里他是里希.正式签名时他是尼伯龙根族总裁.可在我的怀里,他永远是阿尔贝里希.

在他之前还有过别人吗?有的,确实有的.事实上,可能从来也没有什么阿尔贝里希,要不是我在一个夏天曾爱上了一个少年侏儒等

刚好是100个英文单词.读起来也很对称:阿尔贝里希当年夺得指环,是因为他摒弃了爱情.现在他变成另一个令人爱慕的对象.或者不可以用“爱慕”这个词语,但起码也足够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力吧.

因为我在中国,无法知道其他参赛者在瓦格纳协会的“脸书”上发表了什么稿子.套用纳博科夫(Nabokov)来描述阿尔贝里希当然有点偏门,刊登出来也未必得到大众的认同,可是我觉得这个小品还有它恰当之处.瓦格纳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毕生都有盖世霸气,往往都是他有最后的话语权.今天的社交媒体与美国瓦格纳协会竟然在作曲家离世多年后,“胆敢”把故事延续至今天,实在太有意思了.

纳博科夫可能不是最佳的参选作品,但是,截稿的时间越来越逼近.我找到瓦格纳协会的,对着电脑屏幕双手合十,然后把邮件发出去.比赛结果将于12月1日公布.

猜你想找